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锡锋专利>正文

加工工件导料及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8540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圆柱形五金件及螺钉加工时的装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形五金件及螺钉加工时对工件实施导料及夹持装置。一种加工工件导料及夹持装置,包括:装夹圆盘,带动装夹圆盘转动的旋转轴,轴座,与所述装夹圆盘配合的压料块,压料块安装座和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夹圆盘与所述压料块之间设有多弹性片压料盘,所述多弹性片压料盘与所述的装夹圆盘同步转动,主要由基体和连接于基体周围的弹性片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保证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实现了节能降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是避免加工时压料块对加工工件的损害解决了行业界多年来想解决而又一直未解决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圆柱形五金件及螺钉加工时的装夹
,尤其涉及一种圆柱形五金件及螺钉加工时对工件实施导料及夹持的装置,是自动化铣槽机、打孔机等自动化机床的重要部件。
技术介绍
现今一字槽紧定螺丝(一种无头部的端部有一字槽螺丝)的加工工艺是先下料, 然后滚丝,再铣槽。在实施铣槽时,多采用工位旋转装夹盘装夹,再以固定压料块进行推紧来加工。这种夹紧形式在加工过程中工件和固定压料块会产生摩擦,加工完成后工件会产生压紧痕迹。这些压紧痕迹对于已经搓丝的螺丝或者外观上必须无任何压痕的五金件会造成外观不良,甚至零件使用功能受到影响。之所以采用先滚丝再铣槽这种工序是因为如果在下料后直接进行铣槽,最后滚丝,则会在滚丝的时候导致槽部变形。而滚丝后再铣槽则不会使槽部变形。但后铣槽的矛盾是由于传统的螺丝铣槽机的装夹机构会导致螺纹部位产生压紧痕迹,使工件的外观和功能受到破坏,导致工件报废。因此,在铣槽后不得不对工件进行二次滚丝,使工件的外观和功能得到恢复。但这种方法增加了二次滚丝工序,浪费了人力和时间,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不适应大规模生产。如果采用先滚丝,后铣槽又不再进行二次滚丝的加工工艺,则必须在铣槽的时候不破坏工件的外部功能,如螺纹。这种铣槽工艺一般采用弹簧夹头夹紧,用仪表车单个地以手工上料及下料进行铣槽。可想而知这种方法效率低下,费工费时,浪费了人力和时间,增加了生产成本。以上可见,工件在铣槽或打孔实施再加工时都得由夹持装置将工件夹紧。对于有头部的已经加工了螺纹的螺丝或外观不能受到破坏的圆柱形五金件(如轴类五金件,插针类五金件),如果需要铣槽,也会遇到同样的困境。如现行的自动化螺丝铣槽机在加工时也采用多工位装夹圆盘装夹螺钉,并与压料块配合将工件推紧。送料机构将加工工件一个个送入装夹圆盘的“V”字成型槽中,再由导料板配合将工件导入装夹圆盘与压料块之间。 这种夹紧形式加工时,同样由于加工过程中工件随装夹圆盘转动,工件势必与压料块会产生摩擦。加工完成后工件的圆柱形部分却出现了压紧痕迹,对圆柱体上的螺纹造成了损害。 这样又重现了上述的麻烦问题。这一问题已成为行业界多年来想解决而又一直未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矛盾,向社会公开一种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保证生产效率的加工工件导料及夹持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工工件导料及夹持装置,包括装夹圆盘,带动装夹圆盘转动的旋转轴,轴座,与所述装夹圆盘配合的压料块,压料块安装座和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夹圆盘与所述压料块之间设有多弹性片压料盘,所述多弹性片压料盘与所述的装夹圆盘同步转动,主要由基体和连接于基体周围的弹性片组成。所述的多弹性片压料盘与所述装夹圆盘同轴安装,包括基体,多数个、每个与所述装夹圆盘上的加工工件位置对应的弹性片,将所述的多弹性片压料盘固定于所述装夹圆盘上的固定螺丝孔。优化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措施有所述的多弹性片压料盘设有定位中心孔。所述的多弹性片压料盘上的弹性片上设置用以夹持加工工件的定型槽。优化本技术方案的措施还包括所述的装夹圆盘装夹加工工件的侧面上设有一个定位衬盘,该定位衬盘的半径与伸入所述的装夹圆盘上定型槽中的加工工件配合。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所述的装夹圆盘与所述压料块之间设有多弹性片压料盘,所述多弹性片压料盘与所述的装夹圆盘同步转动,该多弹性片压料盘主要由基体和连接于基体周围的弹性片组成,所以该零部件既能更好地配合装夹圆盘将加工工件导入加工部位,又能使压料块推动所述多弹性片压料盘上的弹性片将加工工件压紧。因加工工件不直接与压料块接触,所述多弹性片压料盘与所述的装夹圆盘同步转动使加工工件与弹性片和装夹圆盘三者同时同步转动,所以,多弹性片压料盘避免加工时压料块对加工工件的损害,起到了导料和对加工工件保护的双重作用。尤其是避免加工时压料块对加工工件的损害解决了行业界多年来想解决而又一直未解决的问题。本技术省略了二次滚丝工序,避免了费工费时,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实现了节能降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优化了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多弹性片压料盘结构示意图(正面立体图);图3是实施例1中多弹性片压料盘结构反面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2中多弹性片压料盘结构示意图(正面立体图);图5是实施例2中多弹性片压料盘结构反面立体图;图6是实施例3中多弹性片压料盘结构示意图(正面立体图);图7是实施例3中多弹性片压料盘结构反面立体图;图8是实施例4中多弹性片压料盘的弹性片与基体结合前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4中多弹性片压料盘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5中拼接而成的多弹性片压料盘正面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图11是图10中的多弹性片压料盘拼接装配前反面图(立体图);图12是图10中的多弹性片压料盘拼接装配后主视图;图13是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为更清楚地看到定位衬盘位置,图中将多弹性片压料盘拉开)。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的各附图标记名称是加工工件1、旋转轴2,装夹圆盘3、轴座4、底板5、压料块安装座6、压料块7、多弹性片压料盘8、基体81、结合基体81,、弹性片82、定位中心孔83、定型槽84、固定螺丝孔85、 送料机构9、定位衬盘1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加工工件导料及夹持装置,包括装夹圆盘3,带动装夹圆盘3 转动的旋转轴2,轴座4,与所述装夹圆盘3配合的压料块7,压料块安装座6和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夹圆盘3与所述压料块7之间设有多弹性片压料盘8,所述多弹性片压料盘8与所述的装夹圆盘3同步转动,主要由基体81和连接于基体周围的弹性片82组成。所述的多弹性片压料盘8与所述装夹圆盘3同轴安装,包括基体81,多数个、每个与所述装夹圆盘3上的加工工件1位置对应的弹性片82,将所述的多弹性片压料盘8固定于所述装夹圆盘3上的固定螺丝孔85。所述的多弹性片压料盘8设有定位中心孔83。 所述的多弹性片压料盘8上的弹性片82上设置用以夹持加工工件的定型槽84。操作时,通过送料机构将加工工件送入具有径向均勻分布“V”字成型槽的装夹圆盘和多弹性片压料盘之间,加工工件头部外露于装夹圆盘的圆周上。在动力源带动下旋转着的装夹圆盘使加工工件转至加工部位。多弹性片压料盘跟随装夹圆盘和加工工件同步转动。当旋转至加工部位时,多弹性片压料盘上的弹性片被安装于其后部的压料块推动,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压紧位于装夹圆盘和多弹性片压料盘之间的加工工件。此时,对加工工件可实施铣槽或打孔等加工。加工完成后,加工工件继续随装夹圆盘和多弹性片压料盘旋转,当转至压料块出口位置后,由于没有了压料块的推力,多弹性片压料盘的弹性片变形消失,加工工件不再被夹紧,从而可以使加工工件在后续的适当位置落下,完成加工。实施例2实施例2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图略)。其多弹性片压料盘主要由基体和连接于基体周围的弹性片组成(图4、5),弹性片82上设置用以夹持加工工件的定型槽84,中央不设定位中心孔83,由固定螺丝孔85固定。实施例3实施例3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图略)。其多弹性片压料盘主要由基体和连接于基体周围的弹性片组成(图6、7),中央设有定位中心孔83,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工件导料及夹持装置,包括:装夹圆盘(3),带动装夹圆盘(3)转动的旋转轴(2),轴座(4),与所述装夹圆盘(3)配合的压料块(7),压料块安装座(6)和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夹圆盘(3)与所述压料块(7)之间设有多弹性片压料盘(8),所述多弹性片压料盘(8)与所述的装夹圆盘(3)同步转动,主要由基体(81)和连接于基体周围的弹性片(82)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锡锋
申请(专利权)人:罗锡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