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移动换电车和送电车对电动汽车移动换电的装置,属于电动汽车快速更换车载动力电源电池系统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停放电动汽车的至少一个换电车位,至少一个换电车,至少一个送电车和主控制系统;所述的换电车架于浅地沟内的道轨上,其上设有固定的与地面高度一致的垫车板和利用升降装置整体升降的换电车移动平台;电池包通过换电车和送电车之间的移动进行换电操作。采用本技术方案可对电动汽车实时快速的更换车载电池包,具有方便,灵活,成本低且效率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底部推进式的移动换电装置,为利用移动换电车和送电车对电动汽车移动换电的装置,属于电动汽车快速更换车载动力电源电池系统装置的
,具体说属于利用移动换电车和送电车给电动汽车,特别是电动轿车快速更换车载动力电源电池的装置及移动换电车结构的
技术介绍
自国家鼓励发展电动汽车以来,各地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逐渐形成高潮, 业内人士估计,建一个充电站,征地、建站、设施、配电等,大约要投资300-500万。还需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电动汽车大量发展的需要。电动汽车进站充电,少则一二小时,多则七八小时,车主长时间停车会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成本的投入。试举例一个充电位约能为3辆车充电,一个充电站, 如有10个充电位,能解决30辆车充电,其电费收入极为有限。一个城市如拥有10万辆电动汽车,简单推算需要3400多个充电站,工程和投资都非常之大。因此,采用“快速更换电池取代向车装电池充电”的方式迫在眉睫,由此改变长时间停站充电方式,能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并大大地节约成本。但在目前电动汽车电池品质、车装位置、用电需求、供电模式等都缺少国家标准化的情况下,大量投入建设“换电站”等大型永久性基础建设等网络工程,条件尚不俱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移动换电车和送电车设置移动换电服务点对电动汽车采用底部推进式的移动换电装置,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实时快速更换电池且无须增加充电站的目的。为达到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电动汽车底部推进式的移动换电装置,包括用于停放电动汽车的至少一个换电车位,至少一个换电车,至少一个送电车和主控制系统;所述的换电车位内设置可移动的至少一个换电车,该换电车位的两侧设置可移动的至少一对送电车;该换电车位于一对送电车之间;该主控制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分别与设置在该换电车位,换电车和送电车上的控制装置A,控制装置B和控制装置C电性连接;所述的换电车位整体为从地面纵向下挖形成凹槽的浅地沟结构;该浅地沟内表面镶嵌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的内衬,底面沿纵向铺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道轨;该浅地沟四周的地面对应设置可分别定位并固定电动汽车四个轮子的四个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前设置提示灯柱,该提示灯柱上端设置有可显示不同颜色的至少一个显示装置;所述的浅地沟内衬周边及底面按不同角度安装有供监控、调整电动汽车进入换电车位动态状况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与所述控制装置A电性连接;所述的换电车上设置有换电车基础平台,该换电车基础平台为中空的箱式刚性结构,底部固定连接有换电车滑轮,该换电车滑轮架于浅地沟内的道轨上;该换电车基础平台上表面上设有换电车移动平台,该换电车移动平台上连接有可使之从该换电车基础平台表面整体垂直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的换电车移动平台台平面安装有至少一个平行于道轨且由电机驱动的换电车滚轮轴,形成该换电车滚轮轴通过控制装置B的指令可顺、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置于该换电车移动平台台面上的电池包沿与道轨交叉方向成左、右横向移动的结构;所述的换电车基础平台一侧一体延伸设有固定的与地面高度一致的垫车板;该垫车板为平板状结构,随所述的换电车基础平台整体移动,形成当垫车板移动至外侧一对定位装置连线位置时可使电动汽车一侧车轮借助该垫车板跨过所述的浅地沟而分别进入该定位装置的结构。该送电车为可整体移动的电动平台车体结构,顶面设置有送电车平台;所述的送电车平台台平面安装有至少一个平行于道轨且由电机驱动的送电车滚轮轴,形成该送电车滚轮轴通过控制装置C的指令可顺、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置于该送电车平台台面上的电池包沿与道轨交叉方向成左、右横向移动的结构。该浅地沟结构为深20厘米,宽120厘米,长200厘米。该换电车基础平台上装有供工人操作换电之用的含电池、动力系统和监控系统及显示屏的控制装置B。该换电车移动平台台面上装有六根换电车滚轮轴;该送电车平台台面上装有六根送电车滚轮轴。该主控制系统,控制装置A,控制装置B和控制装置C为内部设置有CPU微处理器的微电脑控制装置。该升降装置为液压升降装置或电动升降装置。该垫车板宽18-20厘米,长100-120厘米,厚5-10厘米。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移动换电车”以移动方式给电动汽车换电,可对电动汽车实时快速的更换车栽电池包,方便,灵活,成本低且效率高,具有不征地或少征地、 不建站或少建站、投资少、不进行大量永久性工程建设的优势,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实际上提出了一种可采用改买为租的方式,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整车成本;客户车辆不在站内长时间停车充电,“移动换电车”的“电池包”集中总站充电、“低谷用电”,像燃油车加油站加油一样方便,几分钟为客户车辆进行快速换电,即刻继续上路。快速换电模式移动服务,方便灵活, 当前与长远发展兼顾,加快电动汽车生产和进入市场,促进实施节能减排计划。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动汽车初始进入换电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动汽车进入换电操作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换电车与送电车初始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换电车卸下空电池包移动时与送电车相对位置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电动汽车11、浅地沟12、道轨13、定位装置14、提示灯柱15、地面20、换电车21、换电车基础平台22、换电车移动平台23、换电车滑轮24、升降装置25、换电车滚轮轴沈、垫车板30、送电车31、送电车平台32、送电车滚轮轴40、电池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详细描述如下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电动汽车底部推进式的移动换电装置,包括用于停放电动汽车10的至少一个换电车位,至少一个换电车,至少一个送电车和主控制系统;例如为一个换电车位,设置于该换电车位内的一个换电车和两个送电车(其两个送电车位于该换电车位两侧,同时也位于设置在该换电车位内的一个换电车的两侧(如图3和图4);该主控制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分别与设置在该换电车位,换电车和送电车上的控制装置 A,控制装置B和控制装置C电性连接;该主控制系统,控制装置A,控制装置B和控制装置C 为内部设置有CPU微处理器的微电脑控制装置。如图1和图3、图4所示,所述的换电车位内设置可移动的至少一个(例如一个) 换电车20,该换电车位的两侧设置可移动的至少一对(例如一对)送电车30 ;该换电车20 位于一对送电车30之间;如图1所示,所述的换电车位整体为从地面15纵向下挖形成凹槽的浅地沟11结构,例如该浅地沟11结构可为深20厘米,宽120厘米,长200厘米的凹槽结构;凹槽的上平面外观结构形状为矩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该浅地沟11内表面镶嵌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的内衬,底面沿纵向(即凹槽上平面矩形的长边方向)铺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道轨 12(图幻;该浅地沟11四周的地面对应设置可分别定位并固定电动汽车四个轮子的四个定位装置13 ;如图3或图4所示,该四个定位装置13的设置为在该浅地沟11的一侧(即凹槽上平面矩形的一侧短边方向或凹槽的左侧边)外两端的地面分别设置一个与该浅地沟11 成对称的定位装置13,然后延凹槽长边方向的地面各按电动汽车前后车轮的间距分别设置定位装置13,这样的设置可使电动汽车进入换电车位时能从该浅地沟11 (凹槽上平面矩形一侧长边方向)一侧向另一侧跨越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底部推进式的移动换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停放电动汽车的至少一个换电车位,至少一个换电车,至少一个送电车和主控制系统;所述的换电车位内设置可移动的至少一个换电车(20),该换电车位的两侧设置可移动的至少一对送电车(30);该换电车(20)位于一对送电车(30)之间;该主控制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分别与设置在该换电车位,换电车和送电车上的控制装置A,控制装置B和控制装置C电性连接;所述的换电车位整体为从地面纵向下挖形成凹槽的浅地沟(11)结构;该浅地沟(11)内表面镶嵌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的内衬,底面沿纵向铺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道轨(12);该浅地沟(11)四周的地面对应设置可分别定位并固定电动汽车四个轮子的四个定位装置(13);该定位装置(13)前设置提示灯柱(14),该提示灯柱(14)上端设置有可显示不同颜色的至少一个显示装置;所述的浅地沟(11)内衬周边及底面按不同角度安装有供监控、调整电动汽车进入换电车位动态状况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与所述控制装置A电性连接;所述的换电车(20)上设置有换电车基础平台(21),该换电车基础平台(21)为中空的箱式刚性结构,底部固定连接有换电车滑轮(23),该换电车滑轮(23)架于浅地沟(11)内的道轨(12)上;该换电车基础平台(21)上表面上设有换电车移动平台(22),该换电车移动平台(22)上连接有可使之从该换电车基础平台(21)表面整体垂直升降的升降装置(24);所述的换电车移动平台(22)台平面安装有至少一个平行于道轨(12)且由电机驱动的换电车滚轮轴(25),形成该换电车滚轮轴(25)通过控制装置B的指令可顺、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置于该换电车移动平台(22)台面上的电池包(40)沿与道轨(12)交叉方向成左、右横向移动的结构;所述的换电车基础平台(21)一侧一体延伸设有固定的与地面高度一致的垫车板(26);该垫车板(26)为平板状结构,随所述的换电车基础平台(21)整体移动,形成当垫车板(26)移动至外侧一对定位装置(13)连线位置时可使电动汽车一侧车轮借助该垫车板(26)跨过所述的浅地沟(11)而分别进入该定位装置(13)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团国兴,冒熙蒙,季恒宽,盛达昌,乐嘉祯,薛争鸣,
申请(专利权)人:团国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