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478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持结构,包括一板体与一固定座。板体滑设于一轨道上,适于使一连接器与连接于连接器的多条缆线沿着轨道滑动。固定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三固定部、一第四固定部以及一缆线容纳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朝向连接器突出,以固定连接器于固定座的一端,而第三固定部与第四固定部朝固定座的另一端突出,以固定此固定座于板体的一表面上。固定座与板体的表面相隔一空间而定义出缆线容纳部,以供这些缆线通过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固持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固定连接器与缆线的固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业界常用的服务器主机多为可堆栈及串连的机架式计算机主机(Rackmo皿tcomputer)。此设计是将计算机主机中的主板的尺寸大幅縮小,并各别配置中央处理单元、芯片组、内存与硬盘,之后通过轨道引导而装入于机架内,以节省空间且方便抽换。服务器的主板与各个储存装置上均设有连接器插槽,以方便主板可与其它装置串联,藉以扩充服务器的效能。 在机架式计算机主机(Rack mount computer)中,主板上的连接器插槽通常设于机壳后侧的狭小空间中,且机壳中具有大量的缆线,操作人员需要安装连接器时,必须利用辅助工具或是拆除机壳才能进行安装,并且机壳中各种缆线经常会互相干扰,使安装更为困难。如何方便操作人员将连接器插入于机壳内部的连接器插槽上,实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持结构,使连接器固持于板体,且可随着板体在轨道上移动,以方便操作人员对连接器进行插拔的工作。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固持结构,包括一板体与一固定座。板体滑设于一轨道上,适于使一连接器与连接于连接器的多条缆线沿着轨道滑动。固定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三固定部、一第四固定部以及一缆线容纳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朝向连接器突出,以固定连接器于固定座的一端,而第三固定部与第四固定部朝固定座的另一端突出,以固定此固定座于板体的一表面上。固定座与板体的表面相隔一空间而定义出缆线容纳部,以供这些缆线通过其间。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板体的一端具有多个拱状突出部与多个直条突出部,拱状突出部与直条突出部形成多个卡槽,而固定座对应凸设第一卡勾部与第二卡勾部,第一卡勾部与第二卡勾部彼此相对,且卡置于各卡槽中。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扣持结构还包括多个锁固件,分别锁固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至连接器,及锁固第三固定部、第四固定部至板体。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扣持结构还包括一缆线固定架,突出于板体的表面上,以使这些缆线的前端由连接器沿着板体的表面平直地延伸。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扣持结构还包括一防缆线反转架,突出于板体的该表面上,这些缆线的前端通过于缆线固定架与防缆线反转架之间,并阻挡这些缆线的后端朝连接器的所在方位反转。上述的缆线固定架与防缆线反转架可相连接并一体固定于板体的表面上,以构成A形架或n形架。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板体还具有多个连接部,这些连接部为拱型,并且高出板体的表面,使固定座的第三固定部与第四固定部接触于这些连接部。 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固持结构的固定座可将连接器固定于板体上,让连接器与缆线可随着板体在轨道滑动。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固持结构,不需特殊的工具或拆除机壳,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连接器插拔的工作。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固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固定座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板体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固持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固定座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固持结构100包括一板体110与一固定座120。板体110滑设于一轨道130上,适于使一连接器140与连接于连接器140的多条缆线142沿着轨道130滑动。固定座120是由两侧壁124与一顶壁122所构成的n字型结构,具有一第一固定部122a、一第二固定部122b、一第三固定部124a、一第四固定部124b以及一缆线容纳部126。 在固定座120中,顶壁122朝连接器140的方向凸出的部位即为第一固定部122a与第二固定部122b,用以固定连接器140于固定座120的一端。常见的连接器140例如有USB接口连接器、IEEE 1394接口连接器、IDE接口连接器、SATA接口连接器或是储存装置的电源座等。 在相对于连接器140的另一侧,两侧壁124的一端分别折边突出且平行于顶壁122的部位即为第三固定部124a与第四固定部124b,用以将固定座120固定于板体110的一表面S上。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固定座120与连接器140固定的部位,以及固定座120连接于板体110的部位具有多个锁固件150,这些锁固件150例如可为螺丝或是铆钉。锁固件150将连接器140锁固于第一固定部122a与第二固定部122b,并且将第三固定部124a与第四固定部124b锁固于板体110,使固定座120能固定于板体110上。在实际运用上,不一定要利用锁固的方式以及锁固件150来固定各个部件,亦可用焊接或是卡合等方式达到一样的功效。 将固定座120固定于板体110后,板体110的表面S、固定座120的顶壁122以及两侧壁124之间形成一空间,此空间即为缆线容纳部126,可供缆线142通过其中,使缆线142朝板体110的一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固持结构100除了用以固定连接器140的板体110与固定架120之外,还包括一缆线固定架160与一防缆线反转架162。在此将缆线容纳部126至缆线固定架160之间的缆线142定义为缆线142前端,而缆线固定架160之后的部份则为缆线142后端。缆线固定架160用以固定缆线142前端,使得缆线142前端能够沿着板体110的表面S平直延伸,防止缆线142折弯而干扰连接器140的插拔。板体110带动缆线142时,可4透过缆线固定架162对缆线142施力,使缆线142与连接器140相连的部份在操作时不会受到过大的拉力,防止缆线142断裂或是与连接器140接触不良。防缆线反转架162用以阻挡缆线142的后端朝连接器140的所在方位反转,可避免缆线142妨碍操作,并且还可防止缆线142折弯过度受损。缆线固定架160与防缆线反转架162 —体固定于板体110上,形成一A型架,然而实际运用上不一定要为A型,也可为V型、n型或是其它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利用一链条144包覆缆线142,并且链条144与缆线固定架160上具有多个开口 (未绘示),可利用锁固件150将链条144锁固于缆线固定架160,可让使用者更容易将多条缆线142 —起固定在缆线固定架160上。链条144除了将缆线142固定到缆线固定架160的功能之外,还能够保护缆线142,并且收束缆线142,避免散乱的缆线142妨碍板体110在轨道130上滑动。 图3为图1中的板体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2与图3,板体110的一端具有多个拱状突出部112a与多个直条突出部112b,这些拱状突出部112a与直条突出部112b形成多个卡槽112。在固定座120中,由侧壁124的下缘凸出第一卡勾部124c与第二卡勾部124d,且第一卡勾部124c与第二卡勾部124d位于两侧壁124上彼此相对的位置。 在固定座120固接于板体110的过程中,将第一卡勾部124c与第二卡勾部124d卡置于各卡槽112中,此时第三固定部124a与第四固定部124b也位于板体110上。板体110可在对应第三固定部124a与第四固定部124b的位置设置拱型突起的连接部114,并且突起的高度可使第三固定部124a与第四固定部124b抵接在这些连接部114上,让使用者不需要调整第三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持结构,包括:一板体,滑设于一轨道上,适于使一连接器与连接于该连接器的多条缆线沿着该轨道滑动;以及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三固定部、一第四固定部以及一缆线容纳部,其中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朝向该连接器突出,以固定该连接器于该固定座的一端,而该第三固定部与该第四固定部朝该固定座的另一端突出,以固定该固定座于该板体的一表面上,且该固定座与该板体的该表面相隔一空间而定义出该缆线容纳部,以供该些缆线通过其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固持结构,包括一板体,滑设于一轨道上,适于使一连接器与连接于该连接器的多条缆线沿着该轨道滑动;以及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三固定部、一第四固定部以及一缆线容纳部,其中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朝向该连接器突出,以固定该连接器于该固定座的一端,而该第三固定部与该第四固定部朝该固定座的另一端突出,以固定该固定座于该板体的一表面上,且该固定座与该板体的该表面相隔一空间而定义出该缆线容纳部,以供该些缆线通过其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板体的一端具有多个拱状突出部与 多个直条突出部,该些拱状突出部与该些直条突出部形成多个卡槽,而该固定座对应凸设 第一卡勾部与第二卡勾部,该第一卡勾部与该第二卡勾部彼此相对,且卡置于各该卡槽中。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锁固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