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建奇专利>正文

多通道油路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95469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通道油路控制阀,包括上阀体、下阀体、阀杆和阀芯,上阀体上设置有四个以上的介质进口,下阀体上设置有一个集输口和一个计量口,阀芯与阀杆固定连接并与上阀体、下阀体转动配合,阀芯上设置介质流道,介质流道的下口与计量口相通,介质流道的上口在阀杆带动下转动可与任一介质进口相通,介质进口水平布置在且轴线处于上阀体的同一水平横截面上,阀芯的介质流道采用圆弧钝角过渡,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计了自动补偿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介质流道的顶部形成缓冲腔结构,能够减小介质在阀芯流道内压力头阻力,避免由于压力提高对密封效果的破坏,并且能够自动补偿密封断面的磨损,保证密封效果,延长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通道油路控制阀
技术介绍
多通道油路控制阀是广泛应用于计量站流程的阀门装置,多通道油路控制阀配备 专用电控箱后可在现场实现电控倒井或通过手轮直接操作。一套多通道油路控制阀可以实 现十几条管路介质的计量和集输,使用效果大大优于原始的三通阀组,相对原有的人工倒 阀组,能够极大地减少人工操作三通阀组的工作量。现有技术的现有的多通道油路控制阀阀芯内的介质流道通常采用直角通道,其流 通阻力和压力头阻力都较大,从而提高了流道内压力,使过流能力降低,对密封效果造成破 坏。另外,现有的多通道油路控制阀通常采用旋转的带有介质流道的阀芯来接通设置在阀 体上的介质进口和计量口,从而实现介质流量计量;而其他介质进口则通过阀体内的空腔 与集输口接通,实现介质运输,此种结构的多通道油路控制阀阀芯的介质流道入口与阀体 上的介质进口间进行连通的同时,端部结合处需要密封,现有的多通道油路控制阀是通过 两端面紧密贴合进行密封的,这种结构的弊病在于经过多次旋转操作摩擦后,密封面会迅 速磨损,使计量介质流入到阀体空腔进入集输口,造成计量结果不准确。同时,现有的多通道油路控制阀采用电动控制,控制器与电动装置分离,接线盒维 护工作量较大,浪费人工成本。因此,需要一种多通道油路控制阀,能够减小介质在阀芯流道内压力头阻力,保证 密封效果,从而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延长多通道油路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计量结果准确的多通 道油路控制阀。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通道油路控制阀,包括上阀体、下阀体、阀杆和阀 芯,所述上阀体上设置有四个以上的介质进口,所述下阀体上设置有一个集输口和一个计 量口,所述阀芯与阀杆固定连接并与上阀体、下阀体转动配合,所述阀芯上设置介质流道, 介质流道的下口与计量口相通,所述介质流道的上口在阀杆带动下转动可与任一介质进口 相通,所述多通道油路控制阀还包括间隙配合套设在阀杆的介质流道的上口壁周围的弹性 体和密封环带,所述弹性体设有预紧力,一端与阀芯相对固定,另一端顶住密封环带,所述 密封环带的端面通过喷焊合金材料形成球形耐磨面,所述密封环带的球形耐磨面紧靠与之 适形的上阀体内腔体介质进口的端面,形成球面密封;所述介质进口水平布置且轴线均处 于上阀体的同一水平横截面上,所述阀芯的介质流道采用圆弧钝角过度。进一步,所述介质流道采用逆时针旋转90度的“T”型结构,其顶端处形成缓冲腔 结构,其顶端处形成缓冲腔;进一步,所述阀芯的介质流道的上口壁周围设置环形槽,弹性体和密封环设置在环形槽内;进一步,所述阀杆的驱动装置为电动装置,电动装置的控制器设置与驱动装置 内;进一步,所述弹性体为波纹管弹簧;进一步,所述弹性体为蝶型弹簧或不锈钢圆柱体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自动补偿密封的多通阀,阀芯流道上口端面与阀体上介质进口端 面采用弹性体和密封环配合的密封结构,借助弹簧预紧力,压紧密封环来实现密封,能够 自动补偿密封断面的磨损,保证密封效果,延长多通阀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介质流道 采用圆弧形钝角过度,同时在介质流道的顶部形成缓冲腔结构,能够减小介质在阀芯流道 内压力头阻力,避免由于压力提高对密封效果的破坏,从而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2.在密封环带的端面上通过喷焊合金材料形成耐磨面,增强了密封环带的耐磨能 力,能够进一步延长多通阀的使用寿命;3.将密封环带的耐磨面设计成球状耐磨面,与下阀体的内腔面紧靠形成球面密 封,能够提高多通阀整体的密封性,密封效果更佳;4.将弹性体和密封环设置在阀芯介质流道的上口壁周围的环形槽内,保证密封 环与介质流道的同轴度,使密封效果更佳,使密封环端面磨损均勻,利于提高多通阀使用寿 命;5.本技术采用波纹管弹簧,使密封端面受力均勻,避免非正常磨损。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 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 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 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附图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 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多通道油路控制阀,包括上阀体10、下阀体5、阀杆2和 阀芯8,上阀体10上设置有十二个质进口 6,下阀体5上设置有一个集输口 4和一个计量口 1,阀芯8与阀杆2固定连接并与上阀体10、下阀体5转动配合,阀芯8上设置介质流道3, 介质流道3的下口与计量口 1相通,介质流道3的上口在阀杆2带动下转动可与任一介质 进口 6相通,本技术还包括间隙配合套设在阀杆2的介质流道3上口壁周围的弹性体7 和密封环带9,本实施例中,弹性体7为不锈钢圆柱体弹簧,弹性体7设有预紧力,一端与阀 芯8相对固定,另一端顶住密封环带9,密封环带9的端面通过喷焊合金材料形成球形耐磨面13,密封环带9的球形耐磨面13紧靠与之适形的上阀体10内腔体介质进口 6的端面,形 成球面密封;介质进口 6水平布置且轴线均处于上阀体10的同一水平横截面上,阀芯8的 介质流道3采用圆弧钝角过度。本实施例中,所述介质流道3采用逆时针旋转90度的“T” 型结构,其顶端处形成缓冲腔结构。在阀芯8的介质流道3的上口壁周围设置环形槽14,弹性体5和密封环8设置在 环形槽14内。本实施例中,阀杆2的驱动装置12为电动装置,电动装置的控制器11设置与驱动 装置12内。当然,弹性体7也可以采用波纹管弹簧或蝶型弹簧。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 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 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多通道油路控制阀,包括上阀体(10)、下阀体(5)、阀杆(2)和阀芯(8),所述上阀体 (10)上设置有四个以上的介质进口(6),所述下阀体( 上设置有一个集输口(4)和一个 计量口(1),所述阀芯(8)与阀杆O)固定连接并与上阀体(10)、下阀体(5)转动配合,所 述阀芯(8)上设置介质流道(3),所述介质流道(3)的下口与计量口(1)相通,所述介质流 道(3)的上口在阀杆( 带动下转动可与任一介质进口(6)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隙 配合套设在阀杆( 的介质流道C3)的上口壁周围的弹性体(7)和密封环带(9),所述弹性 体(7)设有预紧力,一端与阀芯(8)相对固定,另一端顶住密封环带(9),所述密封环带(9) 的端面通过喷焊合金材料形成球形耐磨面(13),所述密封环带(9)的球形耐磨面(1 紧靠 与之适形的上阀体(10)内腔体介质进口(6)的端面,形成球面密封;所述介质进口(6)水 平布置且轴线均处于上阀体(10)的同一水平横截面上,所述阀芯(8)的介质流道(3)采用 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通道油路控制阀,包括上阀体(10)、下阀体(5)、阀杆(2)和阀芯(8),所述上阀体(10)上设置有四个以上的介质进口(6),所述下阀体(5)上设置有一个集输口(4)和一个计量口(1),所述阀芯(8)与阀杆(2)固定连接并与上阀体(10)、下阀体(5)转动配合,所述阀芯(8)上设置介质流道(3),所述介质流道(3)的下口与计量口(1)相通,所述介质流道(3)的上口在阀杆(2)带动下转动可与任一介质进口(6)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隙配合套设在阀杆(2)的介质流道(3)的上口壁周围的弹性体(7)和密封环带(9),所述弹性体(7)设有预紧力,一端与阀芯(8)相对固定,另一端顶住密封环带(9),所述密封环带(9)的端面通过喷焊合金材料形成球形耐磨面(13),所述密封环带(9)的球形耐磨面(13)紧靠与之适形的上阀体(10)内腔体介质进口(6)的端面,形成球面密封;所述介质进口(6)水平布置且轴线均处于上阀体(10)的同一水平横截面上,所述阀芯(8)的介质流道(3)采用圆弧钝角过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奇
申请(专利权)人:黄建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