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容切波稳压电路,涉及电磁感应加热技术领域,主要由滤波阻容电路、整流切波电路和蓄能电路组成,其电路连接关系为:滤波阻容电路接于市电,滤波阻容电路的输出两端连接整流切波电路,整流切波电路正、负输出两端并联于蓄能电路的正端和负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跟传统的非隔离型稳压电源相比,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出电压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磁感应加热
,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阻容切波稳压电路。
技术介绍
电磁感应加热来源于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即交变的电流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导致导体发热。自从发现电流通过导线发生热效应后,世界上便出现了很多从事研究制造电热器的技术家。1890年,瑞典技术人员技术了第一台感应熔炼炉-开槽式有芯炉;1893年,美国出现了电熨斗雏形;1909年,电灶的出现实现了从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1916年,美国人技术了闭槽有芯炉,电磁感应技术逐渐进入实用化阶段。公开号为203086359U,公开日为2013年7月2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负载串联的阻容降压电路。该技术包括:接于市电阻容降压电路,该阻容降压电路正、负输出两端并联于第一稳压电路的正端和负端,该第一稳压电路正端与多负载电路的输入端相连,该多负载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稳压电路串联后再并联于第一稳压电路的正端和负端,第二稳压电路与主控制电路并联,第一稳压电路的负端和第二稳压电路的负端均连接阻容降压电路的负端;所述多负载电路是由主控制电路通过开关电路进行控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源驱动多个串联小功率负载,当关闭其中一些负载时,电源主动适应各个负载的工作电压,提高产品适用性。上述专利文献主要公开的是阻容降压电路,并不具有稳压功能,且该电路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阻容切波稳压电路,本技术跟传统的非隔离型稳压电源相比,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出电压稳定等优点。本技术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阻容切波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滤波阻容电路、整流切波电路和蓄能电路组成,其电路连接关系为:滤波阻容电路接于市电,滤波阻容电路的输出两端连接整流切波电路,整流切波电路正、负输出两端并联于蓄能电路的正端和负端。所述的滤波阻容电路包括L极、N极、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L极、N极分别接于市电的火线和零线,电容C2和电阻R4并联于L极和N极两端,电容C2起滤波的作用,电阻R4在断电情况下泄放电容储存的电荷,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并联构成等效电阻,所述等效电阻与电容C1串联构成RC阻容电路。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并联构成等效电阻跟单电阻相比误差更小,散热性更好,电容C2为降压电容,容抗Xc=1/(2πfc)。所述的整流切波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全波整流桥D3、电阻R5、电阻R6、电阻R8、电阻R9、晶闸管Q1和晶闸管Q2,全波整流桥D3交流输入两端接于滤波阻容电路的输出端,全波整流桥D3输出为正端和负端,稳压二极管D1与电阻R5、电阻R8串联,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接全波整流桥D3正端,电阻R8的一端接全波整流桥D3的负端,晶闸管Q1栅极接于电阻R5、电阻R8之间,晶闸管Q1阳极接全波整流桥D3的交流输入两端的火线一端,晶闸管Q1阴极接全波整流桥D3的负端,稳压二极管D2与电阻R6、电阻R9串联,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接全波整流桥D3正端,电阻R9的一端接全波整流桥D3的负端,晶闸管Q2栅极接于电阻R6、电阻R9之间,晶闸管Q2阳极接全波整流桥D3的交流输入两端的零线一端,晶闸管Q2阴极接全波整流桥D3的负端。所述的蓄能电路包括电容C3、电容C4和电阻R7,电容C3和电容C4并联于整流切波电路的正端和负端,电阻R7在断电情况下泄放电容储存的电荷。工作原理: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期施加于全波整流桥D3输入两端的火线端时,全波整流桥D3的输出正端电压开始上升,当电压升至稳压二极管D1的耐压值时,稳压二极管D1被击穿,电流流过电阻R5、电阻R8,电阻R8两端产生电压,使得晶闸管Q1导通,此时火线电流通过晶闸管Q1、全波整流桥D3流向零线,等效于电容C1与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构成RC阻容电路接于输入电压两端,火线上的电压下降,从而使VCC的电压等于稳压二极管D1的耐压值,从而起到稳压的作用。同理,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期施加于全波整流桥D3输入两端的零线端时,全波整流桥D3的输出正端电压开始上升,当电压升至稳压二极管D2的耐压值时,稳压二极管D2被击穿,电流流过电阻R6、电阻R9,电阻R9两端产生电压,使得晶闸管Q2导通,此时零线电流通过晶闸管Q2、全波整流桥D3流向火线,等效于电容C1与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构成RC阻容电路接于输入电压两端,零线上的电压下降,从而使VCC的电压等于稳压二极管D1的耐压值,从而起到稳压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本技术中,阻容切波稳压电路主要由滤波阻容电路、整流切波电路和蓄能电路组成,本阻容切波稳压电路采用无源器件组成,结构简洁,可靠性高,跟传统的非隔离型稳压电源相比,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出电压稳定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阻容切波稳压电路方框图;图2为阻容切波稳压电路原理图。图中标记:301、滤波阻容电路,302、整流切波电路,303、蓄能电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作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其公开了一种阻容切波稳压电路,主要由滤波阻容电路301、整流切波电路302和蓄能电路303组成,其电路连接关系为:滤波阻容电路301接于市电,滤波阻容电路301的输出两端连接整流切波电路302,整流切波电路302正、负输出两端并联于蓄能电路303的正端和负端。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滤波阻容电路301包括L极、N极、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L极、N极分别接于市电的火线和零线,电容C2和电阻R4并联于L极和N极两端,电容C2起滤波的作用,电阻R4在断电情况下泄放电容储存的电荷,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并联构成等效电阻,所述等效电阻与电容C1串联构成RC阻容电路。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并联构成等效电阻跟单电阻相比误差更小,散热性更好,电容C2为降压电容,容抗Xc=1/(2πfc)。所述的整流切波电路302包括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全波整流桥D3、电阻R5、电阻R6、电阻R8、电阻R9、晶闸管Q1和晶闸管Q2,全波整流桥D3交流输入两端接于滤波阻容电路301的输出端,全波整流桥D3输出为正端和负端,稳压二极管D1与电阻R5、电阻R8串联,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接全波整流桥D3正端,电阻R8的一端接全波整流桥D3的负端,晶闸管Q1栅极接于电阻R5、电阻R8之间,晶闸管Q1阳极接全波整流桥D3的交流输入两端的火线一端,晶闸管Q1阴极接全波整流桥D3的负端,稳压二极管D2与电阻R6、电阻R9串联,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接全波整流桥D3正端,电阻R9的一端接全波整流桥D3的负端,晶闸管Q2栅极接于电阻R6、电阻R9之间,晶闸管Q2阳极接全波整流桥D3的交流输入两端的零线一端,晶闸管Q2阴极接全波整流桥D3的负端。所述的蓄能电路303包括电容C3、电容C4和电阻R7,电容C3和电容C4并联于整流切波电路302的正端和负端,电阻R7在断电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容切波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滤波阻容电路(301)、整流切波电路(302)和蓄能电路(303)组成,其电路连接关系为:滤波阻容电路(301)接于市电,滤波阻容电路(301)的输出两端连接整流切波电路(302),整流切波电路(302)正、负输出两端并联于蓄能电路(303)的正端和负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容切波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滤波阻容电路(301)、整流切波电路(302)和蓄能电路(303)组成,其电路连接关系为:滤波阻容电路(301)接于市电,滤波阻容电路(301)的输出两端连接整流切波电路(302),整流切波电路(302)正、负输出两端并联于蓄能电路(303)的正端和负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容切波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波阻容电路(301)包括L极、N极、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L极、N极分别接于市电的火线和零线,电容C2和电阻R4并联于L极和N极两端,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并联构成等效电阻,所述等效电阻与电容C1串联构成RC阻容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容切波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切波电路(302)包括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全波整流桥D3、电阻R5、电阻R6、电阻R8、电阻R9、晶闸管Q1和晶闸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孚创科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