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姿可调式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675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位姿可调式担架,不仅可以作为普通担架使用,而且完全适用于山区,以及抬动伤病患者上下楼梯等有坡度的情况,可适应不同路况要求;担架的抬杆与床身为上下两层,床身位于抬杆下方,抬杆的中间安装有轴承,床身的中间部位固定安装三角支架,三角支架顶部置有固定轴与抬杆中间部位的轴承连接;床身和抬杆通过连杆与推杆连接,连杆分别与推杆和床身的端部铰接,使床身与抬杆连成一体;推杆两端与抬杆端部连接,推杆上安装按钮和带弹簧的销钉,以调整床身保持伤病患者在担架上处于水平躺卧的最佳位置,救护人员无需不断调整姿势,大大减少劳动强度。同时具有锁定装置,避免床身来回的晃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担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救护用、位姿可调式担。
技术介绍
担架是在医疗救护中用来转移伤病患者使用的工具,在使用中人们将伤病患者抬动或搬移到担架上后,转移到其它地点进行医疗救治。传统担架两端有握把手和一对支承棒,间隔有指定距离且相互平行的设置,其间连接有片状材料而形成载人区域,这种结构为人熟知。然而在山区急救、震后救援、及其它道路崎岖多有斜坡的环境,传统担架结构单一, 不具有使伤病患者保持水平躺卧的功能。在地形坡度较大或上下楼梯时,由于传统担架的床身和抬杆是固定连接的,导致床身角度始终与坡度倾角趋于一致,伤病患者在担架上随之倾斜度亦较大,对伤势或病情不利;而为了保持伤病患者水平躺卧,抬担架的救援人员必须相互配合,不断调整抬杆的姿态,或弯下腰来降低其握持位置,或将担架举起而抬高其握持位置,增加了劳动强度。伤病患者和抬担架的救援人员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中国专利20101050M92. 1中公开了一种自平衡担架,它包括第一框架层,在第一框架层的内侧依次设有第二框架层和第三框架层;第二框架层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两条支杆分别与第一框架层上的两条支杆可转动连接,第二框架层上另外的两条支杆分别与第三框架层上的两条支杆可转动连接,第一、第二和第三框架层上的连接点分别为所在支杆的中部;在第三框架层长度方向的两条支杆上分别设有滑行机构,第三框架层通过滑行机构与第四框架层滑动连接,第四框架层上与第三框架层相连的两条支杆均为弧形;在滑行机构上设有紧固螺栓,在第四框架层的内侧连接有床面。虽然这种担架在前后、左右方向都有一定的自平衡功能,但是,它在使用时是完全自由调节的状态,其设计初衷是为了减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这种自由状态不仅减震作用不明显,而且会造成床面前后、左右晃动,使病人感到不适甚至对伤情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这种担架结构过于复杂,有四层框架,大大增加了体积和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结构复杂,使用的担架在坡道上或上下楼梯时调节水平困难等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位姿可调式担架。这种位姿可调式担架有自适应调节功能,担架能适应不同路况和不同伤病患者的体位要求,保持伤病患者在担架上处在水平躺卧的最佳位置,同时具有锁定装置,避免床身过多的晃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位姿可调式担架包括抬杆、床身、连杆、推杆、床身安全带、杆身、按钮、挡块、限位块、拉绳、弹簧、销钉、轴承、套筒、 三角支架。所述的抬杆与床身为上下两层,床身位于抬杆下方,抬杆的中间部位固定安装有轴承,床身的中间部位固定安装三角支架,三角支架顶部置有固定轴且向外伸出,与抬杆中间部位的轴承连接;床身和抬杆通过连杆与推杆连接,扁条状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推杆和床身的端部铰接,使床身与抬杆连成一体;推杆两端与抬杆端部连接,推杆上安装有按钮和带3弹簧的销钉,调整床身水平位置。所述的抬杆为两根方杆,在两根抬杆端部的内侧依次设置有长度为60厘米的一列销钉孔,与推杆上带弹簧的销钉配合安装。所述的床身左右两侧在4 5处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三角支架顶部置有固定轴且向外伸出,与抬杆中间部位的轴承连接;床身位于抬杆下方,使伤病员的重心位于床身与抬杆连接点的下方,担架角度变化时,重心相对连接点产生转矩,使床身有回复水平的趋势,即有一定的自适应作用,床身调整的最大角度为40度。所述的扁条状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推杆和床身的端部铰接。施加在推杆上的力,通过连杆传递到床身上。所述的推杆两端设置有可使抬杆插入的通孔,推杆上安装有带弹簧的销钉和按钮,拉绳穿过限位块、挡块分别与按钮和销钉连接,弹簧安装在挡块和销钉之间与销钉固连;按下按钮时压缩弹簧,销钉被拉出销钉孔,推杆可在抬杆上前后滑动;松开按钮时销钉在弹簧推动下进入抬杆上的销钉孔,使床身与抬杆锁死。当担架处在上坡姿态时,床身随抬杆角度变化,伤病员重心相对连接点产生力矩, 使床身有回复水平的趋势,可减小救护人员操作劳力。此时将推杆上的按钮按下,拉动拉绳,弹簧被压缩,销钉被拉出销钉孔,推杆可在抬杆上前后滑动,通过扁形连杆传递推力,并在重心产生的回复力矩辅助下,调整床身至水平。松开按钮,销钉在弹簧弹力作用下插入抬杆上的销钉孔,使推杆不能移动,此时床身与抬杆锁死。达到抬杆倾斜而床身保持水平的姿态,无需救援人员不断前后配合,减轻了劳动强度。为进一步适应坡道救援,在床身上安装床身安全带,保证伤病员安全;在抬杆两端安装肩带,方便救援人员操作。由于担架宽度方向较窄,左右方向不会产生较大的高度差, 左右方向的水平调节功能可忽略,而且设置该功能会增加机构的复杂性,增加担架重量。本技术一种位姿可调式担架,不仅可以作为普通担架使用,而且完全适用于山区,以及抬动伤病患者上下楼梯等有坡度的情况,可以适应不同路况要求,保持伤病患者在担架上处于水平躺卧的最佳位置,救护人员无需不断调整姿势,大大减少劳动强度。同时具有锁定装置,避免床身来回的晃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位姿可调式担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位姿可调式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可调式担架处在上坡时姿态图。图3是位姿可调式担架的推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部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抬杆2.床身3.连杆4.推杆5.肩带6.床身安全带7.杆身8.按钮 9.挡块10.限位块11.拉绳12.弹簧13.销钉14.轴承15.套筒16.三角支架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一种位姿可调式担架,包括抬杆1、床身2、连杆3、推杆4、肩带5、床4身安全带6、杆身7、按钮8、挡块9、限位块10、拉绳11、弹簧12、销钉13、轴承14、三角支架 16组成。参见图1,本技术位姿可调式担架的抬杆1与床身2为上下两层,床身位于抬杆下方,抬杆1由左右两根方杆组成,在两根抬杆1 一端的内侧分别开有一列销钉孔,一列销钉孔的长度为60厘米,此决定了床身的调节的最大角度为40度。抬杆1的中间部部位安装轴承。床身2左右两侧在4 5处各置有一个三角支架16,4 5的位置是根据人体的大致重心位置确定的,可以使人体重心大致位于床身2与抬杆1连接点的正下方。三角支架16的顶部固连一根轴,且向外伸出,与抬杆1中部的轴承14连接,使床身2与抬杆1 连成一体,且床身2位于抬杆1下方。合理安置伤病患者,使其重心位于连接点的下方,当担架角度发生变化时,重心相对连接点产生反向力矩,使床身2有回复水平的趋势,即有一定的自适应作用,可以减小救护人员操作的力度。扁形连杆3的两端分别与推杆4和床身2 的端部铰接。施加在推杆4上的力,通过连杆3传递到床身上。推杆4的两端设置有可以插入抬杆1的通孔,并且推杆4可在抬杆1上前后滑动。图2为可调式担架处在上坡时状态。在刚上坡时,床身2随抬杆1角度变化,伤病患者的重心相对连接点产生力矩,使床身2有回复水平的趋势,可以减小救护人员操作的力度。此时,将推杆4上的按钮8按下,拉动拉绳11,弹簧12被压缩,销钉13被拉出销钉孔,推杆4可以在抬杆1上前后滑动,通过扁形连杆3传递推力,并在重心产生的回复力矩辅助下,调整床身2至水平。松开按钮8,销钉12在弹簧弹力作用下插入抬杆1上的销钉孔,使推杆4不能移动,此时床身2与抬杆1锁死。达到了抬杆1倾斜而床身2保持水平的姿态,无需救援人员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位姿可调式担架,包括抬杆、床身、连杆、推杆、按钮、挡块、限位块、拉绳、弹簧、销钉、轴承、三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抬杆与床身为上下两层,床身位于抬杆下方,抬杆的中间部位固定安装有轴承,床身的中间部位固定安装三角支架,三角支架顶部置有固定轴且向外伸出,与抬杆中间部位的轴承连接;床身和抬杆通过连杆与推杆连接,扁条状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推杆和床身的端部铰接,使床身与抬杆连成一体;推杆两端与抬杆端部连接,推杆上安装有按钮和带弹簧的销钉,调整床身水平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姿可调式担架,包括抬杆、床身、连杆、推杆、按钮、挡块、限位块、拉绳、弹簧、 销钉、轴承、三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抬杆与床身为上下两层,床身位于抬杆下方,抬杆的中间部位固定安装有轴承,床身的中间部位固定安装三角支架,三角支架顶部置有固定轴且向外伸出,与抬杆中间部位的轴承连接;床身和抬杆通过连杆与推杆连接,扁条状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推杆和床身的端部铰接,使床身与抬杆连成一体;推杆两端与抬杆端部连接,推杆上安装有按钮和带弹簧的销钉,调整床身水平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姿可调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抬杆为两根方杆,在两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文杰卞翔覃琨徐婷周泉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