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劲松专利>正文

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5233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方向系统,驱动系统,刹车系统,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管和前叉立管固定连接,前车架管通过前车架管折叠器和中车架管连接,中车架管通过后车架管折叠器和后车架管连接,后车架管和后叉固定连接,鞍管上端和鞍座固定连接,鞍管下端和座管通过管束连接,座管下端和中车架管铰接,座管上端和中车架管后端之间通过座管支架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所用材料少,整车重量轻,采用多点折叠设计,自行车折叠后更小,可放在旅行袋中,方便携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折叠方式不能将自行车折叠的更小,小到能放到手提袋中, 以方便携带,特别是在坐公共汽车或地铁时,当今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小汽车不再是市民出行的最佳代步工具,便携式折叠自行车配合公共汽车或地铁将会成为主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后方便携带的自行车,它可以方便的收折和展开,折叠后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方向系统、车架、驱动系统、刹车系统,所述车架包括前叉立管、前车架管、前车架管折叠器、中车架管、后车架管折叠器、后车架管、后叉、座管支架、 座管、管束、鞍管、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管和前叉立管固定连接,前车架管通过前车架管折叠器和中车架管连接,中车架管通过后车架管折叠器和后车架管连接,后车架管和后叉固定连接,鞍管上端和鞍座固定连接,鞍管下端和座管通过管束连接,座管下端和中车架管铰接,座管上端和中车架管后端之间通过座管支架活动连接,后车架管上还设有驱动系统固定装置。所述鞍座带翻转。所述鞍管可缩到座管内。所述座管支架可折叠。所述后轮固定在后叉上。所述方向系统包括车横把、车横把立管、立管管束、竖管、竖管折叠器、前叉头管、 前叉、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横把和车横把立管上端固定连接,车横把立管下端通过立管管束和竖管连接,竖管上设有竖管折叠器,前叉头管上端和竖管固定连接,前叉头管和前叉立管活动连接,前轮固定在前叉上。 所述车横把可折叠或可拆卸。 本技术的特点在于新型折叠自行车由于采用多处折叠的结构,折叠时,扳开车横把快拆,将车横把折叠或卸下,将车横把立管收缩到车横把竖管内,扳开前车架管折叠器,把前车架管向下折叠,和中车架管成90°,将前轮包裹起来,扳开后车架管折叠器,将后车架管向下折叠,和中车架横管成90°,将后轮包裹起来,扳开鞍管管束快拆,将鞍管收缩到座管内,扳开座管支架快拆,将座管和中车架管贴合,将车横把竖管向车轮方向折叠,就可将自行车折叠起来,折叠后,自行车体积非常小,重量轻,可放在旅行袋中,方便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附图1,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方向系统、车架、驱动系统、刹车系统,所述车架包括前叉立管(6)、前车架管(9)、前车架管折叠器(10)、中车架管(11)、后车架管折叠器(12)、后车架管(15)、后叉(14)、座管支架(16)、座管(20)、管束(18)、鞍管(19)、鞍座 (2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管(9)前端和前叉立管(6)固定连接,前车架管(9)后端通过前车架管折叠器(10)和中车架管(11)前端连接,中车架管(11)后端通过后车架管折叠器(1 和后车架管(1 前端连接,后车架管(1 后端和后叉(14)固定连接,鞍管(19) 上端和鞍座00)固定连接,鞍管(19)下端和座管00)上端通过管束(18)连接,座管00) 下端和中车架管(11)前端铰接,座管00)上端和中车架管(11)后端之间通过座管支架 (16)活动连接,后车架管(1 上还设有驱动系统固定装置01)。所述鞍座00)带翻转03)。所述鞍管(19)可缩到座管OO)内。所述座管支架(16)可折叠。所述后轮(13)固定在后叉(14)上。所述方向系统包括车横把(1)、车横把立管( 、立管管束C3)、竖管上管04)、竖管折叠器G)、竖管下管(5)、前叉头管(22)、前叉(7)、前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横把 (1)和车横把立管( 上端固定连接,车横把立管( 下端通过立管管束C3)和竖管上管连接,竖管上管04)和竖管下管( 通过竖管折叠器(4)连接,前叉头管0 上端和竖管下管(5)固定连接,前叉头管(2 和前叉立管(6)活动连接,前轮(8)固定在前叉 (7)上。所述车横把(1)可折叠或可拆卸。第二实施例参见附图2,所述前车架管(9)前端和前叉立管(6)固定连接,前车架管(9)后端通过前车架管折叠器(10)和中车架管(11)前端连接,中车架管(11)后端和后叉(14)固定连接。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第三实施例参见附图3,所述前车架管(9)前端和前叉立管(6)固定连接,前车架管(9)后端通过前车架管折叠器(10)和中车架管(11)前端连接,中车架管(11)后端通过折叠器 (25)和后叉(14)连接。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依此限制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方向系统、车架、驱动系统、刹车系统,所述车架包括前叉立管(6)、前车架管(9)、前车架管折叠器(10)、中车架管(11)、后车架管折叠器(12)、后车架管(15)、后叉(14)、座管支架(16)、座管(20)、管束(18)、鞍管(19)、鞍座(20),其特征是 所述前车架管(9)前端和前叉立管(6)固定连接,前车架管(9)后端通过前车架管折叠器(10)和中车架管(11)前端连接,中车架管(11)后端通过后车架管折叠器(1 和后车架管(1 前端连接,后车架管(1 后端和后叉(14)固定连接,鞍管(19)上端和鞍座00) 固定连接,鞍管(19)下端和座管00)上端通过管束(18)连接,座管00)下端和中车架管(11)前端铰接,座管00)上端和中车架管(11)后端之间通过座管支架(16)活动连接,后车架管(1 上还设有驱动系统固定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前车架管(9)前端和前叉立管(6)固定连接,前车架管(9)后端通过前车架管折叠器(10)和中车架管(11)前端连接,中车架管(11)后端和后叉(1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前车架管(9)前端和前叉立管(6)固定连接,前车架管(9)后端通过前车架管折叠器(10)和中车架管(11)前端连接,中车架管(11)后端通过折叠器0 和后叉(1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鞍管(19)可缩到座管 (20)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座管支架(16)可折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车横把(1)可折叠或可拆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鞍座OO)带翻转03)。专利摘要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方向系统,驱动系统,刹车系统,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管和前叉立管固定连接,前车架管通过前车架管折叠器和中车架管连接,中车架管通过后车架管折叠器和后车架管连接,后车架管和后叉固定连接,鞍管上端和鞍座固定连接,鞍管下端和座管通过管束连接,座管下端和中车架管铰接,座管上端和中车架管后端之间通过座管支架活动连接,本技术结构紧凑,所用材料少,整车重量轻,采用多点折叠设计,自行车折叠后更小,可放在旅行袋中,方便携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方向系统、车架、驱动系统、刹车系统,所述车架包括前叉立管(6)、前车架管(9)、前车架管折叠器(10)、中车架管(11)、后车架管折叠器(12)、后车架管(15)、后叉(14)、座管支架(16)、座管(20)、管束(18)、鞍管(19)、鞍座(20),其特征是:所述前车架管(9)前端和前叉立管(6)固定连接,前车架管(9)后端通过前车架管折叠器(10)和中车架管(11)前端连接,中车架管(11)后端通过后车架管折叠器(12)和后车架管(15)前端连接,后车架管(15)后端和后叉(14)固定连接,鞍管(19)上端和鞍座(20)固定连接,鞍管(19)下端和座管(20)上端通过管束(18)连接,座管(20)下端和中车架管(11)前端铰接,座管(20)上端和中车架管(11)后端之间通过座管支架(16)活动连接,后车架管(15)上还设有驱动系统固定装置(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陈劲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