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528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光纤元件、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接触部以及尾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容置空间以及位于容置空间内的舌板,所述舌板设有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上,所述光纤元件暴露于容置空间并位于舌板的侧方,如此设置,利于连接器的精简化趋势以及主机板的小型化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进行光学传输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数字、IBM、微软、NEC、 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先后发布了 1. 0,1. 1,2. 0及3. 0等版本,而 USB的传输速率也在逐渐地得到提高。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人们仍然在不断努力地提高USB的传输速率,目前已经有一种可传输光学信号以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的 USB连接器,该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用以进行光学传输的光纤元件。然而,当对接不同的对接插头(如不同于USB标准的对接插头)时,需要不同的连接器与其对接,如此设置,不利于连接器的精简化趋势以及主机板的小型化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连接器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选择性插接多种插头的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光纤元件、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接触部以及尾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容置空间以及位于容置空间内的舌板,所述舌板设有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上,所述光纤元件暴露于容置空间并位于舌板的侧方。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舌板第一侧面上的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为突起状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凸伸出第一侧面并凸伸入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端子组为USB2. 0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舌板第一侧面上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二端子组平板状的接触部相较于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更靠近于舌板的前端,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为USB3. 0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舌板第二侧面上的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三端子组为E-Mta 端子,所述第三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容置空间一侧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前端面,所述舌板位于主体部前端面前方,所述光纤元件包括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对接部,所述基部内安装有光纤,所述对接部设有用以对接光纤的透镜。所述透镜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导电端子接触部的后方,所述透镜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导电端子尾部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导电端子尾部的前方,所述光纤元件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舌板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舌板的后方。所述光纤元件还设有凸伸入容置空间内用以定位对接插头的对接柱,所述对接柱凸伸出所述前端面。所述透镜齐平于所述前端面或位于所述前端面的后方。所述光纤元件还包括位于基部两侧的可弹性变形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设有向外凸伸的卡持块与抵止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基部的安装槽、自安装槽进一步凹陷的与卡持块相卡持的卡持凹部以及用以向后顶持抵止部的后端面。所述连接器还设有位于舌板两侧的用以夹持对接插头的弹片,所述弹片向外侧延伸与遮蔽壳体相搭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安装于连接器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导电端子以及光纤元件可使所述连接器选择性地插接不同的对接插头,如此设置,有利于连接器的精简化趋势以及主机板的小型化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部分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分离出遮蔽壳体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100用以自上而下安装于主机板上,可用以选择性插接USB2.0标准的对接插头(未图示)、USB3.0插头标准的对接插头(未图示)、 E-Mta标准的对接插头(未图示)及用以进行光学传输的光纤插头(未图示)。所述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端子2、光纤元件3、用以夹持固定对接插头的一对弹片4、用以固定导电端子2的定位座5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侧的遮蔽壳体 6。请参阅图3至图4及图8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主体部11以及位于主体部11 前方的容置空间10。所述主体部11包括前端面111以及与前端面111相对的后端面112。 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自主体部11前端面111中部向前一体延伸入容置空间10内的水平设置的平板状舌板13、以及自主体部11两侧端向前一体延伸而成的位于舌板13侧缘两侧的侧部12、自主体部11后端面112向前凹陷的安装槽113、自安装槽113进一步向前凹陷以与容置空间10连通的对接孔114、自安装槽113向两侧凹陷的卡持凹部1130以及位于安装槽113下方的收容腔115。所述舌板13设有上、下设置的第一侧面1301以及与第一侧面 1301相对的第二侧面1302。所述舌板13第一侧面1301设有向下凹陷的四个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横向排列的第一端子槽131以及五个位于第一端子槽131前方的矩形状第二端子槽132。所述舌板13第二侧面1302设有向上凹陷的七个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横向排列的第三端子槽133。所述对接孔114为矩形状并左右排列凹设于所述主体部11上,所述两个对接孔114位于舌板13的第一侧面1301所在平面的上方请参阅图2至图4及图7所示,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安装于舌板13第一侧面1301 的第一端子槽131内的第一端子组21、安装于舌板13第一侧面1301的第二端子槽132内的第二端子组22以及安装于舌板13第二侧面1302的第三端子槽133内的第三端子组23。 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为USB2. 0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21符合USB2. 0传输标准,包括四根具有突起状弹性接触部2101的第一端子210。所述第一端子210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尾部 2102。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为USB3. 0端子,且共同符合USB3. 0传输标准。 所述第二端子组22包括五根具有平板状接触部2201的第二端子220。所述第二端子220 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尾部2202。所述弹性接触部2101收容于第一端子槽131并向上凸出于第一侧面1301,所述平板状接触部2201暴露于第二端子槽132内,所述平板状接触部2201 相较于弹性接触部2101更靠近舌板13的前端。所述第三端子组23包括七根具有平板状接触部2301的第三端子230。所述第三端子230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尾部2302。所述第三端子230为E-Sata端子,用以与E-Sata对接插头电性连接。如此设置,所述舌板13可选择性地与USB2. 0、USB3. 0及E-Sata对接插头对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组22与第三端子组23可镶埋成型于舌板13的第一侧面1301与第二侧面1302上。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所述光纤元件3暴露于容置空间10内,且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光纤元件、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接触部以及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容置空间以及位于容置空间内的舌板,所述舌板设有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上,所述光纤元件暴露于容置空间并位于舌板的侧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家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