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世昌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的绕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1629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的绕线方法,属于电子类,主要通过特定的方式将线材卷绕于环体上,其将四种不同颜色的第一及第二线材组分别环绕于环体的上、下半部面积以形成第一、第二输入端线材及第一、第二输出端线材,之后再将第一及第二输入端线材各别作相对应的缠绕,第一及第二输出端线材同理,此后再将所属于第三输入端线材的特定输入端线材与所属第三输出端线材的特定输出端线材进行卷绕及排列移位以形成第四输入及输出端线材,而藉此达到得以使磁阻抗降低而更适用于高频讯号用的实用进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类,为提供一种,尤指一种得以使磁阻抗降低而更适用于高频讯号用的。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传输线变压器利用传输线和变压器的原理所制成的一种阻抗变压器, 而所述的阻抗变压器被一般业界称为传输线的分布参数电路和被称为线圈的集中参数电路的组合,简单说即在于将传输线绕在高导磁率低损耗磁芯上所构成的一种变压器,举例来说,目前的一般网络变压器的制作方法藉由四种不同颜色的线材于大约于中段处先行相互卷绕,而再环绕于环型铁氧体磁芯(Ferrite core)上,且环绕一定的圈数,而环绕大约为环型铁氧体磁芯的180 270度之间,此绕线方式延用了多年,且制作简易,现行一般使用于以太网络lO/lOOBase-T或lOOOBase-T的信号传送或接收。然后此行之有年的绕线方式因采人工绕线,因此较难控制其绕线的稳定性,且因制作简易,使得生产时,变压器的特性与质量较不稳定,且若必须达到更高的传输速率时,则无法实现讯号传输的要求。而现今科技日新月异,市场上生产网络用RJ连接器的厂商,无不卯足全力开发 10G信号传输用RJ连接器,但是基于传统网络信号传输用变压器的制作方式,皆为绕线于环型铁氧体磁芯上,而前述方法已说明已有方式制作的变压器,无法应用于较高频率,故现在已开发出此类10G信号传输用的RJ连接器的制造商,利用传输线对于高频信号的集肤效应,特地运用2条并绕4色绞线缠绕数圈于两孔式环型铁氧体磁芯,或绕线于传统环型铁氧体磁芯上。然而上述运用2条并绕4色绞线缠绕数圈于两孔式环型铁氧体磁芯或绕线于传统环型铁氧体磁芯上的技术于使用时,为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因为人工绕线,故工艺与质量稳定性皆须小心控制,致使生产时,较难得到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已有绕线技术所存在的因为人工绕线,故工艺与质量稳定性皆须小心控制,致使生产时,较难得到产品的良率的问题,藉由特定的方式将线材卷绕于环体上,以达到高质量稳定性,且产品较能达到高良率性,并使阻抗降低而更适用于高频讯号。为达上述优势,本专利技术主要绕线步骤首先取四种不同颜色的线材,并将其并列后开始绞绕,以将中间段绞绕成一起以形成一第一线材组,而第一线材组两端分别设有各四条线材的第一输入端线材及第一输出端线材,另外,再取另外四种不同颜色的线材,并将其并列后开始绞绕,以将中间段绞绕成一起以形成一第二线材组,而第二线材组两端分别设有各四条线材的第二输入端线材及第二输出端线材,此后再取一环体将第一线材组环绕其环体的上半部面积(约180度),第二线材组环绕其环体的下半部面积(约180度),完成上述动作后再将环体裸露第一及第二输入端线材的侧边处将第一输入端线材与第二输入端线材的各该线材将其作相对应绞绕、并将相互绞绕的线材排列以形成第三输入端线材,而环体另一侧则将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的各该线材将其作相对应绞绕、并将相互绞绕的线材排列以形成第三输出端线材,完成上述动作后再将第三输入端线材的其中一条输入端线材与第三输出端线材的其中一条输出端线材进行卷绕,并且将其它线材挪移排列以形成三条第四输入端线材,而另一侧的第三输出端线材则将其中一条输出端线材与第三输入端线材的其中一条输入端线材进行卷绕,并将其它线材挪移排列以形成三条第四输出端线材, 藉此即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法为(a)将四种不同颜色的线材先行卷绕成型为一具第一输入端线材及第一输出端线材的第一线材组,并将其环绕该环体的上半部面积;(b)将四种不同颜色的线材先行卷绕成型为一具第二输入端线材及第二输出端线材的第二线材组,并将其环绕该环体的下半部面积;(C)将环体一侧的第一输入端线材与第二输入端线材的各该线材将其作相对应绞绕、 并将相互绞绕的线材排列以形成第三输入端线材;(d)将环体另一侧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的各该线材将其作相对应绞绕、并将相互绞绕的线材排列以形成第三输出端线材;(e)将所属于第三输入端线材的特定输入端线材与所属第三输出端线材的特定输出端线材进行卷绕及排列移位以形成第四输入端线材;(f)将所属于第三输出端线材的特定输出端线材与所属第三输入端线材的特定输入端线材进行卷绕及排列移位以形成第四输出端线材。其中该环体为环型铁氧体磁芯(Ferrite core);其中该第四输入端线材进一步为三条分别经混合卷绕的线材所构成; 其中该第四输出端线材进一步为三条分别经混合卷绕的线材所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线材组及第二线材组彼此之间的重复交互相互缠绕、并改变其缠绕位置,俾使得最后环体为具有高质量稳定性、高良率,且得以使阻抗降低而更适用于高频讯号的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绕法动作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绕法动作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绕法动作示意图三。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绕法动作示意图四。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绕法动作示意图五。图7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绕法动作示意图六。图8为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绕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的绕线方法步骤如下(a)将四种不同颜色的线材先行卷绕成型为一具第一输入端线材及第一输出端线材的第一线材组,并将其环绕该环体的上半部面积;(b)将四种不同颜色的线材先行卷绕成型为一具第二输入端线材及第二输出端线材的第二线材组,并将其环绕该环体的下半部面积;(c)将环体一侧的第一输入端线材与第二输入端线材的各该线材将其作相对应绞绕、 并将相互绞绕的线材排列以形成第三输入端线材;(d)将环体另一侧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的各该线材将其作相对应绞绕、并将相互绞绕的线材排列以形成第三输出端线材;(e)将所属于第三输入端线材的特定输入端线材与所属第三输出端线材的特定输出端线材进行卷绕及排列移位以形成第四输入端线材;(f)将所属于第三输出端线材的特定输出端线材与所属第三输入端线材的特定输入端线材进行卷绕及排列移位以形成第四输出端线材。另外,各线材所环绕的环体为环型铁氧体磁芯(Ferrite core)。如附图2至附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绕法动作示意图,同时配合图中可清楚看出,根据上述的步骤流程,此段作更详细的说明;首先将由四条不同颜色的线材将其相互卷绕而成一第一线材组1,且第一线材组1的两端分别形成各四条的第一输入端线材101、102、103、104及第一输出端线材111、112、113、114,而后再将由四条不同颜色的线材将其相互卷绕而成一第二线材组2,且第二线材组2的两端分别形成各四条的第二输入端线材201、202、203、204及第二输出端线材211、212、213、214 (如附图2、附图3),此后再将第一线材组1及第二线材组2分别绕于环体的上半部面积及下半部面积,并且将第一输入端线材101、102、103、104、第一输出端线材111、112、113、114、第二输入端线材201,202, 203、204及第二输出端线材211、212、213、214拉出环体外(如附图4、附图5),此后再将第一输入端线材101与第二输入端线材201相互缠绕形成第三输入端线材301、第一输入端线材 102与第二输入端线材202相互缠绕形成第三输入端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环体上绕线的主要步骤为:(a)将四种不同颜色的线材先行卷绕成型为一具第一输入端线材及第一输出端线材的第一线材组,并将其环绕该环体的上半部面积;(b)将四种不同颜色的线材先行卷绕成型为一具第二输入端线材及第二输出端线材的第二线材组,并将其环绕该环体的下半部面积;(c)将环体一侧的第一输入端线材与第二输入端线材的各该线材将其作相对应绞绕、并将相互绞绕的线材排列以形成第三输入端线材;(d)将环体另一侧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的各该线材将其作相对应绞绕、并将相互绞绕的线材排列以形成第三输出端线材;(e)将所属于第三输入端线材的特定输入端线材与所属第三输出端线材的特定输出端线材进行卷绕及排列移位以形成第四输入端线材;(f)将所属于第三输出端线材的特定输出端线材与所属第三输入端线材的特定输入端线材进行卷绕及排列移位以形成第四输出端线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冠雄
申请(专利权)人:邱世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