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员负压隔离式充气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6055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式充气担架,包括舱盖和舱底通过防水拉链构成密闭舱体,其特征是:所述舱盖内腔通过若干个纵向拉筋分隔成若干个充气单元,所述每个充气单元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单向阀和排气单向阀,所述舱盖的一端设有进气公共气道,舱盖的另一端设有排气公共气道,所述进气公共气道通过进气单向阀与每个充气单元的一端连接,排气公共气道通过排气单向阀与每个充气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公共气道与舱盖侧壁的进气阀连接,排气公共气道与舱盖侧壁的排气阀连接。有益效果:拱形气囊式舱盖设计多个充气单元,每个充气单元由单向阀与公共气道连通,避免某个充气单元漏气影响整个拱形气囊式舱盖支撑。(*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式充气担架
技术介绍
目前,负压隔离装置内部支撑结构主要有如下两大类一是帐篷杆式结构,优点是重量较轻,能够折叠;缺点是附件过多,操作复杂,稳定性差。二是板式支撑结构,选材包括塑料、铝合金与不锈钢等,优点是耐负压等级高,舱体不易变形,尺寸稳定性好;缺点是一般不能折叠,重量较大,储运不便。另外,负压隔离装置现有的操作手孔设计以手套式为主,为装置内的患者输氧或输液,需在墙体上设计专门的通道。(专利号ZL200820141696. X)申请人公开了一种充气式负压隔离装置,包括般盖和舱底,其特征是舱盖和舱底展开后形成一个密闭般体,舱体通过舱盖上的气柱与舱底的气垫支撑成形,并采用防水拉链开启与闭合;所述舱盖上设有若干透明视窗,透明视窗上安装有操作手孔。所述密闭舱体为一体式或分体式结构。所述一体式结构,密闭舱体为双层或多层材料,内部设计有形成气柱或气垫的气道。所述分体式结构,密闭舱体为单层或多层材料,内部未设计气道,通过内部独立的气柱与气垫支撑成形。所述气柱由若干平行的拱形气柱通过一条直形气柱贯通连接并固定。所述气垫由若干平行于气垫面的长直形气柱构成或由若干垂直于床垫面的短气柱构成。在使用中发现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缺点是,当闭舱体气柱或气垫的气道被扎破出现漏气,该装置则无法使用,往往是关键时刻派不是用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式充气担架,拱形气囊式舱盖设计多个充气单元,每个充气单元由单向阀与公共气道连通,充气时由进气阀进气,通过进气公共气道,然后由进气单向阀进入每个充气单元,排气时由排气阀排气,每个充气单元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单向阀进入排气公共气道,由排气阀排气,避免某个充气单元漏气影响整个拱形气囊式舱盖支撑。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式充气担架,包括气囊式舱盖和气囊式舱底通过防水拉链构成密闭舱体,拱形气囊式舱盖侧壁设有进气阀,排气阀,气囊式舱底一端设有进气阀,排气阀,舱体外壁连接有高效排风过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拱形气囊式舱盖内腔通过若干个纵向拉筋分隔成若干个充气单元, 所述每个充气单元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单向阀和排气单向阀,所述拱形气囊式舱盖的一端设有进气公共气道,拱形气囊式舱盖的另一端设有排气公共气道,所述进气公共气道通过进气单向阀与每个充气单元的一端连接,排气公共气道通过排气单向阀与每个充气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公共气道与拱形气囊式舱盖侧壁的进气阀连接,排气公共气道与拱形气囊式舱盖侧壁的排气阀连接。所述拱形气囊式舱盖拉筋以拱形气囊式舱盖圆心为中心呈放射形设置,拉筋与拱形气囊式舱盖的法线夹角为5-20度。所述气囊式舱底通过若干个纵向拉筋分隔成若干个充气单元,气囊式舱底一端设有进气公共气道,另一端设有排气公共气道,所述进气公共气道通过进气单向阀与每个充气单元一端连接,排气公共气道通过排气单向阀与每个充气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公共气道与气囊式舱底侧壁的进气阀连接,排气公共气道与气囊式舱底侧壁的排气阀连接。有益效果舱盖采用拱形气囊式结构,支撑强度大,避免运输途中瞬间变形舱内产生局部正压现象;拱形气囊式舱盖设计多个充气单元,每个充气单元由单向阀与公共气道连通,充气时由进气阀进气,通过进气公共气道,然后由进气单向阀进入每个充气单元,排气时由排气阀排气,每个充气单元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单向阀进入排气公共气道,由排气阀排气,避免某个充气单元漏气影响整个拱形气囊式舱盖支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前端立体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后端立体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气囊式舱盖2、气囊式舱底3、防水拉链4、舱盖进气阀5、舱盖排气阀6、高效排风过滤系统7、进风口 8、舱盖拉筋9、舱盖充气单元10、舱盖进气单向阀11、舱盖排气单向阀12、舱盖进气公共气道13、舱盖排气公共气道14、舱盖拉筋与拱形舱盖法线夹角15、 舱底进气阀16、舱底排气阀17、舱底拉筋18、舱底充气单元19、舱底进气公共气道20、舱底排气公共气道21、舱底进气单向阀22、舱底排气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详见附图,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式充气担架,包括拱形气囊式舱盖1和气囊式舱底2通过防水拉链3构成密闭舱体,拱形气囊式舱盖1侧壁设有进气阀4,排气阀5,气囊式舱底2 —端设有进气阀15,排气阀16,舱体外壁连接有高效排风过滤系统6与进风口 7,所述拱形气囊式舱盖1内腔通过若干个纵向拉筋8分隔成若干个充气单元9,所述每个充气单元9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单向阀10和排气单向阀11,所述拱形气囊式舱盖1的一端设有进气公共气道12, 拱形气囊式舱盖1的另一端设有排气公共气道13,所述进气公共气道12通过进气单向阀 10与每个充气单元9的一端连接,排气公共气道13通过排气单向阀11与每个充气单元9 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公共气道12与拱形气囊式舱盖1侧壁的进气阀4连接,排气公共气道13与拱形气囊式舱盖1侧壁的排气阀5连接。所述拱形气囊式舱盖拉筋8以拱形气囊式舱盖圆心为中心呈放射形设置,拉筋8与拱形气囊式舱盖1的法线夹角14为5-20度。 所述气囊式舱底2通过若干个纵向拉筋17分隔成若干个充气单元18,气囊式舱底2 —端设有进气公共气道19,另一端设有排气公共气道20,所述进气公共气道19通过进气单向阀 21与每个充气单元18 —端连接,排气公共气道20通过排气单向阀22与每个充气单元18 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公共气道19与气囊式舱底2侧壁的进气阀15连接,排气公共气道 20与气囊式舱底2侧壁的排气阀16连接。工作原理密闭舱体通过拱形气囊式舱盖与气囊式舱底支撑成形,并采用防水拉链开启与闭合,工作时通过高效排风过滤装置使舱内产生负压,空气经进风口进入舱内,高效过滤后从排气口排出。拱形气囊式舱盖采用气囊式结构,支撑强度大,避免运输途中瞬间变形舱内产生局部正压现象;拱形气囊式舱盖,根据成型后的形状,设计了上下两片尺寸不一样,中间热合宽度不一样的拉筋,每条拉筋拱形轴线都有5-20度的夹角,当充气后,形成了尺寸可控的拱形气囊式舱盖,放气后,折叠体积小;拱形气囊式舱盖设计多个充气单元,每个充气单元由单向阀与公共气道连通,充气时由进气阀进气,通过进气公共气道,然后由进气单向阀进入每个充气单元,排气时由排气阀排气,每个充气单元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单向阀进入排气公共气道,由排气阀排气,避免某个充气单元漏气影响整个拱形气囊式舱盖支撑。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式充气担架,包括拱形气囊式舱盖和气囊式舱底通过防水拉链构成密闭舱体,拱形气囊式舱盖侧壁设有进气阀,排气阀,气囊式舱底一端设有进气阀, 排气阀,舱体外壁连接有高效排风过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拱形气囊式舱盖内腔通过若干个纵向拉筋分隔成若干个充气单元,所述每个充气单元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单向阀和排气单向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式充气担架,包括拱形气囊式舱盖和气囊式舱底通过防水拉链构成密闭舱体,拱形气囊式舱盖侧壁设有进气阀,排气阀,气囊式舱底一端设有进气阀,排气阀,舱体外壁连接有高效排风过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拱形气囊式舱盖内腔通过若干个纵向拉筋分隔成若干个充气单元,所述每个充气单元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单向阀和排气单向阀,所述拱形气囊式舱盖的一端设有进气公共气道,拱形气囊式舱盖的另一端设有排气公共气道,所述进气公共气道通过进气单向阀与每个充气单元的一端连接,排气公共气道通过排气单向阀与每个充气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公共气道与拱形气囊式舱盖侧壁的进气阀连接,排气公共气道与拱形气囊式舱盖侧壁的排气阀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名玺田丰刘圣军张彦军杜振杰谢新武杨健田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