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30677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包括电机、托盘输送装置、气缸、气动挡板、吸取装置、负压吸盘、气压分配管、伸缩杆、滑动轨道、视频检测装置和激光测距装置;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由电机驱动,气动挡板及其驱动气缸位于托盘输送装置下;视频检测装置与激光测距装置共同配置于吸取装置上,所述的吸取装置设置有气压分配管,负压吸盘通过气压分配管与气源及控制装置连接;吸取装置顶部连接平移架,平移架与设置于机架上的滑动轨道配合,实现吸取装置的平移运动;所述的伸缩杆对角安装于吸取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平移与垂直升降机构有机结合,使抓取装置和托盘输送装置配合实现了滑片配载及托盘输送的连续动态同步完成。(*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物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物流中,货物装运多以托盘为载体,能够提高装卸搬运的效率,同时可以减少在装卸、搬运及运输过程中的货物损伤,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然而,由于托盘体积和重量的原因,其本身需占用运输空间,浪费运能,从而加大了物流成本。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种采用滑片一托盘组合的集装运输模式,即在货物和托盘之间增加一个滑片,滑片略大于托盘边缘。在货物装卸过程中,叉车携载滑片推拉器同时工作,在叉车插起托盘的同时,滑片推拉器同时夹住滑片,利用滑片和货物之间的摩擦力,将货物和滑片推入货物集装位置或者拉入托盘中,从而完成装卸作业。滑片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大大节省了空间和运能。然而目前将滑片配载到托盘上都是靠人工方式完成的,工作效率较低,而且不利于连续自动化作业。因此,研发一种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是现代物流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的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电机、托盘输送装置、气缸、气动挡板、吸取装置、负压吸盘、气压分配管、伸缩杆、滑动轨道、视频检测装置和激光测距装置;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由电机驱动,气动挡板及其驱动气缸位于托盘输送装置下;视频检测装置与激光测距装置共同配置于吸取装置上,所述的吸取装置设置有气压分配管,负压吸盘通过气压分配管与气源及控制装置连接;吸取装置顶部连接平移架,平移架与设置于机架上的滑动轨道配合,实现吸取装置的平移运动;所述的伸缩杆对角安装于吸取装置上。本技术将平移与垂直升降机构有机结合,使抓取装置和托盘输送装置配合实现了滑片配载及托盘输送的连续动态同步完成。不仅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而且占地空间较小,造价成本低廉,便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之左视图;图3为图1之俯视图;图中1-驱动电机,2-托盘输送装置,3-气缸,4-气动挡板,5-吸取装置,6-负压吸盘,7-气压分配管,8-伸缩杆,9-滑动轨道,10-视频检测装置,11-激光测距装置,12-托盘,13-滑片垛,14-机架,15-滑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如图广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机1、托盘输送装置2、气缸3、气动挡板4、吸取装置5、负压吸盘6、气压分配管7、伸缩杆8、滑动轨道9、视频检测装置10和激光测距装置11 ;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2由电机1驱动,气动挡板4及其驱动气缸3位于托盘输送装置2下;视频检测装置10与激光测距装置11共同配置于吸取装置5上,所述的吸取装置5 设置有气压分配管7,负压吸盘6通过气压分配管7与气源及控制装置连接;吸取装置5顶部连接平移架,平移架与设置于机架14上的滑动轨道9配合,实现吸取装置5的平移运动; 所述的伸缩杆8对角安装于吸取装置5上。所述的负压吸盘6设置于吸取装置5的中心及四周且均勻分布。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2为链条式输送装置。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2前端设置检测开关。所述的伸缩杆8为气缸式伸缩杆。所述的机架14上对应托盘配载滑片位置处设置位置检测开关。所述的机架14底部设置可限位的移动滚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在吸取装置5上的负压吸盘6旁边设置的视频检测装置10与激光测距11装置,前者用于检测滑片的有无,后者检测负压吸盘6到滑片垛13顶面间的距离,从而计算并控制伸缩杆8的伸缩长度,以便实现对滑片15的动态吸取或释放。机架14顶部的滑动轨道9设置于吸取装置5上方两侧,带动吸取装置5平行滑动,伸缩杆8带动整个吸取装置5 上下移动,实现吸取、移动及放置滑片的动作。本技术的工作过程首先将吸取装置5起始工作点设置于滑片垛13正上方。当控制系统接到需要对托盘12配载滑片15的命令时,系统启动视频检测装置10,检测吸取装置5下方是否放置有滑片,同时激光测距装置11测量负压吸盘6与滑片垛13顶面之间的距离;确认有滑片且测知与负压吸盘6的距离后,启动电机1,托盘输送装置2将托盘12向前输送;因在托盘输送装置2前端安装有检测开关,使得托盘经过后,系统控制伸缩杆8伸长指定的距离,使吸取装置5向下移动至负压吸盘6刚好与最顶上的滑片紧密接触;此时气压分配管7将控制气压传递至负压吸盘6并使滑片15被吸住。此时伸缩杆8收缩,吸取装置5回位,滑动轨道 9带动吸取装置5向托盘输送装置2正上方移动;与此同时,当托盘输送装置2向配载滑片位置移动,当经过托盘配载滑片处的位置检测开关时,气缸3带动气动挡板4上升,挡住托盘输送装置2使之停止传动,刚好处于吸取装置5的下方;伸缩杆8再次伸长使吸取装置5 下降,负压吸盘6释放滑片13至托盘12上;伸缩杆8回缩,吸取装置5通过滑动轨道9返回初始位置,同时气缸3带动气动挡板4下降,电机1驱动托盘输送装置2将带有滑片13 的托盘12运送到下游输送设备上。本技术的特点1、本技术将平移与垂直升降机构有机结合,使抓取装置和托盘输送装置配合4实现了滑片配载及托盘输送的连续动态同步完成。2、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可灵活配置于各输送设备之间,有效提高货运托盘替载滑片物流模式的运作效率。3、本技术占地空间较小,造价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与应用。权利要求1.一种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包括电机(1)、托盘输送装置(2)、气缸(3)、气动挡板(4)、吸取装置(5)、负压吸盘(6)、气压分配管(7)、伸缩杆(8)、滑动轨道 (9)、视频检测装置(10)和激光测距装置(11),其特征是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2)由电机 (1)驱动,气动挡板(4)及其驱动气缸(3)位于托盘输送装置(2)下;视频检测装置(10)与激光测距装置(11)共同配置于吸取装置(5)上,所述的吸取装置(5)设置有气压分配管(7), 负压吸盘(6 )通过气压分配管(7 )与气源及控制装置连接;吸取装置(5 )顶部连接平移架, 平移架与设置于机架(14)上的滑动轨道(9)配合,实现吸取装置(5)的平移运动;所述的伸缩杆(8 )对角安装于吸取装置(5 )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负压吸盘(6)设置于吸取装置(5)的中心及四周且均勻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2)为链条式输送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2)前端设置检测开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伸缩杆(8)为气缸式伸缩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机架(14)上对应托盘配载滑片位置处设置位置检测开关。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机架(14)底部设置可限位的移动滚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包括电机、托盘输送装置、气缸、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货物转运托盘替载滑片自动配载装置,包括电机(1)、托盘输送装置(2)、气缸(3)、气动挡板(4)、吸取装置(5)、负压吸盘(6)、气压分配管(7)、伸缩杆(8)、滑动轨道(9)、视频检测装置(10)和激光测距装置(11),其特征是:所述的托盘输送装置(2)由电机(1)驱动,气动挡板(4)及其驱动气缸(3)位于托盘输送装置(2)下;视频检测装置(10)与激光测距装置(11)共同配置于吸取装置(5)上,所述的吸取装置(5)设置有气压分配管(7),负压吸盘(6)通过气压分配管(7)与气源及控制装置连接;吸取装置(5)顶部连接平移架,平移架与设置于机架(14)上的滑动轨道(9)配合,实现吸取装置(5)的平移运动;所述的伸缩杆(8)对角安装于吸取装置(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嵘唐立生彭连生陈晓伟戴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