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828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摩擦离合器,包括外套筒,第一、第二内套筒,第一、第二摩擦盘,中间盘、碟形弹簧组件,第一内套筒与输入轴连接,输出轴通过滚珠轴承以及推力轴承安装在第一内套筒内的输出轴安装中心孔内;在第一内套筒外筒壁上设置有第一摩擦法兰盘,在第一摩擦法兰盘与外套筒螺纹连接并与第一摩擦盘摩擦接触;第二内套筒套在第一内套筒上,其上设置有与第一、第二摩擦盘摩擦接触的第二摩擦法兰盘,第二内套筒的第二端与输出轴固接;中间盘套在第二内套筒上,中间盘与第二摩擦盘和碟形弹簧组件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位于同一轴线上,其同心度很好,该摩擦离合器过载值的调节只需要旋转第一内套筒即可,调节起来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器,尤其涉及一种摩擦离合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摩擦离合器一般采用摩擦传动动力,其结构上有各种结构,各有优缺点,但基本上都是低速传动,不太适合用于包装机械中使用。而且现有的摩擦离合器的摩擦力不能调节,即使调节,调节起来也不方便。再者现有摩擦离合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同心度比较差。因此,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工作,全自动化运行的,动作可靠的开盒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摩擦离合器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合包装机械使用的摩擦离合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其输入轴的第一端连接动力,输出轴第一端中心开有一螺栓孔,螺栓通过垫圈固定在螺栓孔内,输出轴的第二端连接负载;还包括外套筒、第一内套筒、 第二内套筒、第一摩擦盘、第二摩擦盘、中间盘、碟形弹簧组件,所述第一内套筒的第一端与输入轴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内套筒内还设置有输出轴安装中心孔,所述输出轴的第二端通过滚珠轴承以及推力轴承安装在所述的输出轴安装中心孔内;在第一内套筒外筒壁上设置有第一摩擦法兰盘,在第一摩擦法兰盘与外套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盘与所述第一摩擦法兰盘面摩擦接触;所述的第二内套筒套在所述的第一内套筒上,在第二内套筒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摩擦法兰盘,第二摩擦法兰盘面向第二内套筒第一端方向的盘面与第一摩擦盘摩擦接触,第二摩擦法兰盘面向第二内套筒第二端方向的盘面与第二摩擦盘摩擦接触,第二内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的输出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的中间盘套在所述第二内套筒上,所述中间盘朝向第二内套筒第一端方向的盘面与第二摩擦盘摩擦接触,所述中间盘朝向第二内套筒第二端方向的盘面与所述的碟形弹簧组件的第一端侧接触;外套筒包围于第一内套筒的第一摩擦法兰盘、第一摩擦盘、第二内套筒的第二摩擦法兰盘、第二摩擦盘、 中间盘以及碟形弹簧组件的外围,在外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承接所述碟形弹簧组件第二端侧的法兰盘。本技术还包括一并紧盘,所述并紧盘与所述的外套筒螺纹连接,该并紧盘位于所述的第一摩擦法兰盘的上方。所述第一内套筒的第一端与输入轴的第二端螺纹连接所述的滚珠轴承、推力轴承通过设置在所述的输出轴安装中心孔一端的止口凸环和卡于所述的输出轴安装中心孔另一端的卡簧以及旋与所述输出轴第一端端部的螺栓和设置在输出轴中部的台阶限制轴向串动。所述的第一摩擦法兰盘设置在靠近第一内套筒第一端位置处。在该第一摩擦法兰盘上周向均布有导柱孔,在所述的中间盘上均布有若干向第一摩擦法兰盘方向延伸并插入到对应的导柱孔内的导柱。在所述的第一摩擦法兰盘面向第一内套筒第二端方向的盘面上设置有容纳第一摩擦盘环状的摩擦槽,所述的第一摩擦盘放置在该摩擦槽内并与该摩擦槽摩擦接触。所述的第二内套筒的内筒面与所述第一内套筒的外筒壁之间间隙配合且在第二内套筒的内筒面与第一内套筒的外筒壁之间设置有一滑环。所述的第二内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的输出轴之间通过传动销连接。所述的中间盘与所述的第二内套筒间隙配合。所述的输入轴与第一内套筒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动力由输入轴输入,输入轴带动第一内套筒转动,而第一内套筒又通过第一内套筒的第一摩擦法兰盘、第一摩擦盘、导柱、中间盘、第二摩擦盘、第二内套筒的第二摩擦法兰盘驱动第二内套筒转动,而第二内套筒又通过传动销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带动负载工作。卸下并紧盘,旋转第一内套筒,第一内套筒将沿整个摩擦离合器的轴线移动,进而通过碟形弹簧组件的协同作用,来改变第一摩擦盘、第二摩擦盘与第一内套筒的第一摩擦法兰盘、第二内套筒的第二摩擦法兰盘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改变本摩擦离合器的过载值。调节好以后,重新旋上并紧盘即可。如果过载时,第一摩擦盘、第二摩擦盘与第一内套筒的第一摩擦法兰盘、第二内套筒的第二摩擦法兰盘之间的摩擦力小于过载, 第一摩擦盘、第二摩擦盘与第一内套筒的第一摩擦法兰盘、第二内套筒的第二摩擦法兰盘之间将打滑,即使输入轴旋转,但输出轴是不会旋转的,从而保护了输入轴端的驱动电机。本技术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位于同一轴线上,其同心度很好,该摩擦离合器过载值的调节只需要旋转第一内套筒即可,调节起来非常方便。本技术的摩擦离合器适合包装机械中的高速传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如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摩擦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本技术的摩擦离合器,包括输入轴100和输出轴200,其输入轴100 的第一端110连接动力,如电动机的转轴。输出轴200的第二端220连接负载。该摩擦离合器还包括外套筒300、第一内套筒400、第二内套筒500、第一摩擦盘600、第二摩擦盘700、 中间盘800、碟形弹簧组件900、并紧盘1000。第一内套筒400的第一端410与输入轴100的第二端120螺纹连接,这样动力就能由输入轴100传递到第一内套筒400。在第一内套筒400内还设置有输出轴安装中心孔420,输出轴200的第一端210通过2个滚珠轴承230 J40以及推力轴承250安装在输出轴安装中心孔420内,其中2个滚珠轴承230、240之间采用隔环沈0隔开,滚珠轴承240与推力轴承250之间采用隔套270 隔开。在输出轴安装中心孔420 —端设置有止口凸环421,另一端卡有一卡簧422,止口凸环421和卡簧422的作用是共同限定滚珠轴承230 J40以及推力轴承250在输出轴安装中心孔420内的位置,以防止它们在输出轴安装中心孔420轴向串动。在输出轴200的第一端210的中心开有一螺栓孔211,螺栓212套上垫圈213后旋入该螺栓孔211内,在输出轴 200中部设有一台阶观0,螺栓212、垫圈213和台阶观0的作用是共同限定滚珠轴承230、 240以及推力轴承250在输出轴200上的位置,以防止它们在输出轴200轴向串动。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在止口凸环421、卡簧422、螺栓212、垫圈213、台阶280共同作用下,输入轴 100与输出轴200之间是不会有轴向串动的,这样动力由输入轴100传递到输出轴200的过程中,会很平稳。在第一内套筒400外筒壁上、靠近第一内套筒400的第一端410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摩擦法兰盘430,在第一摩擦法兰盘430的外圆面设置有与外套筒300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并在该第一摩擦法兰盘430上周向均布有若干导柱孔431,在第一摩擦法兰盘430面向第一内套筒400第二端440方向的盘面431上开有一条摩擦槽432,第一摩擦盘600放置在该摩擦槽432内,使之与第一摩擦法兰盘430面摩擦接触。第二内套筒500套在第一内套筒400上,第二内套筒500的内筒面与第一内套筒 400的外筒壁之间间隙配合,并在第二内套筒500的内筒面与第一内套筒400的外筒壁之间设置有一滑环510,采用这样的结构只需要更换滑环510即可。在第二内套筒500的第一端520设置有第二摩擦法兰盘530,第二摩擦法兰盘530 面向第二内套筒500第一端520方向的盘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其输入轴的第一端连接动力,输出轴第一端中心开有一螺栓孔,螺栓通过垫圈固定在螺栓孔内,输出轴的第二端连接负载;还包括外套筒、第一内套筒、第二内套筒、第一摩擦盘、第二摩擦盘、中间盘、碟形弹簧组件,所述第一内套筒的第一端与输入轴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内套筒内还设置有输出轴安装中心孔,所述输出轴的第二端通过滚珠轴承以及推力轴承安装在所述的输出轴安装中心孔内;在第一内套筒外筒壁上设置有第一摩擦法兰盘,在第一摩擦法兰盘与外套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盘与所述第一摩擦法兰盘面摩擦接触;所述的第二内套筒套在所述的第一内套筒上,在第二内套筒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摩擦法兰盘,第二摩擦法兰盘面向第二内套筒第一端方向的盘面与第一摩擦盘摩擦接触,第二摩擦法兰盘面向第二内套筒第二端方向的盘面与第二摩擦盘摩擦接触,第二内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的输出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的中间盘套在所述第二内套筒上,所述中间盘朝向第二内套筒第一端方向的盘面与第二摩擦盘摩擦接触,所述中间盘朝向第二内套筒第二端方向的盘面与所述的碟形弹簧组件的第一端侧接触;外套筒包围于第一内套筒的第一摩擦法兰盘、第一摩擦盘、第二内套筒的第二摩擦法兰盘、第二摩擦盘、中间盘以及碟形弹簧组件的外围,在外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承接所述碟形弹簧组件第二端侧的法兰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野龙乔英乔龙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