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炉出钢口挡渣闸阀的滑动水口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3531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转炉出钢口挡渣闸阀的滑动水口砖,属转炉耐火材料,其特征是该上水口砖主要由砖体Ⅰ、钢箍Ⅰ和锆管Ⅰ组成,上滑板砖主要由砖体Ⅱ、钢套Ⅱ、锆板、锆环和锆管Ⅱ组成,该砖体Ⅱ主要由制成一体的上滑板体和偏左上置的上圆锥台体组成,下滑板砖主要由砖体Ⅲ、钢套Ⅲ、锆板、锆环和锆管Ⅲ组成,该砖体Ⅲ主要由制成一体的下滑板体和偏右下置的下圆锥台体组成,下水口砖主要由砖体Ⅳ、钢套Ⅳ和锆管Ⅳ组成,该砖体Ⅳ为外直径呈上大下小的台阶形圆柱体,在砖体Ⅰ、Ⅱ、Ⅲ、Ⅳ上均开设流钢孔,在上水口砖与上滑板砖和下滑板砖与下水口砖的结合面上对应开设以流钢孔为中心的环形槽并均填充耐火泥浆形成密封环,使用寿命长,更换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转炉用耐火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转炉出钢口的滑动水口砖。
技术介绍
转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钢渣是有害的,转炉出钢时应尽可能将钢渣堵在转炉内, 不使钢渣进入钢包中,为此专利技术了滑板挡渣装置“转炉出钢口滑动水口闸阀装置”,中国专利ZL200720036925. 7 ;但该装置中配套的滑动水口砖材质单一,使用寿命短,滑动水口砖的更换频繁,既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又降低了转炉的有效作业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转炉出钢口挡渣闸阀的滑动水口砖,可满足大型 (300吨)转炉大流量的需要,滑动水口砖使用寿命长,有效地降低滑动水口砖的更换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转炉的作业率和安全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用于转炉出钢口挡渣闸阀的滑动水口砖,主要由上水口砖、上滑板砖和下滑板砖、下水口砖组成,上滑板砖固定安装在挡渣闸阀的安装板上,此安装板又固定在出钢口连接板上,上水口砖安装在出钢口连接板上,该上水口砖与上滑板砖采用公母接口相衔接或平面配装并固定连接,上水口砖和上滑板砖固定不动,其上的流钢孔(出钢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下滑板砖固定安装在滑动框上,下水口砖与下滑板砖也采用公母接口相衔接或平面配装并呈固定连接,其上的流钢孔(出钢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在水冷液压缸的带动下,滑动框带着下滑板砖和下水口砖一起作左右滑移,使上滑板砖与下滑板砖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而实现流钢孔的开启与关闭,其特征是该上水口砖主要由砖体I、钢箍I和锆管I组成该砖体I的中段为直径大的圆柱体而上下段均为直径小的圆锥台体,或该砖体I为中段直径大而上下段直径小的双台阶圆柱体,在砖体I的中心开设有流钢孔,在砖体I中段的外周镶套钢箍I,在流钢孔中镶配锆管I,该锆管I的壁厚可为5mm 50mm,在该钢箍I、锆管I与砖体I之间用耐火泥浆层连接,在上水口砖砖体I的下端面上开设以流钢孔为中心的母接口(环形凹面)或下环形槽,该下环形槽以开设 1 3道为佳,该各下环形槽对应与上滑板砖上的各上环形槽相上下叠盖,在空隙中均填充耐火泥浆,形成密封环(圈),防止钢水窜出,此下环形槽也可分别开设在砖体I或锆管I 的下端面上,该下环形槽的载面可为半圆形或扁圆形或矩形或梯形或多边形;该砖体I的中段外直径可为250 500 mm,该砖体I的厚度可为50 150 mm,该砖体I的中段台阶面的单边宽度(即压板槽宽)为10 50 mm,该砖体I上的流钢孔9的直径可为80mm 220mm,(见图3、图4);该上滑板砖主要由砖体II、钢套II、锆板、锆环和锆管II组成,该砖体II主要由制成一体的上滑板体和偏左上置的上圆锥台体组成,该砖体II的下表面为滑动面,该上滑板体可呈长方形或椭圆形或圆形或卵圆形或多边形,该上滑板体尤其以不等边的长八边形为佳,该上滑板体的长度可为400 800 mm、宽度可为230 400 mm而厚度可大于40 mm (含40 mm),在该上滑板砖砖体II上开设流钢孔,且此流钢孔中心线位于上圆锥台体的中心线上,此流钢孔的直径可为80mm 220mm,此流钢孔的中心距离上滑板体的左侧边可为180 400 mm,在该砖体II的上滑板体外周边镶套钢箍II,同时,在该钢箍II的外周和上滑板体的上平面上以及在上圆锥台体的外周镶套一共同的钢套II,在钢箍II、钢套 II与砖体II之间均用耐火泥浆层连接,此钢套II的厚度可为2 6mm,此外,或在该钢箍II 的外周和上滑板体的上平面上以及在上圆锥台体的外周粘贴石棉板或耐火纤维层,在砖体 II的上滑板体的下部(即滑动面上)对应位于流钢孔的外周部位开设凹面槽,该凹面槽可为长圆形或长方形,在此凹面槽中对应镶装锆板,该锆板可为整体的锆板II或分段的锆板I, 或在上滑板体的下部(即滑动面上)对应位于流钢孔的外周部位开设环形槽,在此环形槽中镶装锆环,同时,在砖体II的流钢孔中镶配锆管II,在锆板II、锆板I、锆环、锆管II与砖体 II之间均用耐火泥浆层连接,此外,当上水口砖与上滑板砖之间的结合部为公母接口相衔接时,在砖体II的上圆锥台体的上端部增设公接口,该公接口的高度可为10 30 mm (见图8),当上水口砖与上滑板砖之间的结合部为平面连接时,在砖体II的上圆锥台体的上表面上开设以流钢孔为中心的上环形槽,该上环形槽以开设1 3道为佳,该上环形槽的载面可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半扁圆形或矩形或梯形,即在上水口砖与上滑板砖的结合面上对应开设以流钢孔为中心的环形槽,在此上水口砖与上滑板砖结合面的环形槽中填充耐火泥浆,以形成一道或多道密封环(圈),防止钢水外窜;或该上环形槽分别开设在砖体II和锆管 II的上端面上;该锆管II壁厚均可为5 50mm,锆板I、锆板II的厚度均可为5 40mm ;锆环的厚度可为5 60mm,锆板I的长度和宽度以及锆环的环宽均应大于流钢孔直径15 100 mm,(见图5、6、7、8);该下滑板砖主要由砖体III、钢套III、锆板、锆环和锆管III组成,该砖体III主要由制成一体的下滑板体和偏右下置的下圆锥台体组成,该砖体III的上表面为滑动面,该下滑板体可呈长方形或椭圆形或圆形或卵圆形或多边形,该下滑板体尤其以不等边的长八边形为佳,该下滑板体的长度可为400 800 mm、宽度可为230 400 mm而厚度可大于40 mm (含40 mm),在该砖体III上开设流钢孔,且此流钢孔中心线位于下圆锥台体的中心线上,此流钢孔的直径可为80mm 220mm,此流钢孔的中心距离下滑板体的右侧边可为 180 400 mm,在该砖体III的下滑板体外周边镶套钢箍III,同时,在该钢箍III的外周和下滑板体的下平面上以及在下圆锥台体的外周镶套一共同的钢套III,此钢套III的厚度可为2 6mm,在钢箍III、钢套III与砖体III之间均用耐火泥浆层连接,此外,或在该钢箍III的外周和下滑板体的下平面上以及在下圆锥台体的外周粘贴石棉板或耐火纤维层,在砖体III的下滑板体的上部(即滑动面上)对应位于流钢孔的外周部位开设凹面槽,该凹面槽可为长圆形或长方形,在此凹面槽中对应镶装锆板,该锆板可为整体的锆板II或分段的锆板I,或在此下滑板体的上部(即滑动面上)对应位于流钢孔的外周部位开设环形槽,在此环形槽中镶装锆环,同时,在砖体III的流钢孔中镶配锆管III,在锆板II、锆板I、锆环、锆管III与砖体III之间均用耐火泥浆层连接,此外,当该下滑板砖与下水口砖之间的结合部为公母接口相衔接时, 在砖体III的下圆锥台体的下端部增设公接口,该公接口的高度可为10 30 mm (见图12), 当下滑板砖与下水口砖之间的结合部为平面连接时,在砖体III的下圆锥台体的下表面上开设以流钢孔为中心的下环槽,该下环槽以开设1 3道为佳,该下环槽的载面可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半扁圆形或矩形或梯形,即在下滑板砖与下水口砖的结合面上对应开设以流钢孔为中心的环槽,在此下滑板砖与下水口砖结合面的环槽中填充耐火泥浆,以形成一道或多道密封环(圈),防止钢水外窜;或该下环槽分别开设在砖体III和锆管III的下端面上,该锆管III壁厚均可为5 50mm,锆板I和锆板II的厚度均可为5 40mm,锆环的厚度可为5 60mm,锆板I的长度和宽度以及锆环的环宽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转炉出钢口挡渣闸阀的滑动水口砖,主要由上水口砖(4)、上滑板砖(5)、下滑板砖(6)和下水口砖(7)组成,其特征是:a、该上水口砖(4)主要由砖体Ⅰ(4.1)、钢箍Ⅰ(10)和锆管Ⅰ(11)组成  该砖体Ⅰ(4.1)的中段为直径大的圆柱体而上下段均为直径小的双圆锥台体,或该砖体Ⅰ(4.1)为中段直径大而上下段直径小的双台阶圆柱体,在砖体Ⅰ(4.1)的中心开设有流钢孔9,在砖体Ⅰ(4.1)中段的外周镶套钢箍Ⅰ(10),在流钢孔(9)中镶配锆管Ⅰ(11),在该钢箍Ⅰ(10)、锆管Ⅰ(11)与砖体Ⅰ(4.1)之间用耐火泥浆层连接,在上水口砖4砖体Ⅰ(4.1)的下端面上开设以流钢孔(9)为中心的母接口或下环形槽(16.1);b、该上滑板砖(5)主要由砖体Ⅱ(5.1)、钢套Ⅱ(12)、锆板、锆环(15)和锆管Ⅱ(13)组成,该砖体Ⅱ(5.1)主要由制成一体的上滑板体和偏左上置的上圆锥台体组成,该砖体Ⅱ(5.1)的下表面为滑动面,在该砖体Ⅱ(5.1)上开设流钢孔(9),且此流钢孔(9)的中心线位于上圆锥台体的中心线上,在该上滑板体外周边镶套钢箍Ⅱ(21),同时,在该钢箍Ⅱ(21)的外周和上滑板体的上平面上以及在上圆锥台体的外周镶套一共同的钢套Ⅱ(12),在钢箍Ⅱ(21)、钢套Ⅱ(12)与砖体Ⅱ(5.1)之间均用耐火泥浆层(18)连接,或在该钢箍Ⅱ(21)的外周和上滑板体的上平面上以及在上圆锥台体的外周粘贴石棉板或耐火纤维层,在砖体Ⅱ(5.1)的上滑板体的下部对应位于流钢孔(9)的外周部位开设凹面槽,在此凹面槽中对应镶装锆板,或在此上滑板体的下部对应位于流钢孔(9)的外周部位开设环形槽,在此环形槽中镶装锆环(15),同时,在砖体Ⅱ(5.1)的流钢孔(9)中镶配锆管Ⅱ(13),在锆板Ⅱ(17)、锆板Ⅰ(14)、锆环(15)、锆管Ⅱ(13)与砖体Ⅱ(5.1)之间均用耐火泥浆层连接,当上水口砖(4)与上滑板砖(5)之间的结合部为公母接口相衔接时,在砖体Ⅱ(5.1)的上圆锥台体的上端部增设公接口,当上水口砖(4)与上滑板砖(5)之间的结合部为平面连接时,在砖体Ⅱ(5.1)的上圆锥台体的上表面上开设以流钢孔(9)为中心的上环形槽(16.2),或该上环形槽(16.2)分别开设在砖体Ⅱ(5.1)和锆管Ⅱ(13)的上端面上,即在上水口砖(4)与上滑板砖(5)的结合面上对应开设以流钢孔(9)为中心的环形槽(16),在此环形槽(16)中填充耐火泥浆形成密封环; c、滑板砖(6)主要由砖体Ⅲ(6.1)、钢套Ⅲ(23)、锆板、锆环(15)和锆管Ⅲ(24)组成,该砖体Ⅲ(6.1)主要由制成一体的下滑板体和偏右下置的下圆锥台体组成,该砖体Ⅲ(6.1)的上表面为滑动面,在该砖体Ⅲ(6.1)上开设流钢孔(9),且此流钢孔(9)的中心线位于下圆锥台体的中心线上,在该砖体Ⅲ(6.1)的下滑板体外周边镶套钢箍Ⅲ(22),在该钢箍Ⅲ(22)的外周和下滑板体的下平面上以及在下圆锥台体的外周镶套一共同的钢套Ⅲ(23),在钢箍Ⅲ(22)、钢套Ⅲ(23)与砖体Ⅲ(6.1)之间均用耐火泥浆层(18)连接,或在该钢箍Ⅲ(22)的外周和下滑板体的下平面上以及下圆锥台体的外周粘贴石棉板或耐火纤维层,在砖体Ⅲ(6.1)的下滑板体的上部对应位于流钢孔(9)的外周部位开设凹面槽,在此凹面槽中对应镶装锆板,或在此下滑板体的上部对应位于流钢孔(9)的外周部位开设环形槽,在此环形槽中镶装锆环(15),在砖体Ⅲ(6.1)的流钢孔(9)中镶配锆管Ⅲ(24),在锆板Ⅱ(17)、锆板Ⅰ(14)、锆环(15)、锆管Ⅲ(24)与砖体Ⅲ(6.1)之间均用耐火泥浆层连接,当该下滑板砖(6)与下水口砖(7)之间的结合部为公母接口相衔接时,在砖体Ⅲ(6.1)的下圆锥台体的下端部增设公接口,当下滑板砖(6)与下水口砖(7)之间的结合部为平面连接时,在砖体Ⅲ(6.1)的下圆锥台体的下表面上开设以流钢孔(9)为中心的下环槽(16.3),或下环槽(16.3)分别开设在砖体Ⅲ(6.1)和锆管Ⅲ(24)的下端面上,即在下滑板砖(6)与下水口砖(7)的结合面上对应开设以流钢孔(9)为中心的环槽,在此环槽中填充耐火泥浆形成密封环;d、该下水口砖(7)主要由砖体Ⅳ(7.1)、钢套Ⅳ(20)和锆管Ⅳ(19)组成,该砖体Ⅳ(7.1)为上段外直径大而下段外直径小的台阶形圆柱体,在砖体Ⅳ(7.1)上开设中心流钢孔(9),在砖体Ⅳ(7.1)的外周镶套钢套Ⅳ(20),在此流钢孔(9)中镶装锆管Ⅳ(19),在此砖体Ⅳ(7.1)与钢套Ⅳ(20)、锆管Ⅳ(19)之间均用耐火泥浆层连接,在砖体Ⅳ(7.1)的上表面上开设以流钢孔(9)为中心的母接口或上环槽(16.4),或该上环槽(16.4)分别开设在砖体Ⅳ(7.1)和锆管Ⅳ(19)的上端面上,该各上环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弈王丽坤王雯丽杨玉富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雨山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