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电极图案的整合式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085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出一种改良电极图案的整合式触控面板,其中该电极图案可包含二层、三层或四层的电极结构,或是更搭配蚀刻开槽以利调整其等效阻抗值。例如于二层的电极图案中,该电极图案包含一第一图案列,是相对于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而设于一感应层的最外围,且由复数个凸型电极排列组成,使各该等凸型电极彼此间具有一第一间距;及一第二图案列,是由复数个横向电极排列组成,且该等横向电极是位于各该第一间距中心线位置而置于各该等凸型电极的凸部间。藉此调整触控面板的回路阻抗至最适当比例,使电场线性分布达到优于习知的图案设计,而对应的边宽将可缩小至2.5m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与触控面板领域相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改良电极图案而可达到缩减边宽及能有效调整阻抗值的整合式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触控面板的应用亦日益普遍。而依其感应原理,目前主要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音波式、及光学式等类型。其中电阻式触控面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目前已是市场上较被广泛运用的类型。又,利用电场分布原理的触控面板其作动流程大致如下所述。亦即当使用触控笔或使用者手指碰触触控面板时,面板中因该电极图案所产生的分布电场对应该被触碰位置而电性变化转换成一座标讯号,并通过该讯号进一步判断该被触碰位置。因此,触控面板中的电极图案设计往往是影响触控面板是否可准确地判断出被触碰的位置的关键要素之一。例如以电容式触控面板为例,其是通过感测一触点输入位置的各侧电流,并藉该等电流的相互关系进而判定该触碰输入位置。而电极图案的设置是得用以补偿面板上的电场线分布。一般而言,当电极图案所产生的电场线性表现越佳时,触控面板越可准确地判断出被触碰位置。另外,电极图案因分布于触控面板的周围,所以电极图案的宽度则会直接影响触控屏幕的可利用范围大小。亦即当电极图案的整体尺寸越大时,触控面板的可用感测区域的尺寸越小。因此,即使电场的线性表现可通过增加电极图案的列数来改善,然而,增加电极图案的列数往往相对地缩减触控面板的可用感测区域的尺寸,且亦提高了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及工时。对此,尝有提出以Z形电极搭配绝缘区及交互形成的间隙用以改善电场线性分布的现象者;或搭配该等结构而于间隙内更置有一长条形或T形银线用以改善上述所欲达成的目的。另外,亦有利用复数条相互平行的银线及间隙所组成的电极图案,用以改善电场线性分布者;或搭配该等相互平行的银线结构间更置有一绝缘区段,用以改善上述所欲达成的目的。然,上述的该些结构,对于触控面板四边角处的电场分布仍无法彻底有效达成稳定的线性分布,因此,如何有效兼顾触控面板的电场线性分布、降低电极图案复杂度以及减少整体电极图案的宽度,是为触控面板设计与制造者致力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及效能,透过改善电极图案所产生的电场线性表现,使之有效提高触控判读精准度又不致使边宽过宽影响触控范围的整合式触控面板。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提出一种改良电极图案的整合式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是为一透明绝缘材质;一感应层,形成于该基板一侧表面;及一电极图案,是环绕设置于该感应层四周缘处,包含一第一图案列,是相对于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而设于该感应层的最外围,是由复数个凸型电极排列组成,各该等凸型电极彼此间是具有一第一间距;及一第二图案列,是由复数个横向电极排列组成,且该等横向电极是位于各该第一间距中心线位置而置于各该等凸型电极的凸部间。为更有效控制电场线性分布,其中该电极图案,更包含复数个蚀刻开槽,是相对该电极图案位置设置而较靠近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处。而为使线性较佳,其中各该等蚀刻开槽彼此间是具有一开槽间距,且于靠近该整合式触控面板四边角处的开槽间距是较远离该整合式触控面板四边角处的开槽间距为短。其中该电极图案相邻二列电极中的单一电极,其相互间直线距离为d,彼此交迭的长度为1,供以形成一等效电阻值R,且该等效电阻值R正比于导电膜层表面电阻Rs ;二列电极相互间直线距离d;反比于二列电极彼此交迭的长度1 ;g卩RocRsXd/l。藉此,可有效调整电极图案的等效电阻值并使的维持一定。又该电极图案的宽度是小于2. 5mm,如此即可不改变回路阻抗又得以达到窄边设计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亦提出一种改良电极图案的整合式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是为一透明绝缘材质;一感应层,形成于该基板一侧表面;及一电极图案,是环绕设置于该感应层四周缘处,包含一第一图案列,是相对于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而设于该感应层的最外围,是由复数个凸型电极排列组成,各该等凸型电极彼此间是具有一第一间距;一第二图案列,是由复数个凸型电极排列组成,且该等凸型电极是位于各该第一间距中心线位置并相对该第一图案列位置而较靠近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处;及一第三图案列,是由复数个横向电极排列组成,并置于该第二图案列的各该等凸型电极的凸部间。其中该电极图案相邻二列电极中的单一电极,其相互间直线距离为d,彼此交迭的长度为1,供以形成一等效电阻值R,且该等效电阻值R正比于导电膜层表面电阻Rs;二列电极相互间直线距离d;反比于二列电极彼此交迭的长度1 ;g卩RocRsXd/l。藉此,可有效调整电极图案的等效电阻值并使的维持一定。又该电极图案的宽度是小于2. 5mm,如此即可不改变回路阻抗又得以达到窄边设计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亦提出一种改良电极图案的整合式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是为一透明绝缘材质;一感应层,形成于该基板一侧表面;及一电极图案,是环绕设置于该感应层四周缘处,包含一第一图案列,是相对于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而设于该感应层的最外围,是由复数个横向电极排列组成,各该等横向电极彼此间是具有一第一间距;一第二图案列,是由复数个横向电极排列组成且各该横向电极彼此间是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二图案列的该等横向电极是位于各该第一间距中心线位置并相对该第一图案列位置而较靠近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处;一第三图案列,是由复数个横向电极排列组成且各该横向电极彼此间是具有一第三间距;该第三图案列的该等横向电极是位于各该第二间距中心线位置并相对该第二图案列位置而较靠近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处;及一第四图案列,是由复数个横向电极排列组成;该第四图案列的该等横向电极是位于各该第三间距中心线位置并相对该第三图案列位置而较靠近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处。其中该电极图案相邻二列电极中的单一电极,其相互间直线距离为d,彼此交迭的长度为1,供以形成一等效电阻值R,且该等效电阻值R正比于导电膜层表面电阻Rs ;二列电极相互间直线距离d;反比于二列电极彼此交迭的长度1 ;g卩RocRsXd/l。藉此,可有效调整电极图案的等效电阻值并使的维持一定。又该电极图案的宽度是小于2. 5mm,如此即可5不改变回路阻抗又得以达到窄边设计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亦提出一种一种改良电极图案的整合式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是为一透明绝缘材质;一感应层,形成于该基板一侧表面;及一电极图案,是环绕设置于该感应层四周缘处,包含一第一图案列,是相对于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而设于该感应层的最外围,是由复数个横向电极排列组成,各该等横向电极彼此间是具有一第一间距; 一第二图案列,是由复数个横向电极排列组成且各该横向电极彼此间是具有一第二间距; 该第二图案列的该等横向电极是位于各该第一间距中心线位置并相对该第一图案列位置而较靠近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处;一第三图案列,是由复数个凸型电极排列组成;该第三图案列的该等横向电极是位于各该第二间距中心线位置并相对该第二图案列位置而较靠近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处;及一第四图案列,是由复数个横向电极排列组成,并置于该第三图案列的各该等凸型电极的凸部间。其中该电极图案相邻二列电极中的单一电极,其相互间直线距离为d,彼此交迭的长度为1,供以形成一等效电阻值R,且该等效电阻值R正比于导电膜层表面电阻Rs ;二列电极相互间直线距离d;反比于二列电极彼此交迭的长度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电极图案的整合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是为一透明绝缘材质;一感应层,形成于该基板一侧表面;及一电极图案,是环绕设置于该感应层四周缘处,包含:一第一图案列,是相对于该整合式触控面板中心而设于该感应层的最外围,是由复数个凸型电极排列组成,各该等凸型电极彼此间是具有一第一间距;及一第二图案列,是由复数个横向电极排列组成,且该等横向电极是位于各该第一间距中心线位置而置于各该等凸型电极的凸部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龙江学墀陈志安周世良
申请(专利权)人:冠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