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正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2975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补正板,其包括:一个底板,一个活动叶片阵列,一个对应于所述活动叶片阵列的连接件阵列。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一个对应于所述活动叶片阵列的导轨孔阵列。所述连接件阵列用于紧固连接所述活动叶片阵列和底板,每一连接件的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于对应一个导轨孔,所述每一活动叶片对应与连接件的另一端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补正板能够方便、快速的修正自身形状,其可以提高补正板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镀膜设备,尤其涉及镀膜设备中的一种能够方便、快速修正形状的补正板
技术介绍
补正板是镀膜机里面的一个部件,其在镀膜机中的作用为控制镀膜机的镀膜特性和镀膜 产品的光学特性。如图l所示为镀膜机示意图,包括镀膜源IO,补正板ll,伞具12,所述伞具12上设置有 多圈镀膜基板13。所述镀膜源10包括加热器101和镀膜药材102,所述加热器101将镀膜药材 102加至热蒸汽状态,所述蒸汽附着于镀膜基板13上形成镀膜层。镀膜时为由于每一圈的基 板13与镀膜药材102的夹角有所不同,所以在镀膜时的膜层厚度也会有所不同,为确保每个 位置的膜层厚度均相同,需在镀膜机中加入补正板ll,补正板ll的作用即为补偿因角度不同 而产生的镀膜层厚度偏差。现有的补正板制作过程为,首先假设镀膜药材在气化后为直线传递至伞具,找出每一圈 的镀膜基板与镀膜药材的相关位置连成一条直线后对应到补正板的相对位置,每一圈镀膜基 板找出基于不同补偿量的2到3个点,再将所述点连接后计算距离、角度等相对位置关系,依 据所述补正板与所述镀膜基板及镀膜药材的相对位置关系,先在电脑上绘制电子档补正板图 形,然后将电子档的图形绘制于补正板材上,最后将所述补正板材切割为所绘的形状的补正 板。补正板制作完成后, 一般还要镀膜验证该补正板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一旦补正板不符合 要求,则还要重复之前的制作步骤,连线、计算、绘图、切割然后再镀膜验证,直到补正板 符合要求。显然,如此补正板的制作不但工序繁多、效率低下,而且要重复切割补正板材,无疑会 造成材料的浪费,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补正板,其能够方便、快速的修正自身形状。 一种补正板,其包括 一个底板, 一个活动叶片阵列, 一个对应于所述活动叶片阵列的 连接件阵列。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一个对应于所述活动叶片阵列的导轨孔阵列。所述连接件阵列用于紧固连接所述活动叶片阵列和底板,每一连接件的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于对应一个导轨 孔,所述每一活动叶片对应与连接件的另一端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补正板活动叶片与所述底板的连接为可滑动连接,其可以在所述 底板上沿所述导轨孔运动,所以此补正板的形状可以藉由所述活动叶片的伸縮进行修改,从 而省去了反复切割补正板材的繁杂费时的制作工序,不但简化了制作过程,而且节省补正板 材料,降低了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镀膜机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正板结构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正板的立体分解图4是图3所示补正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一具体介绍。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补正板结构图,其包括一底板20, 一个活动叶片30阵列,一 个连接件40阵列。所述每一活动叶片30通过所述两个连接件40设置在所述底板20上。当然, 本实施例中每一活动叶片30所对应的连接件40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叶片30阵列呈两列分布于所述底板20上,所述底板20上开设有一 个与所述活动叶片30阵列相对应的导轨孔201阵列。本实施例中,活动叶片30阵列及导轨孔 201阵列也可以为一列均匀分布于所述底板20上。请参阅图3、图4,所述活动叶片30为与所述导轨孔201对应设置,所述每一活动叶片上 开设有与对应导轨孔相应的两个通孔301。所述连接件40连接所述底板20及活动叶片30,本 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40包括 一螺栓杆401, 一螺帽402,所述螺栓杆401通过所述通孔301及 与所述通孔301相对应的所述底板20上的导轨孔201,于底板另一侧与所述螺帽402结合。所述连接件40的作用为紧固所述底板20与所述活动叶片30,其具有两种状态,在松弛状 态时,所述活动叶片30可于所述底板20上沿所述导轨孔201运动,紧固状态时,所述活动叶 片30固定于所述底板20上。当然,本专利技术的连接件40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螺栓连接件,其连接方式也不限于本 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方式。例如,连接件40的螺栓杆401其一端可与活动叶片30—体形成, 其另一端穿过底板20上对应的导轨孔201与螺帽402结合;所述连接件40也可以只有一个螺栓 杆,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导轨孔201及对应活动叶片30上的通孔301,此时,所述的通孔301为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螺孔,通过螺栓杆与螺孔的直接连接,省去了螺帽的使用。本施实例所揭示的补正板因其结构上的特点,可以利用所述活动叶片30在所述底板20上 的滑动来修正补正板的外形,在修正补正板的外形时只要确定出哪一个活动叶片30需要运动 ,及其调整方向和调整量,就可按照要求调整所述活动叶片30。由于伞具(图未示)在镀膜时是旋转的,其在旋转时镀膜基板在补正板上的投影为弧形 轨迹,所以优选地,所述导轨孔201具有与每一圈镀膜基板相一致的弧形结构,此种设计较 直线导轨孔在活动叶片30修正补正板形状时具有准确性。相应的,所述活动叶片30也具有与 导轨孔201相同且平行的弧形结构。所述的补正板,利用其结构上的特点,补正板的形状可以藉由所述活动叶片30的伸縮进 行修改。在制作补正板时在制作补正板时,于传统的连线、计算、绘图步骤之后,通过调整 所述活动叶片30使所述补正板至所绘形状,然后镀膜验证所述补正板形状是否符合要求,若 符合要求,则固定所述活动叶片30,所述补正板即可投入生产使用,如果补正板形状不符合 要求,则可以在重新连线、计算、绘图之后确定需要调整的活动叶片30及其调整方向和调整 量,调整活动叶片30的位置使所述补正板至所绘形状,如此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补正板的形 状符合要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补正板在修正补正板形状时,只需调整部分活动叶片的相对 位置就可达到目的,省去了反复切割补正板材的繁杂费时的制作工序,不但简化了制作过程 ,而且节省补正板材料,降低了制作成本。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专利技术精神所 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补正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底板,一个活动叶片阵列,一个对应于所述活动叶片阵列的连接件阵列,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一个对应于所述活动叶片阵列的导轨孔阵列,所述连接件阵列用于紧固连接所述活动叶片阵列和底板,每一连接件的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于对应一个导轨孔,所述每一活动叶片对应与连接件的另一端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补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叶片阵列呈两 列或一列分布于所述底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孔形状为弧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叶片形状为与 对应导轨孔相一致的弧形。5.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补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两种状 态,在松弛状态时,所述活动叶片可于所述底板上沿所述导轨孔运动,紧固状态时,所述活 动叶片固定于所述底板上。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补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连接件具有一 螺栓杆, 一螺帽,所述活动叶片具有供所述螺栓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栓杆依次穿过所述通 孔及所述底板上相对应的导轨孔后与所述螺帽相连接。7.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补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连接件具有一 螺栓杆, 一螺帽,所述螺栓杆与对应活动叶片为一体成型,所述螺栓杆穿过底板上对应的导 轨孔后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正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底板,一个活动叶片阵列,一个对应于所述活动叶片阵列的连接件阵列,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一个对应于所述活动叶片阵列的导轨孔阵列,所述连接件阵列用于紧固连接所述活动叶片阵列和底板,每一连接件的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于对应一个导轨孔,所述每一活动叶片对应与连接件的另一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治韦詹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