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65812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1 09:15
一种电源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电源连接组件,包含一绝缘本体与正、负极端子,正、负极端子设于绝缘本体内;一正极连接组件,包含一正极缆线与一正极连接件,正极缆线电性连接于正极连接件与正极端子之间;以及一负极连接组件,包含一负极缆线与一负极连接件,负极缆线电性连接于负极连接件与负极端子之间。藉由正、负端子分别通过正、负极缆线的分流设计,以避免走线热集中且有助于散热的目的。

Power connector structure

Including a power supply connector structure: a power supply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es an insulating body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minals,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minals arrang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a cathode connection component comprises an anode and a cathode cable connector, the positive cabl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cathode connector and the positive terminal; and a the anode connection assembly includes a cathode and a cathode cable connector, anode cabl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anode and the cathode terminal connections between. By dividing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minals through the shunt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ables, the purpose of avoiding the heat concentration of the line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is avo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有关,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如应用于笔记型电脑等携带型装置的电源连接器,可通过如焊脚直接焊接于携带型装置的主机板上、或是藉由缆线连接如ATX规格的连接器插头,以便于延伸并插接至设于携带型装置的主机板上的连接器插座。而在考量电源连接器在运作上所产生的热量及其安全性等问题,故一般适用于供给较大电流的场合时,多是采用后。由于传统以缆线连接的方式,是将电源连接器的正、负极皆通过同一条缆线进行连接,并藉由缆线中的多个线芯分别对应正、负极端子,以连接至同一连接器插头上,再藉由该连接器插头上的多个针脚(pin)定义正、负极后而分别对应。因此,该缆线在传输电流时容易因线芯数量过多且集中,而导致不易散热与发热量提升等问题,必须采用能承受较大热阻的材质、或增加其线芯的线径来加以改善,但同时也容易造成成本上的增加、线材不易安装于薄型化携带型装置等问题,甚而影响产品在使用上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结构,其是通过二缆线分别对应正极与负极,使得电源连接器的正、负极能分别由一缆线连接,以达到电源的正、负极走线的分流设计。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结构,其是可进一步通过增设的信号线配置于任一缆线中,使得上述二缆线在线芯的数量上不相等,进而在与系统连接时提供防呆作用,尤其是应用于直流电源(DC)的场合上。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结构,其包括:一电源连接组件,包含一绝缘本体、以及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一正极端子与一负极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接端、以及一与该插接端相背对的连接端,该正、负极端子由该插接端内延伸至该连接端;一正极连接组件,包含一正极缆线、以及一电性连接至该正极缆线一端的正极连接件,且该正极缆线另一端由该连接端电性连接至该正极端子上;以及一负极连接组件,包含一负极缆线、以及一电性连接至该负极缆线一端的负极连接件,且该负极缆线另一端由该连接端电性连接至该负极端子上。上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本体的插接端朝向该绝缘本体内凹入一插孔,而该正、负极端子即位于该插孔内。上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本体的连接端上设有分别对应该正、负极端子的正极端子插孔与负极端子插孔,且该正、负极端子由该插孔组入而分别使其末端由该正、负极端子插孔延伸而出。上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中该插孔内突设至少一防呆肋。上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中于该正极缆线与该正极端子作电性连接的部位上设有正极包覆件,且于该负极缆线与该负极端子作电性连接的部位上设有负极包覆件。上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中该正极缆线包含多个正极线芯,并由一正极束管包覆于外而束成一捆,而该负极缆线亦包含多个负极线芯,并由一负极束管包覆于外而束成一捆。上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本体更包含至少一信号端子,该信号端子末端电性连接至少一信号线,该信号线配置于该正、负极缆线任一者之中。上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中该正、负极连接件所对应的脚位数量至少相差一脚位。上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中于该信号线与该信号端子作电性连接的部位上设有信号包覆件。上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中该正、负极包覆件与该信号包覆件皆为热缩套膜。上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中该正、负连接件皆为一公端连接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电源连接组件1绝缘本体10插接端100连接端101插孔102防呆肋103正极端子插孔104负极端子插孔105信号端子插孔106正极端子11负极端子12信号端子13信号线130信号包覆件131正极连接组件2正极缆线20正极线芯200正极束管201正极包覆件202正极连接件21负极连接组件3负极缆线30负极线芯300负极束管301负极包覆件302负极连接件3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进一步揭露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立体组合示意图、以及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电源连接组件1、一正极连接组件2、以及一负极连接组件3;其中:该电源连接组件1可为一公端插头、或为母端插座。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该电源接接组件1为一母端插座,并包含一绝缘本体10、一正极端子11、以及一负极端子12;该绝缘本体10具有一用以供相对连接器(如公端插头,图略)作对应的插接端100、以及一供上述正、负极连接组件2、3作电性连接的连接端101,而连接端101与该插接端100相背对,且该插接端100朝向绝缘本体10内凹入一插孔102,而正、负极端子11、12即设于该插孔102内,并由该绝缘本体10的插接端100延伸至连接端101外,以供前述相对连接器插入后能与该正、负端子11、12作电性连接。此外,该插孔102内亦可进一步突设至少一防呆肋103,以作为所述相对连接器插接时的防呆效果。更详细地,该绝缘本体10的连接端101上可设有分别对应正、负极端子11、12的正极端子插孔104与负极端子插孔105,且正、负极端子11、12可由插孔102组入而分别使其末端由该正、负极端子插孔104、105延伸而出,进而供上述正、负极连接组件2、3作电性连接。本技术主要是将上述正、负极端子11、12分别由正极连接组件2与负极连接组件3连接,以使正、负极端子11、12在电源走线上采分流设计,进而解决热集中等问题并有助于散热。其中,该正极端子2包含一正极缆线20与一正极连接件21,该正极缆线20电性连接于正极连接件21与正极端子11之间,即正极缆线20的一端电性连接至正极连接件21上、另一端朝向绝缘本体10的连接端101而电性连接至正极端子11上;而该负极连接组件3亦包含一负极缆线30与一负极连接件31,该负极缆线30电性连接于负极连接件31与负极端子12之间,即负极缆线30的一端电性连接至负极连接件31上、另一端朝向绝缘本体10的连接端101而电性连接至负极端子12上。更进一步地,该正极缆线20包含多个正极线芯200,并由一正极束管201包覆于外而束成一捆,而该负极缆线30亦包含多个负极线芯300,并亦由一负极束管301包覆于外而束成一捆,并使各正、负极线芯200、300分别电性连接至正、负连接件21、31上。该正、负连接件21、31皆可为一公端连接器,如ATX规格,以便于分别插接至一主机板3上的正极插槽30与负极插槽31,即如图4所示。再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亦可应用于具有信号传输的场合上,即该绝缘本体10还包含一信号端子13,该信号端子13亦设于绝缘本体10的插孔102内,并可介于正、负极端子11、12之间,且于绝缘本体10的连接端101上亦设有对应该信号端子13的信号端子插孔106,信号端子13可由插孔102组入而使其末端由该信号端子插孔106延伸而出,并电性连接一信号线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源连接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源连接组件,包含一绝缘本体、以及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一正极端子与一负极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接端、以及一与该插接端相背对的连接端,该正、负极端子由该插接端内延伸至该连接端;一正极连接组件,包含一正极缆线、以及一电性连接至该正极缆线一端的正极连接件,且该正极缆线另一端由该连接端电性连接至该正极端子上;以及一负极连接组件,包含一负极缆线、以及一电性连接至该负极缆线一端的负极连接件,且该负极缆线另一端由该连接端电性连接至该负极端子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源连接组件,包含一绝缘本体、以及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一正极端子与一负极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接端、以及一与该插接端相背对的连接端,该正、负极端子由该插接端内延伸至该连接端;一正极连接组件,包含一正极缆线、以及一电性连接至该正极缆线一端的正极连接件,且该正极缆线另一端由该连接端电性连接至该正极端子上;以及一负极连接组件,包含一负极缆线、以及一电性连接至该负极缆线一端的负极连接件,且该负极缆线另一端由该连接端电性连接至该负极端子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插接端朝向该绝缘本体内凹入一插孔,而该正、负极端子即位于该插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连接端上设有分别对应该正、负极端子的正极端子插孔与负极端子插孔,且该正、负极端子由该插孔组入而分别使其末端由该正、负极端子插孔延伸而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插孔内突设至少一防呆肋。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贵达
申请(专利权)人: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