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8399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以及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包含第一电路板、弹性件以及第一同轴电缆线。第二电连接器包含第二电路板以及第二同轴电缆线。第一电路板具有第一信号线路以及第一接地线路。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二信号线路以及第二接地线路。弹性件的其中一端部设置在第一信号线路上,且弹性件的另外一端部可分离地接触第二信号线路。借此,当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时,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能通过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弹性件以使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相互电性接触的连接器组件,以及一种使用连接器组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天线端与系统端之间的电性连接,都是使用同轴电缆线专用的金属接头,常见的接头如MMCX接头、SMA接头等。然而,使用同轴电缆线专用的金属接头会产生成本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至少一弹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第一接地线路,至少一所述弹性件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一接地线路。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第二接地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地线路。其中,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其中一端部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且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另外一端部可分离地接触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通过至少一所述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优选地,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包括一第一信号线以及一第一接地线,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一接地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一接地线路电性连接。优选地,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包括一第二信号线以及一第二接地线,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的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地线路电性连接。优选地,至少一所述弹性件具有一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的固定部、一从所述固定部延伸且弯折而出的弹性部以及一从所述弹性部延伸而出的接触部,且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接触部顶抵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为一U形结构,且所述接触部为一从所述弹性部突起的勾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分离地相互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用于部分裸露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凹槽,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一用于部分承载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凸部,其中,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凸部的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并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彼此电性接触。优选地,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都具有至少50Ω的阻抗匹配。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至少一弹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通过至少一所述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系统端、一天线端以及一电性连接于所述系统端与所述天线端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至少一弹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通过至少一所述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两者中的其中一个电性连接于所述系统端,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两者中的另外一个电性连接于所述天线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彼此电性连接时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相互卡合之前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相互卡合之后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电性连接于系统端与天线端之间的功能方块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所公开有关“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下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每一段落的内容,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所示。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彼此电性连接时的侧视示意图。由上述图中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1,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10以及第二电连接器20。首先,配合图1以及图3所示,第一电连接器10包括第一电路板100、至少一弹性件120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130。更进一步来说,第一电路板100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101以及至少一第一接地线路102,至少一弹性件120设置在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101上,并且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130电性连接于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101以及至少一第一接地线路102。举例来说,图1中显示多个第一信号线路101、多个第一接地线路102、多个弹性件120以及多个第一同轴电缆线130为例子来做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另一方面,配合图2以及图3所示,第二电连接器20包括第二电路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至少一弹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第一接地线路,至少一所述弹性件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一接地线路;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第二接地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地线路;其中,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其中一端部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且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另外一端部可分离地接触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通过至少一所述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至少一弹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第一接地线路,至少一所述弹性件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一接地线路;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第二接地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地线路;其中,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其中一端部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且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另外一端部可分离地接触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通过至少一所述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包括一第一信号线以及一第一接地线,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一接地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一接地线路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包括一第二信号线以及一第二接地线,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的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地线路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弹性件具有一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的固定部、一从所述固定部延伸且弯折而出的弹性部以及一从所述弹性部延伸而出的接触部,且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接触部顶抵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为一U形结构,且所述接触部为一从所述弹性部突起的勾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明灿游舜荃
申请(专利权)人: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