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车用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5180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车用悬架装置,包括:平衡臂:呈V字形,脊部铰接于位于双后桥之间的车架上;两个油气弹簧:双后桥位于该两个油气弹簧之间,油气弹簧外缸筒与车架紧固联接;两根弹性梁:分别位于平衡臂的两侧;平衡支架:固定于双后桥之间的车架上;两根上推力杆:分别位于平衡支架的两侧;每根上推力杆两端分别铰接于同侧弹性梁的第二直段和平衡支架的上部;两根下推力杆:分别位于平衡支架的两侧;每根下推力杆两端分别铰接于同侧车桥和平衡支架的下部;两根横向推力杆:沿车桥方向延伸,每横向推力杆两端分别铰接于车架和桥包支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车辆可靠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悬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IOOt以下的矿用车用悬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总重在IOOt以下的矿用车普遍使用普通重型汽车的平衡悬架装置。如附图说明图1 所示,该普通重型汽车的平衡悬架装置主要有由板簧5、板簧座3、骑马螺栓7以及限位块1 构成。板簧3由叠置的一组片簧通过骑马螺栓7紧固而成,弹性联接车架2与车桥6,承担垂直载荷。该普通重型汽车的平衡悬架装置经过稍加改进设计后,直接应用在矿用车上。 由于矿用车特殊的工作环境,承载大,工况恶劣,因此,使用过程中出现后桥板簧3限位块及板簧3前、后支架的异常磨损,平衡轴4端盖开裂、板簧3单片断裂、骑马螺栓7断裂等故障,从而造成悬架装置故障率高,整车质量可靠性下降。但目前的板簧结构设计的局限和制造工艺不足,难以再增加足够的承载能力来满足大型矿用车对悬架装置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用车用悬架装置,它提高了车辆可靠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矿用车用悬架装置,包括平衡臂呈V字形,脊部铰接于位于双后桥之间的车架上;两个油气弹簧双后桥位于该两个油气弹簧之间,油气弹簧外缸筒与车架紧固联接;两根弹性梁分别位于平衡臂的两侧;弹性梁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直段、连接段和第二直段,第一直段自由端铰接于同侧的油气弹簧的推杆,第二直段自由端铰接于平衡臂的一端;第二直段与车桥的相应处与该车桥铰接;平衡支架固定于双后桥之间的车架上;两根上推力杆分别位于平衡支架的两侧;每根上推力杆两端分别铰接于同侧弹性梁的第二直段和平衡支架的上部;两根下推力杆分别位于平衡支架的两侧;每根下推力杆两端分别铰接于同侧车桥和平衡支架的下部;两根横向推力杆沿车桥方向延伸,每横向推力杆两端分别铰接于车架和桥包支架之间。所述平衡臂呈倒V字形布置。所述弹性梁的第一直段位于第二直段下方。所述弹性梁的第二直段位于车桥上方。所述平衡臂和平衡支架位于车架的同一处。该悬架装置整体呈对称布置。一种矿用车用悬架装置,包括两个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矿用车用悬架装置,分别位于车桥两端。本技术采用串联式形式,实现了双后桥的全悬浮式平衡运动,满足了矿用车平衡悬架运动要求,提高了车辆承载能力,减少了运动件的磨损,提高了车辆可靠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矿用车用悬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限位块,2车架,3板簧座,4平衡轴,5板簧,6后桥,7骑马螺栓,11油气弹簧,21第一直段,22连接段,23第二直段,31后桥I,32后桥II,41下推力杆,51平衡支架, 61平衡臂,71上推力杆,81车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一种矿用车用悬架装置主要由平衡臂61、油气弹簧11、弹性梁、平衡支架51、上推力杆71、下推力杆41和横向推力杆(图中未示出)组成,油气弹簧11、弹性梁、 上推力杆71、下推力杆41以及横向推力杆均为两个。其中平衡臂61呈V字形,其脊部铰接于位于双后桥(即图示的后桥I 31和后桥II 32) 之间的车架81上。优选的,平衡臂61呈倒V字形布置。优选的,其铰接点与双后桥的距离大致相等。两个油气弹簧11分别位于双后桥外侧,换句话说,双后桥位于两个油气弹簧11之间,油气弹簧11外缸筒与车架81紧固联接。优选的,油气弹簧11的推杆向下伸出。两根弹性梁分别位于平衡臂61的两侧。弹性梁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直段21、连接段22和第二直段23。第一直段21自由端铰接于同侧的油气弹簧11的推杆,第二直段23 自由端铰接于平衡臂61的一端,第二直段23与车桥的相应处与该车桥铰接。弹性梁相当于空气悬架装置的板簧,承担着承载、传递力的作用。优选的,所述弹性梁的第一直段21位于第二直段下方23。优选的,所述弹性梁的第二直段23位于车桥上方。平衡支架51固定于双后桥之间的车架81上。优选的,所述平衡臂61和平衡支架 51位于车架81的同一处。两根上推力杆71分别位于平衡支架51的两侧。每根上推力杆71两端分别铰接于同侧弹性梁的第二直段23和平衡支架51的上部。优选的,上推力杆71与第二直段23 铰接处靠近连接端。两根下推力杆41分别位于平衡支架51的两侧。每根下推力杆41两端分别铰接于同侧车桥和平衡支架51的下部。两根横向推力杆沿车桥方向延伸,每横向推力杆两端分别铰接于车架81和桥包支架之间。优选的,该悬架装置整体呈对称布置。一种矿用车用悬架装置,包括两个上述的矿用车用悬架装置,分别位于车桥两端。如图2所示,本技术采用串联式悬架,由两根弹性梁和平衡臂61串联联接双后桥和车架81,通过平衡臂61实现平衡运动。弹性梁承担驱动力的传递及车架扭转,当弹性梁受到车桥的载荷发生变化时,弹性梁会把力量直接传递给油气弹簧11,同时经平衡臂 61传递给另外一个油气弹簧11,从而达到新的平衡。油气弹簧11连接弹性梁和车架81, 承担底盘载荷和减震。上、下推力杆71、41传递力实现驱动,确保车桥的安装定位角度和平动。侧向力由横向推力杆(图中未画出)承担。本技术在矿用车上替代原普通重型汽车的悬架装置,重点解决后桥悬架装置常见故障,降低维修频次,减少使用成本,从而提高整车质量的可靠性。满足目前国内矿用车对悬架装置的使用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车用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臂:呈V字形,脊部铰接于位于双后桥之间的车架上;两个油气弹簧:双后桥位于该两个油气弹簧之间,油气弹簧外缸筒与车架紧固联接;两根弹性梁:分别位于平衡臂的两侧;弹性梁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直段、连接段和第二直段,第一直段自由端铰接于同侧的油气弹簧的推杆,第二直段自由端铰接于平衡臂的一端;第二直段与车桥的相应处与该车桥铰接;平衡支架:固定于双后桥之间的车架上;两根上推力杆:分别位于平衡支架的两侧;每根上推力杆两端分别铰接于同侧弹性梁的第二直段和平衡支架的上部;两根下推力杆:分别位于平衡支架的两侧;每根下推力杆两端分别铰接于同侧车桥和平衡支架的下部;两根横向推力杆:沿车桥方向延伸,每横向推力杆两端分别铰接于车架和桥包支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车用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臂呈V字形,脊部铰接于位于双后桥之间的车架上;两个油气弹簧双后桥位于该两个油气弹簧之间,油气弹簧外缸筒与车架紧固联接; 两根弹性梁分别位于平衡臂的两侧;弹性梁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直段、连接段和第二直段,第一直段自由端铰接于同侧的油气弹簧的推杆,第二直段自由端铰接于平衡臂的一端;第二直段与车桥的相应处与该车桥铰接; 平衡支架固定于双后桥之间的车架上;两根上推力杆分别位于平衡支架的两侧;每根上推力杆两端分别铰接于同侧弹性梁的第二直段和平衡支架的上部;两根下推力杆分别位于平衡支架的两侧;每根下推力杆两端分别铰接于同侧车桥和平衡支架的下部;两根横向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西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