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的三相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08772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的三相分离装置,在筒体上端设置有与接入管联接的上封头,筒体内上部设置安装有除沫器的支撑环,筒体上部左侧设置位于支撑环下方的生成油进料管以及位于生成油进料管下方的液位计上接管,筒体内中部设置安装有凝聚器的挂板,筒体中部右侧设置有出油管以及位于出油管下方的界位计上接管,筒体底部左侧设置有位于凝聚器下方的液位计下接管,筒体的下端设置安装有出水接管的下封头,下封头上设置有界位计下接管和过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气水油三相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可在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的设备上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煤化工
,具体涉及到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的三相分离直O
技术介绍
能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对生态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国内油气资源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对以煤焦油替代石油生产燃料油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煤焦油催化加氢生产燃料油的过程中,需对生成油中的气、油、水进行三相分离。由于目前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三相分离装置还没有定型设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生产操作安全可靠、 易控制的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的三相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生成油分离设备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气水油三相分离效果好的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的三相分离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接入管联接的上封头,筒体内上部设置安装有除沫器的支撑环,筒体上部左侧设置位于支撑环下方的生成油进料管、以及位于生成油进料管下方的液位计上接管,筒体内中部设置安装有凝聚器的挂板,筒体中部右侧设置有出油管以及位于出油管下方的界位计上接管,筒体底部左侧设置有位于凝聚器下方的液位计下接管,液位计上接管和液位计下接管上设置液位计,筒体的下端设置安装有出水接管的下封头,下封头上设置有界位计下接管和过滤器,界位计上接管和液位计下接管上设置界位计。本技术的过滤器为在下封头内底部设置侧壁上加工有通孔的过滤罩,过滤罩外围设置有进水环,进水环底端设置有与下封头内联接的底板。本技术的过滤罩侧壁上的通孔的孔径Φ为2 5mm。本技术的过滤罩侧壁上的通孔按一排通孔与相邻一排通孔交错排列。本技术的过滤罩的内径为130 200mm、高度为100 200mm,进水环的内径为150 250mm、高度为80 180mm。本技术的除沫器的条缝筛网的筛面缝隙为0. 5 5mm、厚度为150 300mm、 开孔率为75% 90%。本技术的凝聚器的条缝筛网的筛面缝隙为0. 5 8mm、厚度为400 500mm、 开孔率为80% 90%。本技术采用了除沫器,将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中气体中的液滴进行分离, 分离后的气体排出,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中的液体采用凝聚器将油水两相进行分离,产物油由出油管口送出、分离的生成水经过滤器过滤后排出。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气水油三相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可在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的设备上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中E向的视图。图5是图1中C-C剖视图。图6是过滤罩10-1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在图1、2、3、4中,本实施例的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的三相分离装置由接入管1、 上封头2、除沫器3、支撑环4、筒体5、出油管6、界位计上接管7、界位计8、界位计下接管9、 过滤器10、出水接管11、下封头12、液位计下接管13、液位计14、凝聚器15、挂板16、液位计上接管17、生成油进料管18联接构成。在筒体5的上端焊接联接有上封头2,上封头2的竖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上封头2 顶部焊接联接有接入管1,接入管1与筒体5内相联通。筒体5内上部焊接联接安装有支撑环4,支撑环4上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连接有除沫器3,除沫器3用于将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中气体中的液滴分离,分离后的气体经接入管1排出。本实施例中的除沫器3采用市场上销售的条缝筛网制成,除沫器3的条缝筛网的筛面缝隙为2. 5mm、开孔率为85%,如图2所示,除沫器3的条缝筛网的厚度为200mm,除沫器3的条缝筛网的直径比筒体5内径小。筒体5上部左侧支撑环4下方焊接联接有生成油进料管18,生成油进料管18与筒体5 内相联通,如图3所示,生成油进料管18的中心平面与筒体5相切,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从生成油进料管18沿筒体5的切线方向进入筒体5内。生成油进料管18下方筒体5上焊接联接有液位计上接管17,筒体5的左侧下方焊接联接有液位计下接管13,液位计上接管 17和液位计下接管13上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有液位计14,液位计14用于观察筒体 5内油的液面高度。筒体5内中部液位计上接管17下方焊接联接有挂板16,挂板16下方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凝聚器15,本实施例中的凝聚器15采用市场上销售的条缝筛网制成,凝聚器15的条缝筛网的筛面缝隙为4mm、厚度为450mm、开孔率为85%,如图4所示。筒体5中部右侧焊接联接有出油管6,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中的液体经凝聚器15将油水两相进行分离后,产物油由出油管6送出。筒体5上出油管6下方焊接联接有界位计上接管 7,界位计上接管7与筒体5内相联通。筒体5底部焊接联接有下封头12,下封头12的竖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下封头12的几何形状与上封头2的几何形状相同。下封头12右侧焊接联接有界位计下接管9,界位计下接管9与筒体5内相联通,界位计上接管7和界位计下接管9上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安装有界位计8,界位计8用于测量筒体5内油水界面的高度。下封头12内底部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有过滤器10,下封头12下端焊接联接有出水接管11,出水接管11经过滤器10与筒体5内相联通,经凝聚器15分离的生成水经过滤器10过滤后,从出水接管11排出。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过滤器10由过滤罩10-1、进水环10-2、底板10_3联接构成。过滤罩10-1焊接联接固定安装在下封头12内底部,过滤罩10-1的中心线与筒体5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过滤罩10-1的内径为160mm、高度为150mm,进水环10_2位于过滤罩 10-1的外围,进水环10-2底部与底板10-3焊接联接,底板10-3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安装在下封头12内底部。本实施例中进水环10-2的内径为200mm、高度为130mm。经凝聚器 15进行油水分离后的生成水进入进水环10-2后经过滤罩10-1过滤经出水接管11排出。如图6所示,过滤罩10-1侧壁上加工有孔径Φ为3. 5mm的通孔,一排通孔与相邻一排通孔交错排列。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过滤罩10-1的内径为130mm、高度为100mm,过滤罩10_1侧壁上加工的通孔的孔径Φ为2mm,进水环10-2的内径为150mm、高度为80mm。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过滤罩10-1的内径为200mm、高度为200mm,过滤罩10_1侧壁上加工的通孔的孔径Φ为5mm,进水环10-2的内径为250mm、高度为180mm。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在以上的实施例1 3中,除沫器3的条缝筛网的筛面缝隙为0. 5mm、厚度为 300mm、开孔率为75%。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相应的实施例相同。实施例5在以上的实施例1 3中,除沫器3的条缝筛网的筛面缝隙为5mm、厚度为150mm、 开孔率为90%。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相应的实施例相同。实施例6在以上实施例1 5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焦油催化加氢生成油的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筒体(5)的上端设置有与接入管(1)联接的上封头(2),筒体(5)内上部设置安装有除沫器(3)的支撑环(4),筒体(5)上部左侧设置位于支撑环(4)下方的生成油进料管(18)、以及位于生成油进料管(18)下方的液位计上接管(17),筒体(5)内中部设置安装有凝聚器(15)的挂板(16),筒体(5)中部右侧设置有出油管(6)以及位于出油管(6)下方的界位计上接管(7),筒体(5)底部左侧设置有位于凝聚器(15)下方的液位计下接管(13),液位计上接管(17)和液位计下接管(13)上设置液位计(14),筒体(5)的下端设置安装有出水接管(11)的下封头(12),下封头(12)上设置有界位计下接管(9)和过滤器(10),界位计上接管(7)和液位计下接管(13)上设置界位计(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宽杨占彪
申请(专利权)人: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