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炉的旋转装料装置的冷却系统和包括其的高炉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5569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高炉的旋转装料装置的冷却系统和包括其的高炉,其中,旋转装料装置包括用于旋转分配装置的可旋转支撑部和用于可旋转支撑部的固定壳体;并且其中,冷却系统包括与可旋转支撑部旋转固定的旋转冷却回路,和与固定壳体连接的固定冷却回路。固定冷却回路包括布置在旋转冷却回路上游的上游部分和布置在旋转冷却回路下游的下游部分。上游部分包括用于在其中容纳冷却液的第一储存箱,第一储存箱包括与供应管线连接的入口和与布置在第一储存箱和旋转冷却回路之间的供给管线连接的出口。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第一储存箱和供给管线之间布置供给箱,供给箱被布置并构造为,允许预定流速的冷却液从第一储存箱流入供给管线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通常涉及一种布置在竖炉(例如,炼铁高炉)上的旋转装料装置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如今,许多冶金竖炉(尤其是炼铁高炉)装配有用于将炉料供应至炉子中的旋转装料装置。典型地,将这种旋转装料装置布置在炉喉上,并由此在操作过程中至少部分地暴露在存在于炉子内部的高温下。因此,装料装置的所暴露的零件(特别是其驱动和齿轮部件)的有效冷却是重要的,以避免损坏,减少维修,并增加装料装置的使用寿命。在从通常大部分暴露于炉热的装料装置的旋转零件有效地带走热量时,存在特别的困难。一种冷却装料装置的已知方法是,在超过喉部处的操作压力的压力下,将惰性冷却气体喷入装料装置的壳体。虽然这种方法可减少装料装置内的灰尘聚集,但是,此方法具有非常有限的冷却效率。例如,在JP 55021577A中已经描述了此方法。EP 0116142公开了一种用于竖炉的装料装置(尤其是用于具有旋转溜槽的装料装置,该溜槽具有可变的倾度)的水冷设备。此冷却设备包括环形供给槽,其附接至旋转壳体的上部并可与壳体一起移动。供给槽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由此,通过多个围绕旋转套定位的冷却盘管,从供给槽通过重力供应水。收集槽接收从盘管流出的水。旋转套支撑旋转溜槽,并且,还在炉子内部和装料装置的零件之间用作分隔结构。通过泵从收集槽供应水,泵用于将水抽回至供给槽中。当水由此在闭环中流动时,这种系统通常叫做“闭环冷却回路”。 该回路进一步包括用于从离开收集槽的水提取热量的热交换器。收集槽进一步设置有用于对回路增加额外的水的进水通道和用于从回路去除多余的水的溢出通道。必须用许多流量计和阀门来调节在回路中循环的水的量。此水冷设备提供比惰性气体冷却明显改进的冷却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需要许多流量计和阀门,所以这种水冷设备是相对昂贵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竖炉的旋转装料装置的替代的冷却系统,其中,可降低用于结构维维护运行的成本。为了实现此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竖炉的旋转装料装置的冷却系统, 其中,旋转装料装置包括用于旋转分配装置的可旋转支撑部和用于可旋转支撑部的固定壳体;并且,其中,冷却系统包括与可旋转支撑部旋转地固定的旋转冷却回路,和与固定壳体连接的固定冷却回路。固定冷却回路包括布置在旋转冷却回路上游的上游部分和布置在旋转冷却回路下游的下游部分。上游部分包括用于在其中容纳冷却液的第一储存箱,第一储存箱包括与供应管线连接的入口和与布置在第一储存箱和旋转冷却回路之间的供给管线连接的出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所述第一储存箱和所述供给管线之间布置供给箱,将所述供给箱布置并构造为,允许预定流量的冷却液从第一储存箱流入供给管线中。供给箱接收冷却液,并以可控的方式将其经由供应管线供应至旋转装料装置。由于将第一储存箱布置在比旋转装料装置的入口更高的位置,所以,允许使冷却液通过重力从第一储存箱流至旋转装料装置。一旦已通过旋转装料装置的旋转冷却回路供应冷却液,便收集冷却液,将其供应至固定冷却回路的下游部分,并将其排出。由于这种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水不在闭环中流动,所以,这种系统可叫做“开环冷却回路”。一些操作者可能由于其降低的成本而更喜欢这种开环冷却回路。事实上,操作该系统需要更少的监测装置和阀门。当然,这降低了建造所必需的初期投资。此外,还可降低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的确不需要用于将所收集的冷却液朝着第一储存箱泵回的泵。而且, 热交换器不是必需的,因为,由于不重新使用冷却液,所以不需要在这种重新使用之前降低冷却液的温度。然而,应该注意,可仍然使用固定冷却回路的下游部分中的热交换器,以从系统回收热量,如果这是希望的。将冷却液供应至第一储存箱的供应管线可与另一冷却系统连接,例如,风口冷却系统。事实上,可将在这种风口冷却系统中使用的冷却液直接供应至第一储存箱中,以进一步冷却旋转装料装置。本冷却系统的另一优点在于这样的事实不需要采取重要的措施来避免冷却液的污染。事实上,由于不重新使用冷却液,所以,当排出冷却液时,从系统中去除冷却液的任何污染物。防污染措施的减少进一步降低了本冷却系统的成本。还可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使得对旋转装料装置本身的任何变化不是必须的。可仍然使用通常与典型的闭环冷却回路结合使用的旋转装料装置,并且,决不需要重新建造。第一储存箱的上部和供给箱的上部可经由气体管道与旋转装料装置的内部连接, 从而导致第一储存箱和供给箱处于和旋转装料装置相同的压力,第一储存箱和供给箱均未用冷却液完全充满。旋转装料装置中的压力不会影响冷却液在旋转冷却回路中的流动。因此,本冷却系统允许调节冷却液流动,不管旋转装料装置中的压力如何。任何压力变化都不会影响冷却液的流量。优选地,第一储存箱包括溢出口,以排出过多的冷却液。有利地,将溢出口布置为以可变的高度设置,由此可调节第一储存箱中的冷却液的高度。通过改变第一储存箱中的冷却液的高度,可调节冷却液通过系统的流量。有利地,冷却液流入第一储存箱的流量比从第一储存箱流出朝着旋转装料装置流动的冷却液的流量大。因此,总是有至少少量的冷却液经由溢出口离开第一储存箱,从而将第一储存箱中的冷却液保持在恒定的水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将供给箱靠着第一储存箱的侧壁布置,并将第一校准孔布置在将第一储存箱与供给箱隔开的壁部中,将第一校准孔布置并构造为,允许预定流速的冷却液从第一储存箱流入供给箱中。这种供给箱允许冷却液从第一储存箱自由地流至供给箱,此流动仅由第一校准孔控制。从第一储存箱供应至旋转装料装置的冷却液的量由第一校准孔控制。事实上,在恒定的液面,第一校准孔决定冷却液从第一储存箱流出的流量。供给箱可包括与第一校准孔相对的维修检查孔,维修检查孔包括封闭维修检查孔的盖,以允许进入供给箱的内部。有利地,将第一校准孔布置在插入部中,将插入部以可互换的方式布置在第一储存箱的壁部中。这种可互换的插入部允许轻松地更换损坏的插入部或校准孔。此外,还可用带有具有不同直径的校准孔的插入部替换插入部,从而改变冷却液在系统中的流量。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辅助供给箱与所述供给箱平行地布置在第一储存箱和供给管线之间,每个辅助供给箱具有相关的辅助校准孔,以允许预定流速的冷却液从第一储存箱流入相应的供给箱中。辅助校准孔(优选地,具有不同的直径)允许进一步调节冷却液在系统中的流量。优选地,供给箱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供给箱均经由阀门与供给管线连接,所述阀门用于打开或关闭冷却液通过供给箱和辅助供给箱的流动。供应至旋转装料装置的冷却液的流量,可来自这些校准孔中的一个或是其组合,取决于哪些阀门处于其打开位置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将供给箱布置在最接近第一储存箱的位置,并将至少一个传输管布置在第一储存箱和供给箱之间,将传输管布置并构造为,允许预定流量的冷却液从第一储存箱流入供给箱中。优选地,多个传输管布置在第一储存箱和供给箱之间,每个这种传输管包括阀门,所述阀门打开或关闭冷却液在相应传输管中的流动。供应至旋转装料装置的冷却液的流量,可来自这些传输管中的一个或是其组合,取决于哪些阀门处于其打开位置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下游部分包括用于在其中容纳冷却液的第二储存箱,第二储存箱包括与布置在旋转冷却回路和第二储存箱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炉的旋转装料装置(12)的冷却系统(10),其中,所述旋转装料装置(12)包括用于旋转分配装置的可旋转支撑部(14)和用于所述可旋转支撑部(14)的固定壳体(16);其中,所述冷却系统(10)包括与所述可旋转支撑部(14)旋转地固定的旋转冷却回路(20),和与所述固定壳体(16)连接的固定冷却回路;其中,所述固定冷却回路包括布置在所述旋转冷却回路(20)上游的上游部分(22)和布置在所述旋转冷却回路(20)下游的下游部分(24);其中,所述上游部分(22)包括用于在其中容纳冷却液的第一储存箱(26),所述第一储存箱(26)包括与供应管线(30)连接的入口(28)以及与布置在所述第一储存箱(26)和旋转冷却回路(20)之间的供给管线(36)连接的出口(3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储存箱(26)和所述供给管线(36)之间布置供给箱(5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龙义罗曼·德勒克里斯蒂安·伯努瓦·西克斯埃内斯特·法贝尔
申请(专利权)人:保尔沃特冶金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