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插头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27401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双插头切换装置。双插头切换装置包含第一插头、第二插头及切换单元。第一插头包含至少一孔洞。于收纳状态下,第二插头相对应地插入该至少一孔洞内,此时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均未电导通。于第一使用状态下,第二插头脱离该至少一孔洞且显露于双插头切换装置之外,此时切换单元电导通第二插头。于第二使用状态下,第一插头伸出于双插头切换装置之外,并由第二插头抵住第一插头,致使第一插头无法退回双插头切换装置内,此时切换单元电导通第一插头。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者不需额外再随身携带不同种类的插头,使用也较为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 技术与插头(plug)有关,特别地,关于一种能够方便使用者随身收纳及携带的双插头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由于世界上许多不同的地区或国家所使用的市电具有不同大小的电压,而其所采用的插头及插座的组合亦不尽相同。对于经常到世界各国旅游或出差的商务人士而言,由于必须时常对其随身携带的手机、笔记型电脑及相机等电子装置进行充电的动作,因此,将两种或多种不同规格的插头整合在一起的双用或多用插头装置便应运而生。 由于一般大众出国的机会日益频繁,所以这些能够同时适用于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双用或多用插头装置便相当受到消费者欢迎。请参照图1,图1绘示中国台湾公告第269751号专利所揭露的一种习知的电源可互换插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然而,此种电源可互换插头装置最大的缺点在于当使用者每次要更换不同种类的插头时,均要先从装置本体B上将原来的插头取下,再将另一种插头安装于装置本体B上,对使用者而言相当不便,并且除了装置本体B外,使用者还要额外随身携带其他不同种类的插头P1、P2或P3以依照实际需求进行插头的更换,不仅相当麻烦且容易遗失。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双插头切换装置,以有效地解决先前技术中所遭遇到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揭露一种双插头切换装置。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双插头切换装置包含第一插头、第二插头及切换单元。第一插头包含至少一孔洞。切换单元耦接至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双插头切换装置具有收纳状态、第一使用状态及第二使用状态。于收纳状态下,第二插头相对应地插入该至少一孔洞内,此时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均未电导通。于第一使用状态下,第二插头脱离该至少一孔洞且显露于双插头切换装置之外,此时切换单元电导通第二插头。于第二使用状态下,第一插头伸出于双插头切换装置之外,并由第二插头抵住第一插头,使得第一插头无法退回双插头切换装置内,此时切换单元电导通第一插头。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插头切换装置进一步包含壳体,第一插头可移动地连接设置于壳体上,第二插头可旋转地连接设置于壳体上。进一步地,壳体包含彼此相连的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于收纳状态下,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分别用以容置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第二插头的插脚平行地插设于第一插头的至少一孔洞内。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插头切换装置,于收纳状态下,第一插头往双插头切换装置的外部移动,致使第二插头的插脚逐渐脱离第一插头的至少一孔洞。进一步地,当第二插头完全脱离第一插头的至少一孔洞后,第二插头向上旋转以使得第二插头的插脚显露于双插头切换装置之外,并且第一插头抵住向上旋转后的第二插头,致使双插头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或者进一步地,当第一插头伸出于双插头切换装置之外后,第二插头的插脚抵住第一插头,致使第一插头无法退回双插头切换装置内,此时双插头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插头切换装置,于第一使用状态或第二使用状态下,电导通的第二插头或第一插头用以插至插座,并自插座获得交流电源。于实际应用中,双插头切换装置可进一步包含耦接至切换单元的电路,用以透过切换单元自电导通的第二插头或第一插头接收交流电源,并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进一步地,电路耦接至至少一电子装置,电路提供直流电源给至少一电子装置。此外,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可选自美国规格插头、欧洲规格插头及澳洲规格插头其中之二。 相较于先前技术,当使用者实际使用根据本技术的双插头切换装置时,由于两个插头均设置于双插头切换装置上,使用者仅需手动将两个插头的位置移动至不同的使用状态下,切换单元即会自动地电导通欲使用的插头,对于使用者而言,不需额外再随身携带其他不同种类的插头,使用较为方便,故该双插头切换装置相当具有市场上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绘示中国台湾公告第269751号专利所揭露的一种习知的电源可互换插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双插头切换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图3绘示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的双插头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绘示壳体包含彼此相连的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的示意图。图5绘示处于收纳状态下的双插头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绘示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的双插头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提出一种双插头切换装置。顾名思义,该双插头切换装置包含具有不同规格的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本技术的双插头切换装置具有收纳状态、第一使用状态及第二使用状态。请参照图2及图3,图2及图3分别绘示此实施例的双插头切换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及结构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双插头切换装置2包含壳体20、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切换单元SW及电路23。其中,第一插头21具有两支插脚214,第二插头22具有两支插脚220。切换单元SW分别耦接至第一插头21及第二插头22 ;电路23耦接至切换单元SW。此外,电路23利用连接单元DC输出直流电。连接单元DC所输出的直流电压可以是5伏特或12伏特,但不以此为限。需说明的是,图3所绘示的双插头切换装置 2是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切换单元SW将会电导通第二插头22。其中,壳体20的形状及大小并无特定的限制,视产品的实际设计及使用上之需求而定,而壳体20的材质一般以绝缘材料构成。至于切换单元SW则可以是开关元件,用以在第二使用状态或第一使用状态下,选择性地电导通第一插头21或第二插头22,使得第一插头21或第二插头22能够插入至其相对应的插座中正常使用,以自插座获得交流电源。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插头21可移动地连接设置于壳体20上,第二插头22可旋转地连接设置于壳体20上。第一插头21包含两个孔洞210。实际上,由于第一插头21的两个孔洞210用以供第二插头22的两支插脚220插入之用,故第一插头21的两个孔洞210 的形状及大小对应于第二插头22的两支插脚220的形状及大小,但不以此为限。至于第一插头21的孔洞210的数目及位置则对应于第二插头22的插脚220的数目及位置。举例而言,若第二插头22总共包含两支插脚,则第一插头21将会包含对应于该两支插脚的两个孔洞;若第二插头22总共包含三支插脚,则第一插头21将会包含对应于该三支插脚的三个孔洞,依此类推。值得注意的是,图3所绘示的第一插头21及第二插头22分别是欧规插头及美规插头,但本技术并不以此实施例为限。实际上,第一插头21及第二插头22只要分别是两种具有不同规格的插头即可。举例而言,第一插头21可以是美规插头且第二插头22可以是澳洲规格插头;抑或第一插头21可以是日规插头且第二插头22可以是美规插头,并无特定之限制于此实施例中,电路23可以是配适器(adapter),用以透过切换单元SW自电导通的第二插头22或第一插头21接收交流电源,并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后,利用连接单元DC输出直流电。如图4所示,壳体20包含彼此相连的第一容置空间200与第二容置空间202。于实际应用中,由于壳体20的第一容置空间200与第二容置空间202分别用以容置第一插头 21与第二插头22,故其形状及大小将会分别对应于第一插头21与第二插头22的形状及大小。请参照图5,图5绘示处于收纳状态下的双插头切换装置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插头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插头,包含至少一孔洞;第二插头;以及切换单元,耦接至该第一插头及该第二插头;其中,于收纳状态下,该第二插头相对应地插入该至少一孔洞内,此时该第一插头与该第二插头均未电导通;于第一使用状态下,该第二插头脱离该至少一孔洞且显露于该双插头切换装置之外,此时该切换单元电导通该第二插头;于第二使用状态下,该第一插头伸出于该双插头切换装置之外,并由该第二插头抵住该第一插头,使得该第一插头无法退回该双插头切换装置内,此时该切换单元电导通该第一插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基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