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织构的太阳电池用半导体基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9374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表面织构的太阳电池用半导体基片的制备方法:将未经过表面织构的硅半导体基片放在电解液中,以10~30mA/cm2的电流密度,在15~30℃下阳极氧化腐蚀50~90分钟;所述电解液包括氢氟酸、有机添加剂,物质的量比氢氟酸∶有机添加剂=1∶10~1∶1,所述有机添加剂为C1~C10的醇和/或酮。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而提供一种用上述方法得到表面织构的太阳电池用半导体基片,其织构结构是不规则凹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规则凹凸结构的凹部的最大深度与其最大直径之比的平均值为0.2~0.5。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织构的太阳电池用半导体基片可以使受光面300~1000nm波长范围的入射光的反射率降低到26%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硅太阳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织构的太阳电池硅用半导体基片 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表面织构(也称光陷阱或制绒)是太阳电池生产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之一,其 作用是降低半导体基体受光面上的光反射率,提高光入射率。目前,对太阳电池的硅半导体 基体进行表面织构的方法有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机械刻蚀、光刻蚀、等离子刻蚀。硅的电化学腐蚀(或称阳极氧化)是在高浓度的HF中或其它缺乏OH-的溶液中 进行,在硅上施加阳极电化学偏置,则硅在腐蚀过程中不能完全氧化,而在表面产生一层无 光泽的黑色、棕色或红色的多孔硅层。这种方法既保持了各向异性腐蚀的优点,又避免了被 腐蚀材料掺杂浓度高和内应力大等缺点而受到广泛的重视。电化学腐蚀法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尚需对其工艺进一步优化,以使腐蚀后的半导 体基体表面的光反射率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电化学腐蚀法得到的硅半导体基体表面的光反射率仍较高的技术问题,本 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表面织构的太阳电池用硅半导体基片,其受光面上有不规则凹凸结构, 所述不规则凹凸结构的凹部的最大深度与其最大直径之比的平均值为0. 2 0. 5。为解决电化学腐蚀法得到的硅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织构的太阳电池用硅半导体基片,其织构结构是不规则凹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规则凹凸结构的凹部的最大深度与其最大直径之比的平均值为0.2~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剑刘新阳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