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4927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持装置,其用于固持光纤耦合连接器成型模具中的盲孔模仁入子。该固持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中空收容腔的壳体以及一个位于该收容腔内的承靠件。该承靠件包括一个本体部、多个弹性部、以及至少一个与该盲孔模仁入子配合的承靠部。该弹性部与该至少一个承靠部分别位于该本体部的两侧,该弹性部抵触于该壳体上。该至少一个承靠部与该壳体相对并与该壳体共同形成至少一个用于收容该盲孔模仁入子的容置腔。该弹性部压迫该本体部以将该盲孔模仁入子紧密收容于该容置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耦合连接器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耦合连接器成型模具中固持盲孔模仁入子的固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利用光信号传输数据逐渐应用至个人计算机的USB领域,而具体的形式体现为使用光纤耦合连接器。光纤耦合连接器通常包括光纤、与光纤相匹配的盲孔及与光纤对应的光学透镜。组装时,光纤插入盲孔中并通过点紫外线(Ultraviolet,UV)可固化胶使光纤固定于光学透镜前的较佳位置。在模造光纤耦合连接器时,盲孔模仁入子通常是经由一固持装置固持后再组装于光纤耦合连接器成型模具内。然而,若盲孔模仁入子与固持装置之间为紧配合,则会在组装盲孔模仁入子进入固持装置中时造成盲孔模仁入子断裂。若盲孔模仁入子与固持装置之间为松配合,则盲孔模仁入子容易产生偏斜而使成型后的盲孔与光学透镜之间的同心度不高,从而导致光纤无法固定于光学透镜前的较佳位置,影响光纤耦合连接器的光信号传输的准确率及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固持装置,其用于固持盲孔模仁入子,以使盲孔模仁入子组装于固持装置时不易断裂,且能保证盲孔模仁入子不产生偏斜而使成型后的盲孔与光学透镜之间具有较高的同心度,最终使光纤固定于光学透镜前的较佳位置以保证光纤耦合连接器的光信号传输的准确率及效率。一种固持装置,其用于固持光纤耦合连接器成型模具中的盲孔模仁入子。该固持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中空收容腔的壳体以及一个位于该收容腔内的承靠件。该承靠件包括一个本体部、多个弹性部、以及至少一个与该盲孔模仁入子配合的承靠部。该弹性部与该至少一个承靠部分别位于该本体部的两侧,该弹性部抵触于该壳体上。该至少一个承靠部与该壳体相对并与该壳体共同形成至少一个用于收容该盲孔模仁入子的容置腔。该弹性部压迫该本体部以将该盲孔模仁入子紧密收容于该容置腔内。相较于现有技术,该固持装置利用承靠部与壳体形成的容置腔容置盲孔模仁入子,并利用弹性部压迫该本体部以将该盲孔模仁入子紧密收容于该容置腔内,一方面在组装盲孔模仁入子进入固持装置中时弹性部能够回缩以给盲孔模仁入子留出更大空间,从而不会造成盲孔模仁入子的断裂;另一方面弹性部能够压迫该本体部以将该盲孔模仁入子紧密收容于该容置腔内,从而避免盲孔模仁入子与壳体之间有间隙而产生偏斜,使成型后的盲孔与光学透镜之间的同心度较高,且光纤能够固定于光学透镜前的较佳位置,从而保证光纤耦合连接器的光信号传输的准确率及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固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固持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固持装置的承靠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固持装置固持盲孔模仁入子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连接件牵引承靠件以插入盲孔模仁入子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1中的固持装置固持住盲孔模仁入子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固持装置固持住盲孔模仁入子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固持装置10、30壳体12收容腔120、320第一壁121、321第二壁122第三壁123、323第四壁124通孔125收容槽126凹槽127夕卜表面128承靠件14、34本体部140第一面141、341承靠部142第二面143导引部144、;344容置腔145、;345弹性部146、;346内螺纹147连接部148、348连接件16握持部162外螺纹163柱体部164盲孔模仁入子2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固持装置10,其用于固持光纤耦合连接器成型模具中的四个盲孔模仁入子20 (图4示)。该固持装置10包括一个壳体12、一个承靠件14以及一个连接件16。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该壳体12为具有中空收容腔120的矩形框。该壳体12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壁121、第二壁122、第三壁123以及第四壁124。该第一壁121与该第三壁123平行相对。该第二壁122与该第四壁124平行相对。该第一壁121大致在中间位置开设有一个通孔125。该第一壁121于四个角落处开设有四个与该收容腔120连通的收容槽126。该第三壁123开设有四个与所述四个盲孔模仁入子20(图4示)相配合的长条形凹槽127。该承靠件14收容于该收容腔120内。该承靠件14包括一个本体部140、四个承靠部142、四个导引部144、四个弹性部146、以及一个连接部148。该本体部140包括相对的第一面141及第二面143。该第一面141与该第一壁121 相对。该第二面143与该第三壁123相对。该四个承靠部142从该第二面143上延伸,且该承靠部142与该盲孔模仁入子 20(图4示)相配合,即该四个承靠部142与该四个长条形凹槽127相对应,且该四个承靠部142与该四个长条形凹槽127共同形成四个容置腔145 (图5示)以容置所述四个盲孔模仁入子20(图4示)。该四个导引部144从该第一面141的四个角落处延伸,且该四个导引部144与该四个收容槽126对应。该四个导引部144收容于对应的收容槽126内且与收容槽126的底部间隔有一定距离。该四个弹性部146分别套设于该四个导引部144上,且各弹性部146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面141,另一端连接于该收容槽126的底部。本实施方式中,该弹性部146为压缩弹簧。该连接部148大致位于该本体部140的中间位置且与该通孔125对应。本实施方式中,该连接部148为从该第一面141延伸的中空筒状凸起,且该连接部148能够穿过该通孔125。该连接部148的内壁设有内螺纹147。该连接件16包括一个握持部162及从该握持部162上延伸的柱体部164。该柱体部164设有外螺纹163。该柱体部164穿过该通孔125,且该外螺纹163与该内螺纹147螺合以使该连接件16与该连接部148连接。可以理解,该连接件16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螺合方式与该连接部148连接,还可以通过卡合方式或者胶合方式与该连接部148连接。组装该固持装置10时,先将该承靠件14插入该收容腔120内,且通过该弹性部 146的一端胶合于该收容槽126的底部从而使该承靠件14固设于该收容腔120内。接着, 该连接件16穿过该通孔125与该连接部148连接从而完成该固持装置10的组装。该固持装置10在初始状态时,该弹性部146朝接近该第三壁123的方向压迫该本体部140,且使该握持部162抵触于该第一壁121的外表面128。请一并参阅图2、图4至图6,使用该固持装置10固持该盲孔模仁入子20时,先握住该握持部162朝远离该外表面128的方向拉,从而使该本体部140朝接近该第一壁121 的方向运动以增大容置腔145的容积。此时,该弹性部146及该导引部144完全收容于该收容槽126内,该第一面141抵触于该第一壁121,且该柱体部164从外表面1 中露出,该连接部148完全收容于该通孔125内。接着,将该盲孔模仁入子20插入容置腔145内。然后,放开该握持部162,则该弹性部146压迫该本体部140带动该握持部162朝接近该第三壁123的方向运动直至该握持部162再次抵触于该第一壁121的外表面128,此时该承靠件 14及该第三壁123共同将该盲孔模仁入子20固持住。本实施方式的固持装置10利用承靠部142与壳体12形成的容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持装置,其用于固持光纤耦合连接器成型模具中的盲孔模仁入子,其特征在于,该固持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中空收容腔的壳体以及一个位于该收容腔内的承靠件,该承靠件包括一个本体部、多个弹性部、以及至少一个与该盲孔模仁入子配合的承靠部,该弹性部与该至少一个承靠部分别位于该本体部的两侧,该弹性部抵触于该壳体上,该至少一个承靠部与该壳体相对并与该壳体共同形成至少一个用于收容该盲孔模仁入子的容置腔,该弹性部压迫该本体部以将该盲孔模仁入子紧密收容于该容置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泰成林奕村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