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遮阳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673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汽车遮阳帘,其中包含两定位装置、两帘片、一第一卡合装置以及一第二卡合装置,各帘片的一端与该定位装置相互连接,另一端藉由该第一卡合装置以及该第二卡合装置彼此相互连接,该定位装置设有一卷收装置可令该帘片展开后收合,该第一卡合装置具有一卡合孔且该第二卡合装置具有一卡固块,该卡合孔与该卡固块可相互卡合固定且令两帘片呈相对应展开,使得该展开后的两帘片与汽车玻璃的边框之间,不会产生空隙造成光线直接照射汽车内部,其遮阳效果较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遮阳帘,尤指一种用于汽车上的遮阳帘。
技术介绍
由于台湾地区,夏天时烈日曝晒,为了将汽车停放在室外,消费者会使用汽车遮阳帘以保护车子内部的皮革制品,例如方向盘、座椅的套垫以及仪表板饰皮等,令皮革制品不至于因太阳的直接曝晒造成老化龟裂,也可以使车内温度不致过高,造成消费者一进入车子便觉得闷热难耐。然而现在市面上贩售的汽车遮阳帘,请参见图7所示,该遮阳帘采用对开的方式, 其包含两卷收装置90、两帘片91以及一固定装置92,该固定装置由两可相互吸引的磁铁或两可相互粘和的魔鬼毡所组成;该两帘片91 一端分别与该两卷收装置90相互固定,该两帘片91的另一端分别与该固定装置92的一磁铁或魔鬼毡相互结合固定,该两帘片91可自该两卷收装置90端展开或收纳于该两卷收装置90中,该遮阳帘的使用方式为将两卷收装置 90分别固定于汽车的玻璃两侧,令分别位于该两帘片91上的固定装置92的两磁铁或两魔鬼毡相对应,当使用者停放好汽车后,将该两帘片91自该两卷收装置90中拉出,藉由该固定装置92的磁铁或魔鬼毡将两帘片91相互结合固定,即可遮蔽该汽车的玻璃,令阳光不会直接照射至汽车内部中。然而,不论是采用磁铁或魔鬼毡的方式固定,由于磁铁与魔鬼毡只需要相接触即可相互黏合固定,皆无法使该两帘片91精准地对位固定,造成该两帘片91固定后易产生空隙93,使得阳光经由该空隙93照射至汽车内部,降低该遮阳联的遮阳效果,且魔鬼毡等倚靠黏合固定的固定装置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其黏附的效果就会降低,综上所述,目前仍缺乏一种可精准对位且固定效果佳的汽车遮阳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行汽车遮阳帘具有无法精准对位造成遮阳效果降低以及其固定装置的固定性较差等缺点,而予以重新改良,藉由本技术的汽车遮阳帘, 提供一可精准对位且固定性强的遮阳帘为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遮阳帘,其包含两定位装置、两帘片、一第一卡合装置以及一第二卡合装置;该两定位装置,其分别供与一物体相固定;该两帘片分别与该等定位装置相连接;该第一卡合装置,设置于两帘片的其中一者,其包含一片体与一握持部,该片体具有两贯穿该第一卡合装置的片体两侧面的卡合孔,该卡合孔在朝向该第一卡合装置的片体的顶端方向延伸有一狭长卡槽,该握持部由该第一卡合装置的片体的一侧延伸出;该第二卡合装置与该第一卡合装置相互卡合固定并与另一帘片相固定,其包含一片体与一握持部,该第二卡合装置的片体具有两卡固块,各卡固块包含一与该卡槽相匹配的狭长的颈部,该颈部延伸形成有一与该卡合孔相匹配的冠部,该两卡固块的设置位置分别与该两卡槽相对应,且该第二卡合装置的握持部的设置位置与该第一卡合装置的握持部相对应。较佳的,该第一卡合装置设有两凸块,该两凸块位于该第一卡合装置的片体朝向与帘片相互连接的端面于卡槽两侧;该第二卡合装置的冠部朝向该颈部处设有两凹部,该两凹部与该第一卡合装置的对应的两凸块相匹配。较佳的,各定位装置包含一内部设有一卷收装置的壳体、一挡片以及至少一吸附件,该壳体与该挡片相互连接且该吸附件位于该壳体一侧;各帘片其包含一经重叠折合的片体以及一抵片,该片体的一侧与该定位装置的挡片相互连接,该片体的另一侧与该抵片相互连接,该两定位装置的卷收装置分别穿设该两帘片的挡片以及片体,该帘片的片体与该抵片相互连接处各设有两穿孔;该第一卡合装置夹设于对应的帘片的片体与抵片之间,且其中该两卡合孔与该帘片以及该抵片的两穿孔相对应。较佳的,该第二卡合装置夹设置于对应的帘片的片体与抵片之间,该等卡固块与该帘片以及该抵片的两穿孔相对应。本专利技术亦提供一种汽车遮阳帘,其包含一定位装置、一帘片、一第一卡合装置以及一第二卡合装置;该定位装置,其供与一物体相固定;该帘片与该定位装置相连接;该第一卡合装置,设置于该帘片,其包含一片体与一握持部,该片体具有两贯穿该第一卡合装置的片体两侧面的卡合孔,该卡合孔在朝向该第一卡合装置的片体的顶端方向延伸有一狭长卡槽,该握持部由该第一卡合装置的片体的一侧延伸出;该第二卡合装置与该第一卡合装置相互卡合固定,其包含一片体与一握持部,该第二卡合装置的片体具有两卡固块,各卡固块包含一与该卡槽相匹配的狭长的颈部,该颈部延伸形成有一与该卡合孔相匹配的冠部,该两卡固块的设置位置分别与该两卡槽相对应,且该第二卡合装置的握持部的设置位置与该第一卡合装置的握持部相对应。较佳的,所述第二卡合装置的冠部朝向该颈部处设有两凹部;该第一卡合装置设有两凸块,该两凸块位于该第一卡合装置的片体远离该第二卡合装置的端面于卡槽两侧, 该两凸块与该第二卡合装置的对应的两凹部相匹配。较佳的,该定位装置包含一内部设有一卷收装置的壳体、一挡片以及至少一吸附件,该壳体与该挡片相互连接且该吸附件位于该壳体一侧;该帘片其包含一经重叠折合的片体以及一抵片,该片体的一侧与该定位装置的挡片相互连接,该片体的另一侧与该抵片相互连接,该定位装置的卷收装置穿设该帘片的挡片以及片体,该帘片的片体与该抵片相互连接处各设有两穿孔;该第一卡合装置夹设于该帘片的片体与抵片之间,且其中该两卡合孔与该帘片以及该抵片的两穿孔相对应。本技术的汽车遮阳帘亦可令该第二卡合装置与该帘片与该定位装置相互结合使用。藉由本技术的汽车遮阳帘所提供的技术手段,可达到下列的优点及功效1.本技术的第一卡合装置与第二卡合装置可精准地相互对位彼此相对应,因此帘片与汽车玻璃的边框之间不会产生空隙造成光线直接照射汽车内部,其遮阳效果佳, 且本技术的第一卡合装置与第二卡合装置的固定强度较高,不会因为长期使用而降低其固定性。2.本技术的第一卡合装置与第二卡合装置可单独地固设于欲装置处使用,可降低制作成本且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收合状态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状态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卡合装置与第二卡合装置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卡合装置与第二卡合装置的使用方式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第一卡合装置与第二卡合装置的使用方式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7为现有技术的汽车遮阳帘的实施状态参考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定位装置111卷收装置13 挡片21 抵片30第一卡合装置311握持部313 卡槽40第二卡合装置411握持部412A 颈部414 凹部91 帘片93 空隙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一种汽车遮阳帘,请参见图1以及图2所示,其包含两定位装置10、 两帘片20、一第一卡合装置30以及一第二卡合装置40。该两定位装置10,其分别包含一内部设有一卷收装置111的壳体11、两吸附件12 以及一挡片13,该壳体11与该挡片13呈长型,并且以长轴向平行相互连接,该挡片13上设有穿孔可令该壳体11内部的卷收装置111穿设,该两吸附件12设置于该壳体11的顶端与底端并且位于该壳体11与该挡片13的同一侧,该吸附件12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一吸盘,可令该该定位装置10吸附定位于汽车玻璃表面,该两定位装置10为相对应一适当距离设置。该两帘片20包含一经重叠折合的片体22以及一抵片21,该帘片20可经由依序折11壳体 12吸附件 20帘片 22片体 310片体 312卡合孔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遮阳帘,其特征在于,包含两定位装置、两帘片、一第一卡合装置以及一第二卡合装置;该两定位装置,其分别供与一物体相固定;该两帘片分别与该等定位装置相连接;该第一卡合装置,设置于两帘片的其中一者,其包含一片体与一握持部,该片体具有两贯穿该第一卡合装置的片体两侧面的卡合孔,该卡合孔在朝向该第一卡合装置的片体的顶端方向延伸有一狭长卡槽,该握持部由该第一卡合装置的片体的一侧延伸出;该第二卡合装置与该第一卡合装置相互卡合固定并与另一帘片相固定,其包含一片体与一握持部,该第二卡合装置的片体具有两卡固块,各卡固块包含一与该卡槽相匹配的狭长的颈部,该颈部延伸形成有一与该卡合孔相匹配的冠部,该两卡固块的设置位置分别与该两卡槽相对应,且该第二卡合装置的握持部的设置位置与该第一卡合装置的握持部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和
申请(专利权)人:禾大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