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膜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6833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镀膜治具包括具有至少一承载孔的镀膜伞架,所述镀膜治具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承载治具。所述承载治具包括一基体部分,一形成于所述基体部分上的承载部分,及固定待镀元件的固定元件。所述基体部分承靠于镀膜伞架的外表面且跨设于所述承载孔的至少两侧。所述承载部分收容在承载孔内,所述承载部分具有一承载待镀元件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为平面。待镀元件承载于所述承载面上时,其朝向所述承载面的表面与所述承载面相贴合。所述固定元件使所述待镀元件朝向所述承载面的表面与所述承载面保持贴合状态。所述承载治具进一步设有一穿透所述基体部分与所述承载部分的通孔,用于监控光线穿透所述通孔并射向待镀元件以监控待镀元件膜层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镀膜治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玻璃片镀膜的镀膜治具。
技术介绍
滤光片表面镀有一层滤光膜,可过滤某一预定波长的光线,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制作滤光片时,通常是将制作滤光片的玻璃母板固定于蒸镀加工中的镀膜伞架上,蒸镀靶材设置于镀膜伞架下方,通过蒸发而将靶材冲至镀膜伞架,从而对玻璃母板的朝向镀膜伞架下方的一个表面进行镀膜。同时,为控制膜层的厚度,一般直接在镀膜机内安装一台光谱仪,直接量测监控片,当监控片某些光学特性符合时,表示膜层厚度已经达到要求,镀膜机停止镀膜,即完成一层膜层的镀制。但是,蒸镀过程通常是处于20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对于制作滤光片的玻璃母板来说,这种高温环境极易造成厚度较薄的玻璃片发生弯曲,使得镀膜过程玻璃片中央及周边膜层的厚度不均,影响滤光片的滤旋光性能,并降低玻璃片的利用率,增加滤光片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改善现有红外滤光片镀膜加工过程存在问题的镀膜治具。一种镀膜治具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承载孔的镀膜伞架,所述镀膜治具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承载治具。所述承载治具包括一基体部分,一形成于所述基体部分上的承载部分, 及用于固定待镀元件的固定元件。所述基体部分承靠于镀膜伞架的外表面且跨设于所述镀膜伞架的承载孔的至少两侧。所述承载部分收容在承载孔内,所述承载部分具有一承载待镀元件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为平面,待镀元件承载于所述承载面上时,待镀元件朝向所述承载面的表面与所述承载面相贴合。所述固定元件使所述待镀元件朝向所述承载面的表面与所述承载面保持贴合状态。所述承载治具进一步设有一个穿透所述基体部分与所述承载部分的通孔,用于监控光线穿透所述通孔并射向待镀元件以监控待镀元件膜层的形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镀膜治具用于滤光片镀膜时具有如下优点其一, 制作滤光片的玻璃母板贴合于镀膜治具中承载治具的承载面上,且由固定元件固定保持待镀膜面与承载面的贴合状态,由此可有效防止制作滤光片的玻璃母板发生弯曲,避免镀膜过程玻璃母板中央及周边膜层的厚度不均,保证最终形成的滤光片的滤旋光性能。其二,可提高制作滤光片的玻璃母板的利用率,降低滤光片的制作成本。其三,本专利技术的镀膜治具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适于推广应用,且便于调节以配合不同尺寸的玻璃母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镀膜治具的示意图,所述镀膜治具包括镀膜伞架及承载治具。图2是图1所示的承载治具的示意图,所述承载治具包括基体部分、承载部分及固定元件。图3是图2所示的固定元件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承载治具承载待镀膜玻璃母板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承载有待镀膜玻璃母板的承载治具放置于图1所示的镀膜伞架后沿II-II方向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基体部分10承靠面12承载部分20承载面22固定元件30夹紧部31安装部33连接部35弹簧37通孔40玻璃母板60待镀膜表面62镀膜伞架80承载孔82镀膜伞架的外表面 84镀膜伞架的内表面 86承载治具100镀膜治具20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镀膜治具200,其包括一个镀膜伞架80,及至少一个承载治具100。所述镀膜伞架80开设有多个用于收容所述承载治具100的承载孔82。所述镀膜伞架80的内表面朝向镀膜源(图未示),且所述镀膜伞架80可相对于镀膜源转动,以使镀膜膜层均勻。请参阅图2,所述承载治具100用于镀膜时承载板状或片状待镀元件(图未示), 如制作滤光片的玻璃母板等。所述承载治具100包括一个基体部分10,一个承载部分20, 及固定元件30。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部分10为一方形平板。所述承载部分20亦为一方形平板。所述承载部分20设置在所述基体部分10的一表面上,且所述承载部分20背离所述基体部分10的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基体部分10朝向所述承载部分20的表面的面积,即,所述基体部分10及所述承载部分20整体呈现台阶状结构,所述承载部分20的四边与所述基体部分10的对应四边的间形成承靠面12。所述基体部分10承靠于镀膜伞架80的外表面(图未示)且跨设于镀膜伞架80的承载孔82两侧,由此,便于所述承载治具100放置于镀膜伞架80上进行镀膜加工。即,将所述承载治具100放置于镀膜伞架80上时,所述承靠面12承靠于镀膜伞架80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基体部分10与所述承载部分20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只要由所述基体部分10与所述承载部分20限定的承靠面12能够承靠于镀膜伞架的外表面且跨设于镀膜伞架的承载孔两侧即可。例如,可以仅由所述承载部分20的两相对边与所述基体部分10的两相对边形成所述承靠面12或者仅由所述承载部分20的两相对角与所述基体部分10的两相对角形成所述承靠面12。所述承载部分20远离所述基体部分10的表面为承载面22。所述承载面22为平面,待镀元件承载于所述承载面22上时,待镀元件朝向所述承载面22的表面与所述承载面 22相贴合。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治具100中基体部分10与承载部分20为一体成型,当然, 所述承载治具100中基体部分10与承载部分20也可以组合而成。所述承载治具100进一步设有一个穿透所述基体部分10与所述承载部分20的通孔40。所述通孔40用于镀膜过程中监控待镀元件所形成的膜层的厚度。监控光线穿透所述通孔40并射向待镀元件,并由安装于镀膜机内的光谱仪(图未示)进行量测,以监控待镀元件膜层的形成是否完成。优选地,所述通孔40位于所述承载治具100的中心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通孔40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设计为不同形状及尺寸,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40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固定元件30用于固定承载于所述承载面22上的待镀元件,以使待镀元件朝向所述承载面22的表面与所述承载面22保持贴合的状态,由此,可保证板状待镀元件在镀膜时不易发生形变。本实施例中,于所述承载部分20的其中一对对角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固定元件30。请参阅所图3,所述固定元件30具有一个夹紧部31,两个安装部33及两个连接部 35。所述两个连接部35位于所述夹紧部31的同一侧并与所述夹紧部31的两端垂直连接。 所述两个安装部33分别设于所述两个连接部35。所述两个安装部33同轴,且平行于所述夹紧部31。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5用于连接所述夹紧部31与所述安装部33。所述夹紧部31用于压紧承载于所述承载面22上的待镀元件。所述承载治具100进一步设有与所述两个安装部33配合的两个轴孔(图未示)。 每个轴孔位于所述承载部分20的一角且贯穿承载部分20的相邻两侧面。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安装部33分别套设有一个弹簧37,由此,将所述安装部33及所述弹簧37设置于承载部分20时,所述固定元件30受所述弹簧37的弹簧力作用,形成压向所述承载面22的夹紧力,即,所述固定元件30具有夹紧承载于所述承载面22上的待镀元件的夹紧力,此夹紧力通过所述夹紧部31作用于承载于所述承载面22上的待镀元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元件30的实现形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固定元件30也可以设计为其它形式,如卡扣,只要能实现固定承载于所述承载面22上的待镀元件, 并使待镀元件朝向所述承载面22的表面与所述承载面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镀膜治具,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承载孔的镀膜伞架,所述镀膜治具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治具包括:一个基体部分,所述基体部分承靠于镀膜伞架的外表面且跨设于所述镀膜伞架的承载孔的至少两侧;一个形成于所述基体部分上的承载部分,所述承载部分收容在承载孔内,所述承载部分具有一个承载待镀元件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为平面,待镀元件承载于所述承载面上时,待镀元件朝向所述承载面的表面与所述承载面相贴合;及用于固定承载于所述承载面上的待镀元件的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使所述待镀元件朝向所述承载面的表面与所述承载面保持贴合状态;所述承载治具进一步设有一个穿透所述基体部分与所述承载部分的通孔,用于监控光线穿透所述通孔并射向待镀元件以监控待镀元件膜层的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泰生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