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4234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包括防雷模块、EMI滤波模块、前级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转换模块、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输出模块、MCU控制模块、PWM控制模块、恒压恒流检测模块。防雷模块、EMI滤波模块、前级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转换模块、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输出模块依次连接。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经过恒压恒流检测模块与PWM控制模块相连接。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经过恒压恒流检测模块与PWM控制模块相连接。PWM控制模块与功率转换模块相连接。MCU控制模块与输出模块循环连接。该电动车智能充电器的MCU控制模块检测蓄电池的充电状态,并且在蓄电池过充或无法充电时,控制输出模块的充电开关断开,对蓄电池充电实现了有效管理,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无过充保护功能,电动车电池充满电后会继续长时间持续充电,导致电动车蓄电池过充电,使用寿命受到影响;此外,电动车蓄电池在不充电或充不进去电时,充电器无法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器,该电动车智能充电器的MCU控制模块根据蓄电池的充电状态,控制输出模块的充电开关的导通与截止,解决了现有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因无辨别蓄电池的充电状态造成蓄电池过充或充不进去电的问题,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包括防雷模块、EMI滤波模块、前级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转换模块、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输出模块、MCU控制模块、PWM控制模块、恒压恒流检测模块、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防雷模块、EMI滤波模块、前级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转换模块、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输出模块依次连接。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经过恒压恒流检测模块与PWM控制模块相连接。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经过恒压恒流检测模块与PWM控制模块相连接。PWM控制模块与功率转换模块相连接。MCU控制模块与输出模块循环连接。功率转换模块并且与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相连接;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分别与MCU控制模块、恒压恒流检测模块相连接。进一步地,恒压恒流检测模块包含电压采样单元、电压调节单元、电流采样单元、电流比较单元、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与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相连接。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与电压采样单元相连接;电压采样单元经过电压调节单元与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相连接。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流采样单元相连接;电流采样单元经过电流比较单元与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相连接。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与PWM控制模块相连接。进一步地,MCU控制模块包含MCU芯片U1、电阻R36、R46、R47、R48。MCU芯片U1的反馈引脚经过电阻R47与输出模块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并且MCU芯片U1的反馈引脚经过电阻R48接地;MCU芯片U1的信号输出引脚经过电阻R46与输出模块相连接;MCU芯片U1的充电电流检测引脚经过电阻R36与恒压恒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进一步地,输出模块包含P型MOS管Q2、N型MOS管Q3、稳压管ZD1、电阻R30、R40、R41。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与P型MOS管Q2的漏极相连接;P型MOS管Q2的源极为输出模块正极输出端。稳压管ZD1并联在P型MOS管Q2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电阻R30与稳压管ZD1相并联。P型MOS管Q2的栅极经过电阻R41与N型MOS管Q3的源极相连接。N型MOS管Q3的漏极与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N型MOS管Q3的漏极为输出模块负极输出端。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的负极输出端并且经过电阻R40与N型MOS管Q3的栅极相连接;N型MOS管Q3的栅极并且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进一步地,功率转换模块包含变压器T1、电阻R8、R10、R11、电容C3、二极管D1。电阻R8经过二极管D1接在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之间;电阻R11经过电容C3连接电阻R8和二极管D1的公共结点;电阻R10与电阻R11相互并联。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相连接;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进一步地,PWM控制模块包含PWM芯片U3、N型MOS管Q1、二极管D2、D3、电阻R18、R12、R13、R14、R15、R16、R17、R18、R3、R5、电容C5、C6、C7、光敏二极管IC2。PWM芯片U3的输出引脚经过电阻R18与N型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N型MOS管Q1的栅极经过电阻R3相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负极输入端与N型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N型MOS管Q1的漏极经过电阻R5接地;二极管D3与电阻R18相并联。变压器T1的偏置绕组依次经过电阻R12、二极管D2与PWM芯片U3的电源引脚相连接;PWM芯片U3的过流检测引脚经过电阻R17与N型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PWM芯片U3的过流检测引脚并且经过电容C6接地。进一步地,恒压恒流检测模块包含运放器IC4、可控稳压源IC3、IC5、二极管D7、发光二极管U3A、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32、电阻R34、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容C12、C13、C15、C16。运放器IC4的反相输入端经过电阻R32与输出模块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运放器IC4的正相输入端依次经过电阻R37、R38与输出模块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可控稳压源IC5的阴极和参考极分别连接电阻R37与电阻R38的公共结点;电阻R37与电阻R38的公共结点并且经过电容C16接地。可控稳压源IC5的阳极接地;电容C14并联在运放器IC4的反相输入端和正相输入端之间;运放器IC4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过电容C15、电阻R34与运放器IC4的输出端相连接;运放器IC4的正相输入端经过电阻R39接地;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依次经过电阻R23、R22、可控稳压源IC3接地;可控稳压源IC3的参考极经过电阻R24与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接,并且经过电阻R26接地;可控稳压源IC3的阴极经过二极管D7与运放器IC4的输出端相连接,并且依次经过电容C12、电阻R25、C13接地;发光二极管U3A与电阻R22相并联,发光二极管U3A为PWM控制模块提供光信号。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包括防雷模块、EMI滤波模块、前级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转换模块、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输出模块、MCU控制模块、PWM控制模块、恒压恒流检测模块、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防雷模块、EMI滤波模块、前级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转换模块、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输出模块依次连接。PWM控制模块根据恒压恒流检测模块反馈的充电电流信息,先通过控制功率转换模块使得蓄电池进行恒流充电。恒流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电压上升;当蓄电池的电压上升到预定值时,PWM控制模块调整功率转换模块使得蓄电池进行恒压充电;恒压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逐渐减小;MCU控制模块检测对输出模块输出的充电电流进行检测;当充电电流小于预定值时,MCU控制模块控制输出模块断开,蓄电池充电结束。进一步地,恒压恒流检测模块包含电压采样单元、电压调节单元、电流采样单元、电流比较单元、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为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提供工作电源。恒流充电时,电流采样单元对输出模块的输出的充电电流进行采样;电流比较单元将充电电流采样信号与基准信号进行比较,求得充电电流误差信号;电流比较单元根据充电电流误差信号调整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的恒压恒流控制信号;PWM控制模块根据调整后的恒压恒流控制信号调整PWM的占空比来控制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使得输出模块输出的充电电流维持在恒流状态。恒压充电时,电压采样单元对所述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输出的充电电压进行采样;电压调节单元根据电压采样单元采样的充电电压大小调节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的恒压恒流控制信号;PWM控制模块根据恒压恒流控制信号的大小调整脉冲占空比,从而控制功率转换模块的能量输出,使得输出模块输出的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雷模块、EMI滤波模块、前级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转换模块、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输出模块、MCU控制模块、PWM控制模块、恒压恒流检测模块、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所述防雷模块、EMI滤波模块、前级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转换模块、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输出模块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经过恒压恒流检测模块与PWM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经过恒压恒流检测模块与PWM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PWM控制模块与功率转换模块相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与输出模块循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并且与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分别与MCU控制模块、恒压恒流检测模块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雷模块、EMI滤波模块、前级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转换模块、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输出模块、MCU控制模块、PWM控制模块、恒压恒流检测模块、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所述防雷模块、EMI滤波模块、前级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转换模块、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输出模块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经过恒压恒流检测模块与PWM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经过恒压恒流检测模块与PWM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PWM控制模块与功率转换模块相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与输出模块循环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并且与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分别与MCU控制模块、恒压恒流检测模块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恒流检测模块包含电压采样单元、电压调节单元、电流采样单元、电流比较单元、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所述第二后级整流滤波模块与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与电压采样单元相连接;所述电压采样单元经过电压调节单元与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相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流采样单元相连接;所述电流采样单元经过电流比较单元与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相连接;所述恒压恒流信号输出单元与所述PWM控制模块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控制模块包含MCU芯片U1、电阻R36、R46、R47、R48;MCU芯片U1的反馈引脚经过电阻R47与输出模块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并且MCU芯片U1的反馈引脚经过电阻R48接地;MCU芯片U1的信号输出引脚经过电阻R46与输出模块相连接;MCU芯片U1的充电电流检测引脚经过电阻R36与恒压恒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模块包含P型MOS管Q2、N型MOS管Q3、稳压管ZD1、电阻R30、R40、R41;所述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与P型MOS管Q2的漏极相连接;P型MOS管Q2的源极为输出模块正极输出端;稳压管ZD1并联在P型MOS管Q2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电阻R30与稳压管ZD1相并联;P型MOS管Q2的栅极经过电阻R41与N型MOS管Q3的源极相连接;N型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N型MOS管Q3的漏极为输出模块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的负极输出端并且经过电阻R40与N型MOS管Q3的栅极相连接;N型MOS管Q3的栅极并且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模块包含变压器T1、电阻R8、R10、R11、电容C3、二极管D1;电阻R8经过二极管D1接在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之间;电阻R11经过电容C3连接电阻R8和二极管D1的公共结点;电阻R10与电阻R11相互并联;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第一后级整流滤波模块相连接;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模块包含PWM芯片U3、N型MOS管Q1、二极管D2、D3、电阻R18、R12、R13、R14、R15、R16、R17、R18、R3、R5、电容C5、C6、C7、光敏二极管IC2;PWM芯片U3的输出引脚经过电阻R18与N型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N型MOS管Q1的栅极经过电阻R3相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负极输入端与N型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N型MOS管Q1的漏极经过电阻R5接地;二极管D3与电阻R18相并联;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再茂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裕隆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