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管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0857 阅读:4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多个外管与插设在各外管内的内管,且进行在内管内流动的流体与在外管内壁及内管外壁之间的流路流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二重管式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用固定装置固定各个外管的两端,用固定装置的一端固定从多个外管的同侧的一端延伸出的内管的一端。除端部设有导入流体的入口端与排出流体的排出端的内管端部,将其它内管端部用U形管连接使多个内管成相连的一体。在固定装置的另一侧紧密接触盖体,以此在固定装置的另一方与盖体之间形成用于密封容纳上述U形管的内部空间。设在内部空间内的U形管可安装拆卸的紧密接触在内管的端部。内部空间可以容纳因热交换中的温度差引起的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相对伸缩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外管及插设在各外管内的多个内管,且用于进行交换在内管内流动的流体与在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的流路流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二重管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现在对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工作(process)液体进行加热冷却杀菌处理,常使用管式、金属板式等热交换器。该工作液体的种类有从低黏度到高黏度的液体、也有含有固形物的浆状流体、也有不遵守牛顿定律(Newton's law)的液体等。对于饮料等低黏度工作液体,常使用金属板式或者多管式热交换器。最近,代替金属板式热交换器常使用管式等热交换器,该管式等热交换器渐渐成为热交换器的主流。这是因为管式等热交换器具有更换密封垫(gasket)及维护保养 (maintenance)容易,且使用波纹管(corrugate)的优点。上述管式等热交换器一般用于饮料等低黏度工作液体,需要处理大量液体时一般使用具有多个传热管的多管式热交换器。该多管式热交换器的壳体(shell)内设有多根传热管,工作液体在传热管内流动,高温加热媒体或低温冷却媒体(下面总称为热媒)在该壳体内流动,借此制造干净卫生的产品。最近为呼应节能能源的政策,热量回收成为重要的课题。现有技术为满足干净及卫生指标,使用使工作液体在该传热管内流动的方法,此举可以增加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为提高现有管式热交换器(多管式热交换器)的热量交换效率,应采用使壳体内的工作液体定向流动的方法,即采用使在管子内流动的工作液体与在壳体内流动的工作液体按相反方向流动的热交换方法。然,将此方法用于多管式热交换器时,会产生壳体内的清洁度变差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一专利文献1提出相关的技术方案。S卩,该专利文献1提出一种尽量降低壳体内的间隙,借此提高圆筒内的清洁度的多管式热交换器。该专利文献1为日本专利公开第公报。然,在专利文献1具有下列缺点,即补助传热管的补助支撑材料会成液体残留的原因、清洗的效果难以提高、难以用肉眼检查传热管内部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行工作液体之间的热交换、用肉眼即可检查传热管内部、且清洗方便及防污染效果好的二重管式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多个外管(15) 与插设在各外管(15)内的内管(11),且进行在内管(11)内流动的流体与在外管(15)内壁及内管(11)外壁之间的流路流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二重管式热交换器(1、1A)。该二重管式热交换器(1、1A)用固定装置(12、13及16、17)固定各个外管(15)的两端,用固定装置(12、13及16、17)的一端(12、13)固定从多个外管(15)的同侧的一端延伸出的内管4(11)的一端。除端部设有导入流体的入口端(Ila)与排出流体的排出端(lib)的内管(11) 端部,将其它内管(11)端部用U形管Q0a、20b、24)连接使多个内管(11)成相连的一体。 在固定装置(12、13及16、17)的另一端(16、17)紧密接触盖体(10、10A),以此在固定装置 (12、13及16、17)的另一端(16、17)与盖体(10、10A)之间形成用于密封容纳上述U形管 (20a,20b)的内部空间。设在内部空间内的U形管(20a、20b)可安装拆卸的紧密接触在内管(11)的端部。内部空间可以容纳因热交换中的温度差引起的外管(15)与内管(11)之间的相对伸缩量。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具有多个外管(15)与插设在各外管(1 内的内管(11),且进行在内管(11)内流动的流体与在外管(1 内壁及内管(11)外壁之间的流路流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二重管式热交换器(1、1A)。该二重管式热交换器(1、1A)具有固定各个外管(1 两端的固定装置(12、13及16、17)、与紧密接触在固定装置(12、13及16、17)的一端(17)并与固定装置(16、17)形成密封的内部空间的盖体(10)。除端部设有导入流体的入口端(Ila)与排出流体的排出端(lib)的内管(11) 端部,将其它内管(11)端部用U形管Q0a、20b、24)连接使多个内管(11)成相连的一体, 从多个外管(15)的同侧的一端延伸出的内管(11)的一端被固定在固定装置(12、13及16、 17)的一端(12、13)。形成在盖体(10)与固定装置(16、17)之间的内部空间用于容纳在多个外管(15) 一端外侧被U形管(20a、20b)连接的内管(11),并连通形成在内管(11)与在外管(15)内壁之间的流路,内部空间可以容纳因热交换中的温度差引起的外管(15)与内管(11)之间的相对伸缩量。内部空间内的U形管Q0a、20b)可安装拆卸的接触在该内管的端部。在上述二重管式热交换器(1、1A),形成在盖体(10)与固定装置(16、17)之间的内部空间内装设有U形管O0a、20b),内部空间内设有使在内管(11)与在外管(15)之间的流路的流体流动且由多个切断板Ola、21b、21c、21d)形成的流路空间(IlObUlOd)。在上述二重管式热交换器(1、1A),内管(11)与外管(15)是按照波纹螺纹状形成的波纹成形管。在上述二重管式热交换器(1、1A),在内管(11)与外管(15)中,各管内部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设计成沿管子方向形成的直线平面部。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二重管式热交换器(1、 1A),其中二重管式热交换器(1、1A)的固定装置(12、13及16、17)具有固定外管(15)端部的管板(13、16)、与内管(11)的端部穿过且可拆卸地紧密接触在管板(13、16)上的盖板 (12、17)。其中紧密接触在一起的管板(13、16)与盖板(12、17)之间设有安装在靠近外周周围的外周密封垫03)与安装在比外周密封垫03)更靠近中心位置且包围外管(15)与内管(11)的内侧密封垫(18)。外周密封垫(23)与内侧密封垫(18)之间形成有间隙(40)。 间隙GO)上设有给间隙00)提供无菌空气或蒸汽的供给管Gl)与用于排出间隙GO)内的无菌空气或蒸汽的排出管G2)。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具有多个外管(15)与插设在各外管(1 内的内管(11),且进行在内管(11)内流动的流体与在外管(1 内壁及内管(11)外壁之间的流路流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二重管式热交换器(1、1A)。其包括 上段及下段各设有两个外管(15)、插设在各外管(1 内的内管(11)、分别固定外管(15)两端的管板(13、16)、内管(11)的端部穿过且可拆卸地紧密接触在管板(13、16)上的盖板 (12、17)、紧密接触在盖板(17) —侧且在与盖板(17)之间形成内部空间的上段及下段盖体 (10、10)、位于装设有上段及下段盖体(10、10)的盖板(17)与另一盖板(12)之间,且在装设有另一盖板(1 的管板(1 附近连通上段一根外管(1 和下段一根外管(1 的上下连通管(33)、可拆卸的连接在向形成在上段盖体(10)与盖板(17)之间的内部空间延伸的上段内管(11)上且用于连通上段各内管(11)的上段U形管QOa)、可拆卸的连接在向形成在下段盖体(10)与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多个外管与插设在该各外管内的内管,且进行在该内管内流动的流体与在该外管内壁及该内管外壁之间的流路流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二重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固定该各个外管的两端,该固定装置的一端固定从该多个外管的同侧的一端延伸出的内管的一端;除端部设有导入流体的入口端与排出流体的排出端的内管端部,将其它内管端部用U形管连接使该多个内管成相连的一体;该固定装置的另一方紧密接触盖体,用以在该固定装置的该另一方与该盖体之间形成用于密封容纳该U形管的内部空间;设在该内部空间的该U形管可安装拆卸的紧密接触在该内管的端部;该内部空间可以容纳因热交换中的温度差引起的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相对伸缩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美野东生加美野绫子
申请(专利权)人:奎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