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式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546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出一种整合式触控面板,包含:一透明基板、一图像层、一第一光学膜及一第一感应层。所述图像层,是以涂布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面周缘,又所述图像层内周缘与所述透明基板的邻接线是呈现为一非直角设置;所述第一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图像层与未受所述图像层覆盖的所述透明基板区域;及所述第一感应层,是溅镀叠设于所述第一光学膜。或是将所述第一光学膜及所述第一感应层结构位置互换,亦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所涵盖。通过所述图像层与所述透明基板的邻接线为一非直角设置,而可使后续结构以溅镀或是其他方式叠设时得以完整披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与触控面板领域相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得以简化工艺,提升面板强化度及良率的整合式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常见种类有电阻式、电容式、超音波式、光学(红外线)式等,其中,最广泛应用者是为电阻式,其次为电容式。又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优点在于可防水、防刮、透光度高与适用温度范围大等。因此,虽然电容式触控面板本身价位较高,但随着技术的成熟,亦已逐渐跨入小尺寸显示器的触控面板市场中。现有触控面板结构与环境接触的最外层是通常使用一强化玻璃基板,然后粘接一感应层,常用例如使用氧化铟锡(ITO)作为其导电材质,将触控面板部分整合后再与显示面板(即背光模块)为一结合,形成完整的触控显示装置。如上所述,所述玻璃基板与所述感应层间过去是利用一光学胶将二者粘合设置。另外,在所述玻璃基板四周缘,亦多会印刷一图像层黑框,用以遮蔽线路。然而,现有的图像层印刷后与所述玻璃基板间皆呈现为一直角的接触,因此在后续粘着所述玻璃基板与所述感应层时,常出现披覆度不佳,甚至造成有高度落差的问题。加上所述ITO感应层在蚀刻感应线路后,使用时常有因所述蚀刻线路开槽高低落差而造成画面表现上的影响,而使其良率降低。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是提出一种整合式触控面板,用以改善现有使用光学胶粘合的缺失,而改采低温溅镀方式镀膜,以有效降低触控面板厚度,且厚度减少相对于透光率上,可直接提高透光效率。同时对于将光学膜溅镀于感应层上的设置,可有效改善因蚀刻线路开槽的高低落差而造成画面表现上的影响。另外对于图像层的设置亦有别于现有的配置,使后续镀膜的披覆度大幅提升,而不致产生高度落差的问题,同时对于整体面板的硬度亦可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将图像层涂布于透明基板周缘时,与所述透明基板的邻接线是呈现为一非直角设置,而后再利用溅镀技术叠设光学膜或感应层于上。由于所述图像层的非直角设置,是可使所述光学膜或所述感应层得以完整披覆于上,又良率上亦得以提升。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整合式触控面板,包含一透明基板、一图像层、一第一光学膜及一第一感应层。所述图像层,是以涂布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面周缘,又所述图像层内周缘与所述透明基板的邻接线是呈现为一非直角设置;所述第一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图像层与未受所述图像层覆盖的所述透明基板区域;及所述第一感应层,是溅镀叠设于所述第一光学膜。本专利技术的所述透明基板是可选自玻璃或高分子塑胶其中之一。其结构更可包含一保护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一感应层。所述整合式触控面板更可包含一第二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一感应层及更可包含一保护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二光学膜。或是更可包含一第一隔离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二光学膜;而后更可包含一第三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一隔离层;及一第二感应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三光学膜;接续更可包含一保护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二感应层。或是更包含一屏蔽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二感应层;接续更包含一保护膜,是叠设于所述屏蔽层。本专利技术更包含所述第一隔离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二光学膜后,更叠设一第二感应层于所述第一隔离层;及一保护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二感应层;或是更可包含一第二感应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一隔离层;一第二隔离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二感应层;及一屏蔽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二隔离层;及更包含一保护膜,是叠设于所述屏蔽层。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亦提出一种整合式触控面板,包含一透明基板;一图像层,是以涂布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面周缘,又所述图像层内周缘与所述透明基板的邻接线是呈现为一非直角设置;一第一感应层,是叠设于所述图像层与未受所述图像层覆盖的所述透明基板区域;及一第一光学膜,是溅镀叠设于所述第一感应层。其结构更可包含一保护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一光学膜;或是更包含一第一隔离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一光学膜; 一第二感应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一隔离层;及一第二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二感应层。而后更可包含一保护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二光学膜;或是更可包含一第二隔离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二光学膜;及一屏蔽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二隔离层。而后更可包含一保护膜,是叠设于所述屏蔽层。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亦提出一种整合式触控面板,包含一种整合式触控面板, 包含一透明基板;一图像层,是以涂布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面周缘,又所述图像层内周缘与所述透明基板的邻接线是呈现为一非直角设置;一第一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图像层与未受所述图像层覆盖的所述透明基板区域;一第一感应层,是溅镀叠设于所述第一光学膜;一第二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一感应层;一第一隔离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二光学膜;一第三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一隔离层;一第二感应层,是溅镀叠设于所述第三光学膜;一第四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二感应层;及一保护膜,是叠设于所述第四光学膜。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亦提出一种整合式触控面板,包含一种整合式触控面板, 包含一透明基板;一图像层,是以涂布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面周缘,又所述图像层内周缘与所述透明基板的邻接线是呈现为一非直角设置;一第一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图像层与未受所述图像层覆盖的所述透明基板区域;一第一感应层,是溅镀叠设于所述第一光学膜;一第二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一感应层;一第一隔离层,是叠设于所述第二光学膜;一第三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一隔离层;一第二感应层,是溅镀叠设于所述第三光学膜;一第四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第二感应层;一屏蔽层,是叠设于所述第四光学膜;及一保护膜,是叠设于所述屏蔽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为提供如前述的整合式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全程温度是控制在低于200°C以下,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整合式触控面板其强度及稳固度大幅提升,而其工艺步骤包含切割成形多个透明基板;涂布一图像层于所述多个透明基板的一侧周缘,并使各所述图像层内周缘与各所述透明基板的邻接线是呈现为一非直角设置;及溅镀一感应层于各所述图像层与未受所述图像层覆盖的所述透明基板区域。另外,在溅镀所述感应层于各所述图像层与未受所述图像层覆盖的所述透明基板区域步骤前及/或后,更包含成形至少一光学膜,而使所述光学膜置于所述感应层的一侧或两侧面。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省略现有使用光学胶用以粘合所述透明基板与所述感应层的方式,改利用所述图像层内周缘与所述透明基板的邻接线是呈现为一非直角设置,而使得利用溅镀技术叠设光学膜或感应层于上时得以完整披覆,使结构的良率得以提升。同时在各感应层上或下单独或分别附加有一或二层光学膜,用以遮蔽因蚀刻线路而造成的金属开槽不致影响使用时的解析度及视觉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附加形态剖视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附加形态剖视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附加形态剖视图(三);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附加形态剖视图(四);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附加形态剖视图(五);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附加形态剖视图(六);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附加形态剖视图(七);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附加形态剖视图(八);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附加形态剖视图(九);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附加形态剖视图(十);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附加形态剖视图(十一);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剖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合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透明基板;一图像层,是以涂布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面周缘,又所述图像层内周缘与所述透明基板的邻接线是呈现为一非直角设置;一第一光学膜,是叠设于所述图像层与未受所述图像层覆盖的所述透明基板区域;及一第一感应层,是溅镀叠设于所述第一光学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世良江学墀翁健闵朱子文王甫任李依纹陈兴业
申请(专利权)人:冠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兆邦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