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393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向阀包括分向阀本体、两个挡止件及分向杆。分向阀本体包括流体入口、两个流体出口及两个流道,且两个流道分别连通流体入口与两个流体出口;两个挡止件分别设置于分向阀本体并分别对应于两个流道;分向杆枢设于分向阀本体并相对于分向阀本体枢转,且分向杆包括两个定位件及流道,流道连通分向阀本体的两个流道的其中之一,两个定位件分别选择性地对应顶抵于两个挡止件。借此,可达到快速准确定位以确保输送流道切换的准确性、并进而实现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向阀,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准确定位以确保输送流道切换的准确性、并进而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的分向阀。
技术介绍
在一般机械设备中,常会利用一分向阀以作输送流体时切换输送方向之用,换言之,分向阀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运用于流体流向切换以输送流体到不同方向的结构。传统的分向阀一般是利用气动动作器作为方向切换与定位之用,也即分向阀是借由气动动作器的定位系统来控制切换流体的输送方向。然而,一般气动动作器在定位上常会有偏差的问题产生,相对会造成流体流道定位偏移而使流体无法确切切换到想要的输送方向,进而造成制程上的困扰,例如下游端产生流体损失。再者,一般气动动作器在定位调整上需要专业人员来从事,且会有花费较多时间安装的缺点,实非十分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分向阀包括一分向阀本体、一第一挡止件、一第二挡止件以及一分向杆。其中,分向阀本体包括一流体入口、一第一流体出口、一第二流体出口、一第一流道及一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连通流体入口与第一流体出口,第二流道连通流体入口与第二流体出口 ;第一挡止件设置于分向阀本体并对应于第一流道;第二挡止件设置于分向阀本体并对应于第二流道;分向杆枢设于分向阀本体并相对于分向阀本体枢转,且分向杆包括一第一定位件、一第二定位件及一流道,该流道连通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其中之一,第一定位件选择性地对应顶抵于第一挡止件,第二定位件选择性地对应顶抵于第二挡止件。因此,欲使分向杆的流道对应切换至分向阀本体的第一流道时,可使分向杆相对于分向阀本体枢转,并使分向杆的第一定位件对应顶抵于第一挡止件(此时第二定位件是离开第二挡止件的);同样的,欲使分向杆的流道对应切换至分向阀本体的第二流道时,可使分向杆相对于分向阀本体枢转,并使分向杆的第二定位件对应顶抵于第二挡止件(此时第一定位件是离开第一挡止件的)。换言之,借由上述不需要专业人员耗费时间安装调整的简单结构,即可使分向杆快速准确枢转至定位而切换流道,进而使得所欲输送的流体可确切地流至想要的方向,也即借由上述简化的结构可达到快速准确定位以确保输送流道切换的准确性、并进而实现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的目的。上述结构尚可包括至少一调整件,例如螺丝,且此至少一调整件可移动地(螺合) 设置于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借此,可利用调整件调整分向杆的枢转角度,也即可调整使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对应顶抵于第一挡止件(第二挡止件)时分向杆的枢转角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之二。附图标记1 分向阀2 分向阀本体20 外侧面21 流体入口22 第一流体出口23 第二流体出口24 第一流道25 第二流道3 一体式挡止件31 第一挡止件32 第二挡止件4 分向杆40 叉形部41 第一定位件42 第二定位件43 流道5 调整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在图式中显示有一分向阀1,且此分向阀1包括一分向阀本体2、一第一挡止件31、 一第二挡止件32以及一分向杆4。图式中的分向阀本体2包括一流体入口 21、一第一流体出口 22、一第二流体出口 23、一第一流道M及一第二流道25,其中第一流道M连通流体入口 21与第一流体出口 22, 第二流道25连通流体入口 21与第二流体出口 23,且在图式中显示第一流道M靠近流体入口 21的部分与第二流道25靠近流体入口 21的部分重叠。此外,图式中的第一挡止件31设置于分向阀本体2并对应于分向阀本体2的第一流道对,第二挡止件32设置于分向阀本体2并对应于分向阀本体2的第二流道25。另图式中所显示的分向杆4枢设于分向阀本体2并相对于分向阀本体2枢转,且分向杆4包括一第一定位件41、一第二定位件42及一流道43,其中流道43连通第一流道 24与第二流道25的其中之一,第一定位件41选择性地对应顶抵于第一挡止件31,第二定位件42选择性地对应顶抵于第二挡止件32。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其中图4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之二。详言之,在使用时,例如欲使分向杆4的流道43对应切换至分向阀本体2的第一流道M时,如图4所示,可使分向杆4相对于分向阀本体2枢转(例如顺时针枢转),并使分向杆4的第一定位件41对应顶抵于第一挡止件31 (此时第二定位件42是离开第二挡止件32的),换言之,仅需枢转分向杆4并使其第一定位件41对应顶抵于第一挡止件31即可使分向杆4的流道43对应切换至分向阀本体2的第一流道M(图3的剖视图即显示分向杆4的流道43对应切换至分向阀本体2的第一流道;同样的,如图5所示,欲使分向杆 4的流道43对应切换至分向阀本体2的第二流道25时,可使分向杆4相对于分向阀本体2 枢转(例如逆时针枢转),并使分向杆4的第二定位件42对应顶抵于第二挡止件32 (此时第一定位件41是离开第一挡止件31的),换言之,仅需枢转分向杆4并使其第二定位件42 对应顶抵于第二挡止件32即可使分向杆4的流道43对应切换至分向阀本体2的第二流道 25(此部分的叙述类似于图3的剖视图,仅需将分向杆4的流道43对应切换至分向阀本体 2的第二流道25即可)。如上所述,借由上述不需要专业人员耗费时间安装调整的简单结构,即可使分向杆4快速准确枢转至定位而切换流道43 (使其对应于分向阀本体2的第一流道M或第二流道25),进而使得所欲输送的流体可确切地流至想要的方向,亦即借由上述简化的结构可达到快速准确定位以确保输送流道切换的准确性、并进而实现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的目的。在设计上,第一挡止件31与第二挡止件32如图所示为一体式挡止件3,且此一体式挡止件3的横截面呈弧形,当然也可为一字形或其它形状。另外,图式中显示分向阀本体2包括一外侧面20,且第一挡止件31与第二挡止件 32分别凸出设置于分向阀本体2的外侧面20,同时第一定位件41与第二定位件42并对应位于外侧面20。此外,图式中显示分向杆4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一叉形部40 (Y字形),且此叉形部 40形成第一定位件41与第二定位件42。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定位件41与第二定位件42分别具有一调整件5,当然仅在第一定位件41与第二定位件42的其中之一设置调整件5也可。详言之,调整件5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定位件41与第二定位件42,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调整件5为一螺丝,且此螺丝可移动地螺合设置于第一定位件41与第二定位件42。前述的调整件5也可为伸缩杆或其它具有调整距离功能的组件。因此,可借由调整件5调整分向杆4的枢转角度,也即可调整使第一定位件41 (第二定位件4 对应顶抵于第一挡止件31 (第二挡止件32)时分向杆4的枢转角度。例如, 分向杆4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有些许误差产生,此时即可稍微转动第一定位件41及 /或第二定位件42的调整件5,例如使螺丝稍微往前转动或稍微往后转动,以调整第一定位件41及/或第二定位件42对应顶抵于相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分向阀本体,包括一流体入口、一第一流体出口、一第二流体出口、一第一流道及一第二流道,且该第一流道连通该流体入口与该第一流体出口,该第二流道连通该流体入口与该第二流体出口;一第一挡止件,设置于该分向阀本体并对应于该第一流道;一第二挡止件,设置于该分向阀本体并对应于该第二流道;以及一分向杆,枢设于该分向阀本体并相对于该分向阀本体枢转,且该分向杆包括一第一定位件、一第二定位件及一流道,该流道连通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的其中之一,该第一定位件选择性地对应顶抵于该第一挡止件,该第二定位件选择性地对应顶抵于该第二挡止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丽月谢宜庭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控制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