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金豊专利>正文

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487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包含一个座体、一个第一驱动马达、一个第一加工头、至少一个第二加工头,及至少一个第二驱动马达,该第一驱动马达驱动该座体沿一个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加工头固设于该座体,该第二加工头沿该第一方向能移动地设置于该座体,该第二驱动马达设置于该座体并驱动该第二加工头沿该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座体移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工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具有多头座的加工机,包含一个机座1、一个设置于该机座1 并具有一个横向滑轨201的立架2、一个能移动地设置于该机座1的工作台3,及数个分别能移动地设置于该横向滑轨201的头座4,所述头座4分别具有一个加工头401,及一个安装于该加工头401的刀具402。由于所述刀具402与所述加工头401之间分别存在有组装工差,因此,所述刀具 402底端在Z轴向上往往不会在相同的高度上,而会影响同一批工件的加工质量,如此,为了解决所述刀具402底端在Z轴向上的高度高低不一的问题,即需靠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手动补正,例如将底端太高的刀具402加装垫片,使其底端在Z轴向上的高度降低,或将底端太低的刀具402磨短,使其底端在Z轴向上的高度升高,然而,此种手动补正的方式,不但不便,且易出现人为误差(即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刀具高度自动校正的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本技术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包含一个座体、一个第一驱动马达、 一个第一加工头、至少一个第二加工头,及至少一个第二驱动马达。该第一驱动马达驱动该座体沿一个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加工头固设于该座体。该第二加工头沿该第一方向能移动地设置于该座体。该第二驱动马达设置于该座体并驱动该第二加工头沿该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座体移动。本技术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还包含一支与该座体螺接的第一螺杆,该第一驱动马达驱动该第一螺杆带动该座体沿该第一方向移动。本技术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还包含至少一支与该第二加工头螺接的第二螺杆,该第二驱动马达驱动该第二螺杆带动该第二加工头沿该第一方向移动。本技术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该座体具有至少一个限制该第二加工头使其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的滑轨。本技术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该第一加工头、第二加工头沿一个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呈一直线排列。更佳地,本技术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包含两个对称该第一加工头设置的第二加工头、两个第二驱动马达,及两支分别与所述第二加工头螺接的第二螺杆, 所述第二驱动马达分别驱动所述第二螺杆带动所述第二加工头沿该第一方向移动。更佳地,本技术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该座体具有至少两个分别限制所述第二加工头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的滑轨。更佳地,本技术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该第一、二加工头适用于设置刀具、钻头、攻牙器或放电电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第二驱动马达驱动该第二加工头沿该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座体移动,而方便、快速地自动补正该第二加工头上的刀具底端的高度,使该第二加工头上的刀具底端在该第一方向上与该第一加工头上的刀具底端齐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具有多头座的加工机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安装于一个加工机台的前视示意图;图4是一类似于图3的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左移至一个中间刀具位于一个刀长检测器上方;图5是一类似于图4的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下移至该中间刀具与该刀长检测器抵接;图6是一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上移至该中间刀具离开该刀长检测器;图7是一类似于图3的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左移,至一个右侧刀具位于该刀长检测器上方;图8是一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下移至该右侧刀具与该刀长检测器抵接。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明白。参阅图2、3,为本技术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的较佳实施例,该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可与一个加工机台100搭配使用,该加工机台100包含一个机座110、一个设置于该机座110并具有一个横向滑轨121的立架120、一个能移动地设置于该横向滑轨121并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纵向滑轨131的滑座130、一个能移动地设置于该机座110的工作台140、一个设置于该机座110的刀长检测器150,及一个电控单元(图未示)。该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包含一个座体10、一支第一螺杆20、一个第一驱动马达30、一个第一加工头40、两个第二加工头50、两支第二螺杆60,及两个第二驱动马达 70。该座体10能移动地设置于该滑座130,并具有一个正面11、一个背面12、四个两两一组间隔地设置于该正面11的滑轨13,及四个两两一组设置于该背面12并分别与该滑座 130的纵向滑轨131滑接的滑块14。在本实施例中,该滑座130的纵向滑轨131限制该座体10沿一个第一方向Z移动。该第一螺杆20沿该第一方向Z延伸,并与该座体10螺接。该第一驱动马达30固设于该滑座130,并可驱动该第一螺杆20带动该座体10沿该第一方向Z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马达30是一种伺服马达,并与该加工机台 100的电控单元电连接。该第一加工头40固设于该座体10的正面11,该第一加工头40可依加工需求,设计成适用于不同加工工具的安装,例如刀具、钻头、攻牙器或放电电极等,在本实施例中, 是以一个刀具200安装于该第一加工头40为例作说明。所述第二加工头50对称该第一加工头40且分别沿该第一方向Z能移动地设置于该座体10,且所述第二加工头50与该第一加工头40沿一个垂直于该第一方向Z的第二方向X呈一直线排列。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二加工头50具有四个两两一组且分别与所述滑轨13的其中两者滑接的滑块51,该座体10的所述滑轨13限制所述第二加工头50沿该第一方向Z移动。所述第二加工头50可依加工需求,设计成适用于不同加工工具的安装,例如刀具、钻头、攻牙器或放电电极等,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两个刀具300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加工头50为例作说明。所述第二螺杆60分别沿该第一方向Z延伸,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加工头50螺接。所述第二驱动马达70间隔地固设于该座体10的正面11,并可分别驱动所述第二螺杆60带动所述第二加工头50沿该第一方向Z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马达 70也是一种伺服马达,并与该加工机台100的电控单元电连接。借此,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要自动补正所述第二加工头50上的刀具300底端在该第一方向Z上的高度时,可利用该加工机台100的电控单元(图未示)驱使该滑座130 移动至该刀具200位于该刀长检测器150上方;接着,如图5所示,驱使该第一驱动马达30 驱动该第一螺杆20带动该座体10沿该第一方向Z朝下移动一个预定距离,使该刀具200 底端抵压该刀长检测器150,此时,可将该刀长检测器150量测到的一个第一刀长数值设作一个归零值;接着,如图6所示,驱使该第一驱动马达30驱动该第一螺杆20带动该座体10 沿该第一方向Z朝上移动该预定距离,使该刀具200离开该刀长检测器150 ;接着,如图7 所示,驱使该滑座130移动至右侧的刀具300位于该刀长检测器150上方;接着,如图8所示,驱使该第一驱动马达30驱动该第一螺杆20带动该座体10沿该第一方向Z朝下移动该预定距离,使右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其特征在于:该具有多加工头可自动补正的头座,包含:一个座体;一个第一驱动马达,驱动该座体沿一个第一方向移动;一个第一加工头,固设于该座体;至少一个第二加工头,沿该第一方向能移动地设置于该座体;至少一个第二驱动马达,设置于该座体并驱动该第二加工头沿该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座体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金豊
申请(专利权)人:江金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