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7570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下基板、印刷电路板、至少一个连接单元及多条读取线。该连接单元用以将该印刷电路板连接于该下基板的边缘区域,并包括驱动芯片。这些读取线自该下基板,经由具有驱动芯片的连接单元,延伸至该印刷电路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特别涉及一种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参考图1,该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数据印刷电路板(data PCB) 32、多个数据卷带承载封装构造(data tape carrier package ;data TCP) 34、栅极印刷电路板(gate PCB) 36 及多个栅极卷带承载封装构造(gate tape carrier package ;gate TCP) 38。每一数据卷带承载封装构造34电连接于该液晶显示面板10的长侧边及该数据印刷电路板32,并包括数据驱动芯片42。每一栅极卷带承载封装构造38电连接于该液晶显示面板10的短侧边及该栅极印刷电路板36,并包括栅极驱动芯片44。该液晶显示面板10通过将薄膜晶体管基板(TFT substrate) 52及彩色滤光片基板(CF substrate) M组合固定在一起而形成。该薄膜晶体管基板52与该彩色滤光片基板 M之间具有间隙,而液晶材料层(未图示)形成于该间隙中。根据该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原理,该液晶显示面板设有多条栅极线(gate line) 及数据线(data line),其中这些栅极线用以控制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 ;TFT) 的栅极的开启或关闭,而这些数据线用以传输数字影像信号。该印刷电路板设有时序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 ;T-con)、直流 / 直流变流器(DC/DC converter)及控制线路。通常地,该印刷电路板被设计负责传递数据驱动芯片(data driver)与栅极驱动芯片(gate driver)的驱动信号至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数据线与栅极线。常见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器装置是将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分开制造后,再将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组装在一起。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依照作用原理可分为电阻式、电磁式及电容式。电阻式触控面板是以电阻感应方式感测接触点坐标,亦即利用接触点在面板的相对区域上感应出电阻变化而得到接触点坐标。电磁式触控面板是以电磁感应方式或以电磁发射及接收方式进行接触点对应平面位置的定位。电容式触控面板是以电容感应方式感测接触点坐标,亦即利用接触点在面板的相对区域上感应出电容变化而得到接触点坐标。除此之外,目前发展出将触控元件及显示元件整合制造于同一面板上,以形成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参考图2,现有技术的具有光学式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多条水平配置的栅极线12、多条垂直配置的数据线14、多个第一及第二像素16、18。这些第一及第二像素16、18分别由两相邻栅极线12及两相邻数据线14围绕所构成。该第一像素 16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20,其具有与该栅极线12电连接的栅极、与该数据线14电连接的源极、及与像素电极(未显示)电连接的漏极。该第二像素18包括第二及第三薄膜晶体管 22、24,分别具有与该两相邻栅极线12电连接的栅极。该第二薄膜晶体管22另具有与该两相邻数据线14之一电连接的源极、及与像素电极(未显示)电连接的漏极。该第三薄膜晶体管M另具有与光传感器26电连接的源极及与读取线(readout line) 28电连接的漏极。 该光传感器26通常为第四薄膜晶体管,其具有同时与具有固定电压的偏压线30电连接的栅极及源极,及与该第三薄膜晶体管M的源极电连接的漏极。当该光传感器26受到外部光线照射时,可产生光电流作为光感应信号。参考图3,该光感应信号由该第三薄膜晶体管M读取后,通过这些读取线观将该光感应信号传送至信号处理器40,即可定位液晶显示面板10上接触点的坐标。在这些读取线观与该信号处理器40之间形成有扇出线(fan-out line) 46,用以将这些读取线观电连接至该信号处理器40。然而,现有技术的栅极卷带承载封装构造44并无设计对应该扇出线46的导线,因此这些读取线28须经由额外的挠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 ;FPC) 48而电连接至该信号处理器40。因此,该挠性电路板48势必增加制程时间及成本。再者,该扇出线46 亦会占据该液晶显示面板10的部分面积,如此将影响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面积。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能够解决前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其读取线不须经由额外的挠性电路板,进而不会增加制程时间及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下基板、印刷电路板、至少一个连接单元及多条读取线。该下基板具有边缘区域。该连接单元用以将该印刷电路板连接于该基板的边缘区域,并包括驱动芯片。这些读取线自该下基板,经由具有驱动芯片的连接单元,延伸至该印刷电路板。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单元(诸如数据芯片-胶卷接合封装构造或栅极芯片-玻璃接合封装构造及挠性基板的组合)设计有对应该扇出线的导线,可电连接至该信号处理器。因此, 这些读取线不须经由额外的挠性电路板,进而不会增加制程时间及成本,亦可减少液晶显示面板的重量。再者,由于该扇出线不需要绕着玻璃边缘走线,因此该扇出线不会占据该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面积,进而不会影响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体的面积。为了让本专利技术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下文将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单元的局部放大平面示意图,其显示该第一连接单元为数据芯片-胶卷接合封装构造;图6a为沿图6的剖线6a_6a的第一连接单元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单元的局部放大平面示意图;其显示该第一连接单元为数据芯片-胶卷接合封装构造;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单元的局部放大平面示意图,其显示该第一连接单元为数据芯片-玻璃接合封装构造;以及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单元的局部放大平面示意图,其显示该第一连接单元为数据芯片-玻璃接合封装构造。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液晶显示面板12栅极线14数据线16像素18像素20薄膜晶体管22薄膜晶体管24薄膜晶体管26光传感器28读取线30偏压线32印刷电路板34卷带承载封装构造36印刷电路板38卷带承载封装构造40信号处理器42驱动芯片44驱动芯片46扇出线48挠性电路板52基板54基板110液晶显示面板114数据线128,导线128"'导线128b 短路线112栅极线 128读取线 128,,导线 128a输入端 128c输出端132印刷电路板134连接单元135挠性基板136印刷电路板138连接单元139挠性基板140信号处理器142驱动芯片143凸块144驱动芯片146扇出线148底部152基板154基板200液晶显示器装置202上框架220背光模块222背板310液晶显示面板312栅极线314数据线328读取线328'‘导线328”导线328'’”导线328a输入端328b短路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下基板,具有多条数据线及边缘区域;印刷电路板;至少一个连接单元,用以将所述印刷电路板连接于所述下基板的边缘区域,并包括驱动芯片;以及多条读取线,自所述下基板,经由具有驱动芯片的连接单元,延伸至所述印刷电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宝云杨界雄陈柏仰
申请(专利权)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