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元件,尤其涉及一种电感器件,该电感器件是绿色照明和各种电子设备的电源变换核心部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线圈类电感器件一般是由EE型磁心或EI型磁心配合线圈架绕上漆包线组 成。为了防止磁饱和现象发生,需要在磁路中设有磁路气隙,磁路气隙通常置于磁心的中 柱,在气隙附近存在扩散磁通,扩散磁通使气隙附近的线圈部分失去“电-磁”的转换作用, 气隙处附近的部分线圈只起填充作用。气隙量越大扩散磁通就越大,无效填充的线圈也就 越多,同时磁力线垂直穿过线包,引起一定的功率损耗。上述原因造成器件自身铜电阻和铜 损的增加,使器件的功耗升高,浪费电能和铜材,降低使用寿命。专利号为200820102286. 4的UUI型磁心将磁路气隙移至线包外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磁路气隙移至线包外部,扩散磁通易于对电路中的其它电子器件、电子线路等产生影响;如果电感器件设有金属外壳,金属外壳与磁路气隙的距离太小,会产生高频热效应,导致电感器件产生较高的温升;再者,任由扩散磁通的传播,也造成了一定的“磁污 m"^K 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显著节约铜材、降低电感器件功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回路磁体、线圈骨架和线圈;所述磁回路磁体由中柱磁体和两个“U”字形边柱磁体组成,所述中柱磁体设有直臂和折臂,所述“U”字形边柱磁体设有一个直臂和位于直臂两端的两个折臂;所述线圈缠绕设置在线圈骨架的线圈缠绕轴上,气隙介质置于线圈骨架的气隙介质插入槽中,将中柱磁体置于线圈骨架的中空孔中,“U”字形边柱磁体的两折臂分别置于两线圈档板端面的边柱磁体插入槽中,边柱磁体与中柱磁体的折臂侧面对接形成闭合磁回路;中柱磁体直臂的内侧面与“U”字形边柱磁体折臂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不小于两倍的气隙介质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思忠,陈限育,林金城,徐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清流县鑫磁线圈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