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195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包括阻容降压电路及与阻容降压电路连接的负载电路,其特征在于:将阻容降压电路的+5V电源和+24V电源串联起来,得到电压+29V的电源输出,同时将使用+24V电源的第一负载和使用+5V电源的第二负载也串联起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阻容降压电路的+5V电源和+24V电源串联起来,得到电压+29V的电源输出,虽然总电压虽然变高了,但是电流变小,特别是在使用+5V电源的第二负载的电流I1和使用+24V电源的第一负载的电流I2相当时,将两个负载串联起来,那么总电流只需原来的二分之一就可以了,从而提高了电源的使用效率,待机功耗相对也少很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
技术介绍
阻容降压式的负载连接电路比变压器降压更加经济,但是不能输出较大的电流,而且电阻上有损耗,没有和地隔离,使用不安全,只适合用小型一体的充电器和控制电路等电流不大的场合。现有阻容降压的负载都是采用并联方式,电源使用效率低,电路参见附图1所示,其中阻容降压电路为常规电路,包含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电容CX1、整流桥D1、电容E1、稳压管ZD1、稳压管ZD2、稳压管ZD3、电容E2、电容C1,各元件的连接关系参见附图1所示,可分别产生+24V和+5V的输出电压;该阻容降压电路连接有三个负载——继电器K1、MCU、和显示屏dispay,MCU的供电电源为+5V,继电器K1的供电电源为+24V,显示屏dispay的供电电源为+5V,这三个负载采用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因此通过电容CX1的电流=继电器电流+mcu电流+显示屏dispay的电流,此时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都会产生大量的热,特别是“继电器电流=mcu电流+显示部分电流时”时,整个电路的待机功耗非常大,电源使用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待机功耗小的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包括阻容降压电路及与阻容降压电路连接的负载电路,所述阻容降压电路能产生+5V电源和+24V电源,所述负载电路包括使用+24V电源的第一负载和使用+5V电源的第二负载,其特征在于:将阻容降压电路产生的+5V电源和+24V电源串联起来,产生一路+29V的电源输出,同时将使用+24V电源的第一负载和使用+5V电源的第二负载也串联起来。作为改进,所述阻容降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整流桥、第二电容、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第三稳压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其中整流桥的第1引脚接地,整流桥的第2引脚与市电零线连接,整流桥的第3引脚引出阻容降压电路的+29V电源输出端,整流桥的第4引脚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与市电火线连接,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电阻的两端;第一稳压管的正极连接第二稳压管的负极,第二稳压管的正极连接第三稳压管的负极,第三稳压管的正极接地,第一稳压管负极与整流桥的第3引脚连接,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三稳压管的两端,第二电容的两端连接在第一稳压管的负极与地之间或第二电容的两端连接在第一稳压管的负极与第二稳压管的的正极之间;第二稳压管的正极引出阻容降压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前述负载电路包括使用+24V电源的继电器、使用+5V电源的MCU、第一三极管、第六电阻、二极管、第四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五电阻和第八电阻,其中阻容降压电路的+29V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与阻容降压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六电阻后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五电阻后与MCU的IO引脚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还连接第四电阻后与阻容降压电路的+29V电源输出端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的正极与阻容降压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接答道出,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MCU的Vdd引脚与阻容降压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连接,MCU的Vss引脚接地。所述负载电路还可以包括显示屏,该显示屏的Vdd引脚与阻容降压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连接,该显示屏的Vss引脚接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现有阻容降压电路的+5V电源和+24V电源串联起来,得到电压+29V的电源输出,电压虽然变高了,但是电流变小,特别是在使用+5V电源的负载的电流I1和使用+24V电源的负载的电流I2相当时,将两个负载串联起来,那么总电流只需原来的二分之一就可以了,从而提高了电源的使用效率,待机功耗相对也少很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的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包括阻容降压电路及与阻容降压电路连接的负载电路,所述阻容降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X1、整流桥D1、第二电容E1、第一稳压管ZD1、第二稳压管ZD2、第三稳压管ZD3、第三电容E2、第四电容C1,其中整流桥D1的第1引脚接地,整流桥D1的第2引脚与市电零线连接,整流桥D1的第3引脚引出阻容降压电路的+29V电源输出端,整流桥D1的第4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与市电火线连接,第一电容CX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电阻R1的两端;第一稳压管ZD1的正极连接第二稳压管ZD2的负极,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连接第三稳压管ZD3的负极,第三稳压管ZD3的正极接地,第一稳压管ZD1负极与整流桥D1的第3引脚连接,第三电容E2和第四电容C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三稳压管ZD3的两端,第二电容E1的两端连接在第一稳压管ZD1的负极与地之间;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引出阻容降压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前述负载电路包括继电器、MCU、显示屏dispay、第一三极管Q1、第六电阻R6、二极管D2、第四电阻R4、第二三极管C、第五电阻R5和第八电阻R8,其中阻容降压电路的+29V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与阻容降压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六电阻R6后与第二三极管C的集电极相连,第二三极管C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C的基极连接第五电阻R5后与MCU的IO引脚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还连接第四电阻R4后与阻容降压电路的+29V电源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阻容降压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接答道出,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二三极管C的基极连接;MCU的Vdd引脚与阻容降压电路的+5V电源输出端连接,MCU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包括阻容降压电路及与阻容降压电路连接的负载电路,所述阻容降压电路能产生+5V电源和+24V电源,所述负载电路包括使用+24V电源的第一负载和使用+5V电源的第二负载,其特征在于:将阻容降压电路产生的+5V电源和+24V电源串联起来,产生一路+29V的电源输出,同时将使用+24V电源的第一负载和使用+5V电源的第二负载也串联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包括阻容降压电路及与阻容降压电路连接的负载电路,所述阻容降压电路能产生+5V电源和+24V电源,所述负载电路包括使用+24V电源的第一负载和使用+5V电源的第二负载,其特征在于:将阻容降压电路产生的+5V电源和+24V电源串联起来,产生一路+29V的电源输出,同时将使用+24V电源的第一负载和使用+5V电源的第二负载也串联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容降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X1)、整流桥(D1)、第二电容(E1)、第一稳压管(ZD1)、第二稳压管(ZD2)、第三稳压管(ZD3)、第三电容(E2)、第四电容(C1),其中整流桥(D1)的第1引脚接地,整流桥(D1)的第2引脚与零线火线连接,整流桥(D1)的第3引脚引出阻容降压电路的+29V电源输出端,整流桥(D1)的第4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与市电火线连接,第一电容(CX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电阻(R1)的两端;第一稳压管(ZD1)的正极连接第二稳压管(ZD2)的负极,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连接第三稳压管(ZD3)的负极,第三稳压管(ZD3)的正极接地,第一稳压管(ZD1)负极与整流桥(D1)的第3引脚连接,第三电容(E2)和第四电容(C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三稳压管(ZD3)的两端,第二电容(E1)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田如海屠博斌王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卓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