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电机轴承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8395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特别涉及电机传动端轴承的润滑结构,具体为一种机车用牵引电机的轴承润滑结构。它包括转子、端盖,转子轴端通过轴承支撑于端盖上,轴承外侧设置有与端盖固定的外轴承盖,轴承内侧设置有与端盖固定的内轴承盖,转子上还固定有与内轴承盖配合的内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机轴承润滑结构,电机轴承室可与齿轮箱相通,使电机轴承与齿轮润滑采用相同牌号的油润滑,实现了轴承的油润滑,克服了脂润滑存在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特别涉及电机传动端轴承的润滑结构,具体为一种机车用牵引电机。
技术介绍
机车用牵引电机传统的润滑系统为轴承采用脂润滑。电机传动端设置齿轮箱21, 电机传动端的小齿轮22与机车大齿轮23在齿轮箱21内啮合并采用油润滑,如图1所示。 此结构在运行中存在一定的缺陷1、结构限制,可能导致“窜油”现象发生,造成电机故障 受电机结构限制,外轴承盖4 (不旋转件)和与轴固定的外封环24(旋转件)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间隙,电机不能与齿轮箱完全密封。电机转子旋转时,电机转子端部与轴承室7之间会形成负压,当端盖2上的通大气孔不通畅或容量不足时,就会将齿轮箱中的油沿外轴承盖与外封环之间的间隙吸入电机轴承室7内,在机车运行过程中,两种不同性质的润滑剂不能互串,否则润滑性能下降。大部分被吸入的油会通过外轴承盖上的漏油孔漏到电机外。 由于脂的粘稠度比油高,现有的电机内轴承盖5与轴套25之间的迷宫密封结构相对简单, 即内轴承盖5的内圈只开有单一的径向密封槽,所以,进入轴承室内的齿轮油会有少量的通过迷宫密封结构被吸入电机内部,破坏电机绝缘系统,造成电机接地或匝间短路等故障。 这就是所谓的“窜油”现象。2、轴承需定期维护保养,否则会造成轴承损坏在电机运行过程中,轴承润滑脂会不断消耗,这就需要定期为轴承添加润滑脂。润滑脂加入量过多或过少、 油质不纯、变质等都会造成轴承运行不良、过热等现象,导致轴承故障,电机损坏。3、润滑脂的成分主要是起润滑作用的油类和辅助成形的皂类。起润滑作用的主要是油类,因此,润滑脂的润滑性能比油润滑低很多。机车运行速度越来越高,牵引电机转速也随之提高,轴承油润滑的润滑性能好、适合高转速、可减小轴承振动和噪声的优点越来越体现出来。4、因为润滑脂没有循环,因轴承转动过程中搅拌发热,会发生变质、老化和软化,使用寿命较短。而在更换润滑脂时需要轴承解体、清洗等一系列步骤,更换较麻烦。油润滑使用寿命长、更换简单,便于应用。随着机车朝高速方向发展,异步牵引电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轴承脂润滑结构存在以上诸多限制,难以满足电机轴承高速运转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机车用牵引电机传动端易发生“窜油”现象而影响润滑效果以及传动端轴承采用脂润滑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牵引电机轴承润滑结构, 该设计使电机轴承与齿轮润滑采用相同牌号的油润滑,并有效避免了“窜油”现象。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牵引电机轴承润滑结构,在外轴承盖上设置有注油盒,外轴承盖位于注油盒腔内的部位上开有与轴承室(现有常规电机上都有轴承室,轴承室是分别由外轴承盖、外封环和内轴承盖、轴套或内封环与轴承之间形成的空腔)相通的通孔,通孔内密封设置有塞子,塞子上穿有棉线绳;内轴承盖内圈开有至少二个(环状)径向密封槽,各径向密封槽的下部(以装配好的内轴承盖位置为准)开有漏油孔, 内轴承盖的下部开有回油孔,各径向密封槽下部的漏油孔与回油孔相通,在端盖和外轴承盖上也开有彼此相通的回油孔,内轴承盖上的回油孔与端盖上的回油孔相通。使用时,齿轮箱像现有技术一样卡固于电机端盖或外轴承盖上,使注油盒位于齿轮箱内,齿轮箱中润滑油经齿轮转动带起后,进入注油盒,靠棉线绳与轴承室相接通,即通过棉线绳将润滑油吸入电机轴承室中,保证润滑油清洁、无杂物,给轴承充分润滑。轴承室内的润滑油经内轴承盖内圈上的径向密封槽内的漏油孔、内轴承盖下部的回油孔、端盖和外轴承盖上的回油孔回流至齿轮箱,从而实现润滑油的循环。本技术所述的牵引电机轴承润滑结构的电机轴承室可与齿轮箱相通,使电机轴承与齿轮润滑采用相同牌号的油润滑(即实现了轴承的油润滑,克服了脂润滑存在的问题)。而且内轴承盖与内轴套形成的迷宫结构更复杂、可靠,润滑油不会被吸入定转子端部, 也就不再存在“窜油”问题。轴承室与齿轮箱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油路循环,良好地润滑轴承,更利于带走轴承的热量,有效的发挥轴承高速运转的特性。本技术结构合理,轴承润滑油油路简单清晰,循环顺畅,可用于所有机车用油润滑轴承牵引电机,也可用于其它油润滑的电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牵引电机轴承润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牵引电机轴承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图4为内轴承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子,2-端盖,3-轴承,4-外轴承盖,5-内轴承盖,6-内封环,7_轴承室, 8-塞子,9-棉线绳,10-径向密封槽,11-漏油孔,12-回油孔,13、14-回油孔,15-承接腔, 16-贮油腔,17-过滤网,18-密封槽,21-齿轮箱,22-小齿轮,23-大齿轮,24-外封环,25-轴套。具体实施方式机车用牵引电机,包括转子1、端盖2,转子轴端通过轴承3支撑于端盖2上,轴承 3外侧设置有与端盖2固定的外轴承盖4,轴承3内侧设置有与端盖2固定的内轴承盖5, 转子上还固定有与内轴承盖5配合的内封环6 ;在外轴承盖4上设置有注油盒,牵引电机轴承润滑结构的外轴承盖4位于注油盒腔内的部位上开有与轴承室7相通的通孔,通孔内密封设置有塞子8,塞子上穿有棉线绳9;内轴承盖5内圈开有至少二个(环状)径向密封槽 10,各径向密封槽10的下部开有漏油孔11,内轴承盖5的下部开有回油孔12,各径向密封槽下部的漏油孔11与内轴承盖5下部的回油孔12相通,在端盖2和外轴承盖4上也开有彼此相通的回油孔13、14,内轴承盖5上的回油孔12与端盖2上的回油孔13相通。具体实施时,内轴承盖内圈上的径向密封槽10为四个。内轴承盖5内圈上离轴承3最近的径向密封槽(第一密封槽)的漏油孔直径最大,可将大部分的润滑油经由第一密封槽流回齿轮箱。 其余密封槽的漏油孔相对较小,起到保护油路循环作用。受外轴承盖4表面尺寸的限制,注油盒如为常规形状,其体积无法太大,贮油量有限,不利于润滑油的循环;为此,注油盒由承接腔15和与承接腔相通且沿外轴承盖表面向下延伸的贮油腔16构成;塞子8位于注油盒的贮油腔16内,这样可增加注油盒的贮油量,改善润滑油的循环。具体制造时,可采用多种结构实现外轴承盖上设置注油盒,如可将注油盒焊接、粘接在外轴承盖上,或采用铸造、铸塑等将注油盒与外轴承盖一体成型。在注油盒的进口上设置过滤网17,以避免齿轮箱中的杂质进入注油盒。内轴承盖5下部的回油孔12由彼此相通的横向孔和竖向孔构成。横向孔用于沟通各径向密封槽,竖向孔与端盖上的回油孔相通。为进一步增加内轴承盖5与端盖2之间的密封,在内轴承盖5与端盖相对的端面上开有密封槽18,密封槽18内放置橡胶密封圈,以进一步防止内轴承盖与端盖之间的漏油。为进一步防止“窜油”现象,在内封环6 与内轴承盖5的接触面上设有迷宫式密封结构;迷宫式密封结构在现有同类产品上已有应用。所谓迷宫式密封结构就是在内轴承盖的端面上开有多个轴向密封槽,内封环的端面上开有多个与内轴承盖端面上的槽相配合的齿,齿槽配合可增大爬油距离,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牵引电机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轴承盖(4)上设置有注油盒,外轴承盖(4)位于注油盒腔内的部位上开有与轴承室(7)相通的通孔,通孔内密封设置有塞子 (8),塞子上穿有棉线绳(9);内轴承盖(5)内圈开有至少二个径向密封槽(10),各径向密封槽(10)的下部开有漏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引电机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轴承盖(4)上设置有注油盒,外轴承盖(4)位于注油盒腔内的部位上开有与轴承室(7)相通的通孔,通孔内密封设置有塞子(8),塞子上穿有棉线绳(9);内轴承盖(5)内圈开有至少二个径向密封槽(10),各径向密封槽(10)的下部开有漏油孔(11),内轴承盖(5)的下部开有回油孔(12),各径向密封槽下部的漏油孔(11)与内轴承盖(5)下部的回油孔(12)相通,在端盖(2)和外轴承盖(4)上也开有彼此相通的回油孔(13、14),内轴承盖(5)上的回油孔(12)与端盖(2)上的回油孔(13)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磊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市牵引电机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