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机顶出油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62098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机顶出油缸装置,设置在动模板上,包括油缸盖、活塞杆、油缸筒、顶出板、通油体和顶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出板上水平贯穿开有两个内孔,每个顶出板内孔中安装有一个油缸筒,油缸筒内贯穿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外壁与油缸筒的内壁滑动配合,在活塞杆上靠近顶出板的两处依次套装上垫圈、导向套和油缸盖,油缸盖通过螺钉紧固在顶出板上,活塞杆的一端通过螺母和压盖紧固在动模板上,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通油体,顶出杆一端穿过动模板通孔,另一端紧固在顶出板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造价低廉、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机顶出油缸装置,主要用于注塑成型机顶出塑料制品的结构。该装置为顶出机构预留了巨大的空间,轻松实现深腔制品的脱模功能。
技术介绍
目前的注塑成型机顶出油缸装置大多如图1所示,I为动模板,II为顶出油缸组件,动模板I左边的结构很长,使注塑机开模时空间需要较大,增加了整个机器的长度,连板边容易与顶出油缸发生碰撞,同时此结构使动模板顶出油缸支撑面比较复杂,制品顶出距离完全由动模板中空腔尺寸决定。要增加制品的顶出距离必将使模板尺寸增大,从而使设备的成本也相应的增加。中国专利20092(^^612. 9 “注塑机顶出油缸结构”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机的顶出装置,该装置将顶出前缸盖在现有的基础上加长,同时将油缸筒一端整体嵌入顶出前缸盖内,从而使顶出油缸组件相对于动模板支撑面距离缩短了一部分,但是从总体来看对整个机器长度影响不是很大,制品顶出距离还是要受动模板中空腔尺寸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机顶出油缸装置,该装置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动模板左边尺寸缩短,节约开模空间,使整个机器长度减小,同时取消动模板原有的顶出油缸支撑面,从而大大降低了整台机器的制造成本。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注塑成型机顶出油缸装置, 设置在动模板上,包括油缸盖、活塞杆、油缸筒、顶出板、通油体和顶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出板上水平贯穿开有两个内孔,每个顶出板内孔中安装有一个油缸筒,油缸筒内贯穿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外壁与油缸筒的内壁滑动配合,在活塞杆上靠近顶出板的两处依次套装上垫圈、导向套和油缸盖,油缸盖通过螺钉紧固在顶出板上,活塞杆的一端通过螺母和压盖紧固在动模板上,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通油体,顶出杆一端穿过动模板通孔,另一端紧固在顶出板通孔内。本技术所述的通油体上两侧设有沉孔,通过沉孔通油体固定在活塞杆上,通油体上中间设置有两个进出油孔,通油体两侧靠近沉孔处分别设置有两个通油体通油孔, 一侧的两个通油体通油孔分别与该侧的活塞杆上的活塞杆通油通孔对准,通油体内设置有两个通油流道,通油流道连通进出油孔与两侧的通油体通油孔。本技术所述的活塞杆中段设置有外沉槽,外沉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活塞杆内部开有两个通油流道,通油流道的入口分别与通油体上一侧的通油孔一一对准,一个通油流道的出口位于外沉槽的左侧,另一个通油流道的出口位于外沉槽的右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是活塞杆固定在动模板上,油缸筒往返运动来实现顶出顶退脱模功能,正好跟现有技术相反,也不再需要在动模板上另加顶出油缸支撑面,使动模板整体结构更简单,同时缩短了动模板左边的结构。解决了动模板左边结构太长,使注塑机开模时需要的空间较大,进而要求整个机器的长度增加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顶出油缸在动模板上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动模板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活塞杆结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活塞杆结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顶出板结构主视图。图7为图6中A-A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通油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A-A剖视图。图10为图8中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图10,本技术包括通油体1、油缸盖2、导向套3、垫圈4、活塞杆 5、顶出板6、油缸筒7、螺母8、压盖9、顶出杆10。所述的顶出板6上水平方向贯穿开有2个顶出板内孔6-1,每个顶出板内孔6-1中安装有油缸筒7,油缸筒7内贯穿设置有活塞杆5,活塞杆5中段设置有外沉槽5-1,外沉槽 5-1内设置有密封圈,活塞杆5内部开有两个通油流道5-5和5-6,通油流道5-5和5_6的入口分别为活塞杆通油孔5-4和5-4’,通油流道5-5的出口位于外沉槽5-1的左侧,另一个通油流道5-6的出口位于外沉槽5-1的右侧。活塞杆5的外壁与油缸筒7的内壁滑动配合。在活塞杆5上靠近顶出板6的两处依次套装上垫圈4、导向套3和油缸盖2,油缸盖2 通过螺钉紧固在顶出板6上,活塞杆5的一端通过螺母8和压盖9紧固在动模板11上,活塞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通油体1,所述的通油体1上两侧设有沉孔1-1和1-1’,通油体1中间上下开有两个进出油孔1-5和1-5’,通油体1 一侧靠近沉孔1-1处分别开有两个通油体通油孔1-4和1-4’,通油体1另一侧靠近沉孔1-1’处分别开有两个通油体通油孔1-6和 1-6’,通油体1内设置有两个通油流道1-2和1-2’,通油流道1-2连通进出油孔1-5与两侧的通油体通油孔1-4和1-6,通油流道1-2’连通进出油孔1-5’与两侧的通油体通油孔 1-4’和1-6’。通过沉孔1-1和1-1’将通油体1固定在活塞杆螺孔5-3上,同时使通油体通油孔上1-4和1-4’分别对准一个活塞杆上的活塞杆通油孔5-4和5-4’,通油体通油孔上 1-6和1-6’分别对准另一个活塞杆上的活塞杆通油孔5-4合5-4’。通油体上还设有锥螺纹孔1-3,此孔是为了便于加工通油流道1-2和1-2’而设置的,待通油流道1-2和1-2’加工好后用锥头螺塞进行堵塞。顶出杆10—端穿过动模板通孔11-1,另一端紧固在顶出板通孔6-4内。组装时,首先在油缸筒7两端外沉槽内装入密封圈再将其套装在顶出板内孔6-1 通孔中,活塞杆5外沉槽5-1内装上组合密封圈套装在油缸筒7内壁里,活塞杆外壁与油缸筒内壁滑动配合,在活塞杆两侧依次套装上垫圈4、导向套3、油缸盖2,用螺钉将顶出板两侧的油缸盖2紧固在顶出板上螺孔6-2、6-3中,将整个顶出油缸组件套装在动模板内孔中, 并在活塞杆外螺纹5-2上旋装上螺母8,同时在压盖9沉孔中套装上螺钉将整个顶出油缸组件紧固在动模板11上,顶出杆10穿过动模板通孔11-1,套装在顶出板通孔6-4中并用螺母、垫圈进行紧固。通油体1通过螺钉套装在通油体沉孔1-1中将其固紧在活塞杆螺孔 5-3中,使通油体的上的两个通油孔1-4分别对准活塞杆通油孔5-4和5-4’,并在通油体两端螺孔1-3用闷头将其堵塞防止漏油。在活塞杆5与油缸盖2之间设置有导向套3,该导向套3嵌装在油缸盖2的内孔中,导向套3安装在油缸盖2与活塞杆5的配合处主要起到辅助密封的作用,因为导向套3 是铜制品相对比较耐磨,能够保证结合处密封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所示,当注塑机将塑料产品注塑成型后,注塑机顶出油缸装置开始工作,高压油通过接管进入通油体1的进出油孔1-5,同时经通油流道 1-2和通油体通油孔1-4和1-6,进入活塞杆上的通油流道5-5,最后进入油缸筒7的左空腔密封容器中,因为活塞杆5是固定不动的,所以顶出板6相对活塞杆5在压力油的作用下向动模板11方向推进,从而带动顶出杆10顶出制品。当制品被顶出后,高压油通过接管进入通油体1的进出油孔1-5’,同时经通油流道1-2’和通油体通油孔1-4’和1-6’,进入活塞杆上的流道5-6,最后进入油缸筒7的右空腔密封容器中,在压力油的作用下使顶出板6往动模板11的反方向后退,从而带动顶出杆10复位,此时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成型机顶出油缸装置,设置在动模板上,包括油缸盖、活塞杆、油缸筒、顶出板、通油体和顶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出板上水平贯穿开有两个内孔,每个顶出板内孔中安装有一个油缸筒,油缸筒内贯穿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外壁与油缸筒的内壁滑动配合,在活塞杆上靠近顶出板的两处依次套装上垫圈、导向套和油缸盖,油缸盖通过螺钉紧固在顶出板上,活塞杆的一端通过螺母和压盖紧固在动模板上,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通油体,顶出杆一端穿过动模板通孔,另一端紧固在顶出板通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申达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