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6842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油缸组、气缸组、行程限位开关、缓冲室、脱气室、液位开关、压力传感器、气源、搅拌加热保温系统、净化系统、色谱六通阀定量管、PLC电气控制模块、电磁阀、连接管。通过PLC模块控制各个电器部件相互配合,实时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外置油泵即可实现油循环,可在短时间内对绝缘油进行多次抽真空脱气,脱气率高;集气进样无需补充载气,分析过的油样可直接流回电力设备中,结构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更为详细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绝缘油在线脱气净化过程和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过程的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建设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大型的电力设备,例如变压器、电抗器等,其运行过程中需要通过绝缘油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同时对设备内部各元件之间进行绝缘隔离。电气设备故障,尤其是电力变压器的故障,一直是危害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而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ο为了实现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实时或定时监测来达到及时发现故障的目的, 进十几年来,国内外都致力于在线监测及诊断设备的研制,相继研制出了一些相对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的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及诊断装置,但是各个装置都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目前,对变压器绝缘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系统中油气分离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膜渗透脱气装置,该脱气装置结构简单,但是脱气效率低;另一种是真空脱气装置,该脱气装置往往结构复杂,但是脱气效率高。这两种脱气装置都要通过外置油泵来实现油循环,增加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在本技术中,无需外置油泵就可实现油循环置换的、脱气效率高、油气分离时间短的油气分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缸组1、气缸组2、气源8、电磁阀、连接管、PLC电气控制模块、缓冲室4、脱气室5、压力传感器7、净化系统13、色谱六通阀定量管15,其中油缸组1的动力驱动缸1-1通过电磁阀V9与气源8相连,油定量缸1-2的无杆腔通过四通连接管10、电磁阀V10、Vll与电力设备油箱14相连, 实现油循环置换,无杆腔还通过四通连接管10、电磁阀V8与脱气室5底部的进排油口相连, 实现进油脱气,油缸组1两个无杆腔各设有行程限位开关3 ;缓冲室4通过接口 Al与压力传感器7相连,通过接口 A2、三通连接管9、电磁阀V5与色谱六通阀定量管15相连;汽缸组 2的动力驱动缸2-1通过电磁阀V3与气源8相连,集气缸2-2通过电磁阀V4、三通连接管 9连接脱气室5和色谱六通阀;气源8通过四通连接管11、电磁阀V2与净化系统13相连; 整个工作流程通过PLC电气控制模块控制。前述的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设备包括变压器、 电抗器。前述的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室5底部设有液位开关6和搅拌加热保温系统12。前述的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组1的动力驱动缸1-1 和油定量缸1-2串联。前述的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2的动力驱动缸2-1 和集气缸2-2串联。前述的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8为配合电力设备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使用的现场制气装置。前述的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VI、V2、V5、V7、V8、 VlO、Vll为两位两通电磁阀,V4为两位三通电磁阀,V3、V9为三位五通电磁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中,无需外置油泵即可实现油循环,可在短时间内对绝缘油进行多次抽真空脱气,脱气率高;集气进样无需补充载气,分析过的油样可直接流回电力设备中,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以变压器的油气分离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技术同样适用于具有类似特征的电抗器等电力设备。下面,将参照图1对本技术中的新型变压器油气分离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油缸组1、气缸组2、行程限位开关3、缓冲室4、脱气室5、液位开关6、压力传感器7、气源8、搅拌加热保温系统12、净化系统13、色谱六通阀定量管15、PLC电气控制模块、电磁阀、连接管,其中油缸组1的动力驱动缸1-1通过电磁阀 V9与气源8相连,油定量缸1-2的无杆腔一端通过四通连接管10、电磁阀V10、Vll与变压器油箱14相连,实现油循环置换,无杆腔一端通过四通连接管10、电磁阀V8与脱气室5底部的进排油口相连,实现进油脱气;缓冲室4通过接口 Al与压力传感器7相连,通过接口 A2、三通连接管9、电磁阀V5与色谱六通阀定量管15相连;汽缸组2的动力驱动缸2_1通过电磁阀V3与气源8相连,集气缸2-2通过电磁阀V4、三通连接管9连接脱气室5和色谱六通阀;气源8通过四通连接管11、电磁阀V2与净化系统13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油缸组1的动力驱动缸1-1和油定量缸1-2串联,在油缸组1的两个无杆腔上各设有行程限位开关3,通过调节行程限位开关在油缸上的安装来实现油定量。 气缸组2的动力驱动缸2-1和集气缸2-2串联。气源8为配合电力设备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使用的现场制气装置,通过进化系统13进化后的气体即可作为载气为油色谱所用。所述电磁阀V1、V2、V5、V7、V8、V10、V11为两位两通电磁阀,V4为两位三通电磁阀,V3、V9为三位五通电磁阀。在本实施例中,PLC电气控制模块作为整套装置的控制模块,所有电磁阀、油缸组 1、气缸组2、行程限位开关3、液位开关6、压力传感器7、气源8、加热保温系统12、进化系统 13都通过电线与PLC电气控制模块相连接。PLC电气控制模块具有易扩展,易维护等优点, 可以方便的实现与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计算机等具有通信接口的装置进行连接。如上所述,在本技术的变压器油气分离装置中,无需外置油泵即可实现油循环,可在短时间内对绝缘油进行多次抽真空脱气,脱气率高;集气进样无需补充载气,分析过的油样可直接流回变压器中。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缸组(1)、气缸组(2)、气源(8)、电磁阀、连接管、PLC电气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室(4)、脱气室(5)、压力传感器(7)、净化系统(13)、色谱六通阀定量管(15),其中油缸组(1)的动力驱动缸(1-1)通过电磁阀V9与气源(8)相连,油定量缸(1-2)的无杆腔通过四通连接管(10)、电磁阀V10、V11与电力设备油箱(14)相连,无杆腔一端还通过四通连接管(10)、电磁阀V8与脱气室(5)底部的进排油口相连,油缸组(1)两个无杆腔各设有行程限位开关(3);缓冲室(4)通过接口 Al与压力传感器(7)相连,通过接口 A2、三通连接管(9)、电磁阀V5与色谱六通阀定量管(15)相连;汽缸组(2)的动力驱动缸(2-1)通过电磁阀V3与气源(8)相连,集气缸(2-2)通过电磁阀V4、 三通连接管(9)连接脱气室(5)和色谱六通阀;气源(8)通过四通连接管(11)、电磁阀V2与净化系统(13)相连;整个工作流程通过PLC电气控制模块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油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缸组(1)、气缸组(2)、气源(8)、电磁阀、连接管、PLC电气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室(4)、脱气室(5)、压力传感器(7)、净化系统(13)、色谱六通阀定量管(15),其中:油缸组(1)的动力驱动缸(1-1)通过电磁阀V9与气源(8)相连,油定量缸(1-2)的无杆腔通过四通连接管(10)、电磁阀V10、V11与电力设备油箱(14)相连,无杆腔一端还通过四通连接管(10)、电磁阀V8与脱气室(5)底部的进排油口相连,油缸组(1)两个无杆腔各设有行程限位开关(3);缓冲室(4)通过接口A1与压力传感器(7)相连,通过接口A2、三通连接管(9)、电磁阀V5与色谱六通阀定量管(15)相连;汽缸组(2)的动力驱动缸(2-1)通过电磁阀V3与气源(8)相连,集气缸(2-2)通过电磁阀V4、三通连接管(9)连接脱气室(5)和色谱六通阀;气源(8)通过四通连接管(11)、电磁阀V2与净化系统(13)相连;整个工作流程通过PLC电气控制模块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禚莉唐平谢奇峰张建学陈正潮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