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间各异模糊核三维运动去模糊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经典成像模型下相机具有一些固有局限性,如受限于帧率。常规视频摄像机的帧率仅有30帧每秒,这将极大的限制对高速运动场景的采集。因而,研究基于相机阵列的计算传感机制,突破单相机的低帧率局限性,以实现高时间分辨率的动态场景采集在计算摄像学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Wilburn等人首创搭建了 52个紧密排列相机组成的大规模相机阵列。所有相机在时间轴上进行间插短曝光采集,从而近似一个单视角的高速相机。该工作是基于低速相机阵列研究高质量场景采集的先驱性研究,N个相机组成的相机阵列能够将时间采样率提高到原来低速相机的N倍。但其受限于如下三点(1)单视角,(2)短曝光,这要求强场景光照,否则采集图像的信噪比将受到极大影响,(3)受限于不同相机的视角视差校正算法,仅适用于小景深近似平面场景或者远距离近似平面场景。Agrawal等人提出了基于多相机编码曝光采样的计算传感方法来克服上述研究的短曝光局限性,其使用N个相机同样能够将时间采样率提高N倍,但同时能够获得上述相机阵列方法N/2倍的进光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间各异模糊核三维运动去模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根据三维运动跟踪的结果,在成像曝光时间内得到时域上帧率为N倍的运动模型集合,N为相机个数;步骤2,通过插值算法计算出运动模型集合各顶点的连续运动路径;步骤3,统计每个时刻运动模型集合各顶点中的可见顶点;步骤4,计算每个时刻可见的面片集合;步骤5,将计算各可见面片在成像平面上的点扩散函数;步骤6,求解方程Ax=b,其中待求变量x为该成像曝光时间内所有可见的面片的纹理颜色,矩阵A为可见面片的点扩散函数,b为实际采集的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