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混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9089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混合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清洁油缸于混合室阀体的相反侧装设有第一接近开关,第一接近开关配设用于调节位移传感器伸入清洁油缸内的距离的行程调节器,清洁活塞杆对应第一接近开关设置第一感应触头,当清洁活塞杆复位至极限位置时,清洁活塞杆的杆头延伸至混合室的开口并形成节流间隙。由两个进料通道传输至的两种不同物料经相应的注射喷嘴雾化后在混合室内进行第一次撞击混合,经第一次撞击混合后的物料再经清洁活塞杆与混合室之间的节流间隙进行第二次撞击混合,经上述两次撞击混合后的物料形成涡流并进行充分混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供物料的混合效率并最终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混合头
技术介绍
作为发泡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混合头的作用在于将两种不同的物料进行混合并将混合后的多组分物料注入到成型模具中。混合头一般包括有混合室以及连通混合室的进料通道以及回流通道,其中,混合室的工作状态由循环往复运动的注射活塞杆控制;当注射活塞杆的回流槽连通进料通道与回流通道时,混合室关闭,物料不进行混合动作;当注射活塞杆的回流槽错位并将进料通道与回流通道隔开时,由进料通道传输至的物料在混合室内混合并最终通过清洁活塞杆推压至成型模具中。现有的混合头在进行物料混合时一般只存在一次撞击混合,即由正对设置的注射喷嘴雾化后的物料熔液在混合室内正对撞击混合,经上述撞击混合后的多组分混合物料再经清洁活塞杆直接推压至成型模具中。由于混合效率不高,经上述混合头混合后的物料往往存在混合不均勻、产品成型质量差的缺陷。故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混合头的混合效率已成为发泡设备生产厂商致力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压混合头,该高压混合头在进行物料混合时能够进行二次撞击混合,混合效率高、产品成型质量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压混合头,包括有沿出料方向依次排布的出料嘴、内设有混合室的混合室阀体以及内置往复运动的清洁活塞杆的清洁油缸,混合室阀体配设有两个相互对置并与混合室连通的注射喷嘴,混合室阀体还配设有内置往复运动的注射活塞杆的注射油缸,注射活塞杆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回流槽,混合室阀体对应每个回流槽均开设有进料通道以及回流通道,其中,进料通道与注射喷嘴连通,回流通道与回流槽连通,清洁油缸于混合室阀体的相反侧装设有配备位移传感器的第一接近开关,第一接近开关配设有用于调节位移传感器伸入清洁油缸内的距离的行程调节器,清洁活塞杆对应第一接近开关设置有第一感应触头,当清洁活塞杆复位至极限位置时,清洁活塞杆的杆头延伸至混合室的开口并形成节流间隙。其中,所述注射油缸对应所述注射活塞杆装设有配备位移传感器的第二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固定于注射油缸的缸体并延伸至缸体的内部,注射活塞杆对应第二接近开关设置有第二感应触头。其中,所述混合室阀体与所述清洁油缸之间连设有承接部,承接部分别通过螺钉与混合室阀体以及清洁油缸连接,承接部沿所述清洁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开设有通孔,清洁活塞杆贯穿承接部的通孔并延伸至混合室的开口。其中,所述承接部的通孔的两端部分别装设有定位块和密封胶圈,定位块以及密封胶圈分别与所述清洁活塞杆套接,其中,定位块卡装于所述混合室阀体与承接部之间,密封胶圈卡装于所述清洁油缸的缸体与承接部之间。其中,所述承接部于靠近所述清洁油缸一侧装设有刮刀,刮刀与所述清洁活塞杆套接并卡装于所述密封胶圈与承接部之间。其中,所述承接部的侧壁开设有排料口,排料口贯穿承接部的侧壁并与通孔连通。其中,所述清洁活塞杆的杆头开设有沿周壁螺旋状延伸的旋槽。其中,所述清洁活塞杆的杆头于所述旋槽的外侧开设有圆环状的第一凹槽。其中,所述注射活塞杆于所述回流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圆环状的第二凹槽。其中,所述注射喷嘴为弹簧调压式注射喷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高压混合头,包括有沿出料方向依次排布的出料嘴、内设有混合室的混合室阀体以及内置往复运动的清洁活塞杆的清洁油缸,混合室阀体配设有两个相互对置并与混合室连通的注射喷嘴,混合室阀体还配设有内置往复运动的注射活塞杆的注射油缸,注射活塞杆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回流槽,混合室阀体对应每个回流槽均开设有进料通道以及回流通道,其中,进料通道与注射喷嘴连通,回流通道与回流槽连通,清洁油缸于混合室阀体的相反侧装设有配备位移传感器的第一接近开关,第一接近开关配设有用于调节位移传感器伸入清洁油缸内的距离的行程调节器,清洁活塞杆对应第一接近开关设置有第一感应触头,当清洁活塞杆复位至极限位置时,清洁活塞杆的杆头延伸至混合室的开口并形成节流间隙。在本技术工作过程中,由两个进料通道传输至的两种不同物料经相应的注射喷嘴雾化后在混合室内进行第一次撞击混合, 经第一次撞击混合后的物料再经清洁活塞杆与混合室之间的节流间隙进行第二次撞击混合,经上述两次撞击混合后的物料形成涡流并进行充分混合;故而,本技术能够提供物料的混合效率并最终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作进-技术的任何限制。-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在循环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在循环状态下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混合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在混合状态下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注射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进行物料混合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进行物料混合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在图1至图8中包括有2——混合室阀体 21--进料通道 M—— -清洁活塞杆22. 3—312--出料嘴一注射喷嘴 -清洁油缸一第一凹槽23-31-4—-注射油缸311-41———混合室 -回流通道一旋槽 -注射活塞杆4411——回流槽 412——第二凹槽5——第一接近开关51——行程调节器52——第一感应触头6——第二接近开关61——第二感应触头7——承接部71——通孔72——定位块73——密封胶圈74——刮刀75——排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高压混合头,包括有沿出料方向依次排布的出料嘴1、内设有混合室21的混合室阀体2以及内置往复运动的清洁活塞杆31的清洁油缸 3,混合室阀体2配设有两个相互对置并与混合室21连通的注射喷嘴22,混合室阀体2还配设有内置往复运动的注射活塞杆41的注射油缸4,注射活塞杆41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回流槽411,混合室阀体2对应每个回流槽411均开设有进料通道23以及回流通道对,其中, 进料通道23与注射喷嘴22连通,回流通道M与回流槽411连通,清洁油缸3于混合室阀体2的相反侧装设有配备位移传感器的第一接近开关5,第一接近开关5配设有用于调节位移传感器伸入清洁油缸3内的距离的行程调节器51,清洁活塞杆31对应第一接近开关5 设置有第一感应触头52,当清洁活塞杆31复位至极限位置时,清洁活塞杆31的杆头延伸至混合室21的开口并形成节流间隙。在本技术装配过程中,清洁油缸3的两端部配设有用于连接油管的油管接头,本技术通过改变油管接头的进、出油方向来调节清洁活塞杆31的运动方向;与清洁油缸3的清洁活塞杆31的运动模式一样,注射油缸4的注射活塞杆41也通过上述方式来调节运动方向。为了保证清洁活塞杆31动作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本技术采用第一接近开关5来控制清洁活塞杆31的复位位置,其中,清洁活塞杆31对应第一接近开关5的位移传感器设置有第一感应触头52 ;当第一感应触头52随清洁活塞杆31移动至位移传感器所能感应到的检出距离时,第一接近开关5动作,清洁活塞杆31停止运动;其中,本技术所采用的第一接近开关5为耐高压接近开关。另外,第一接近开关5配设有行程调节器51,行程调节器51可以调节第一接近开关5的位移传感器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混合头,包括有沿出料方向依次排布的出料嘴(1)、内设有混合室(21)的混合室阀体(2)以及内置往复运动的清洁活塞杆(31)的清洁油缸(3),混合室阀体(2)配设有两个相互对置并与混合室(21)连通的注射喷嘴(22),混合室阀体(2)还配设有内置往复运动的注射活塞杆(41)的注射油缸(4),注射活塞杆(41)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回流槽(411),混合室阀体(2)对应每个回流槽(411)均开设有进料通道(23)以及回流通道(24),其中,进料通道(23)与注射喷嘴(22)连通,回流通道(24)与回流槽(411)连通,其特征在于:清洁油缸(3)于混合室阀体(2)的相反侧装设有配备位移传感器的第一接近开关(5),第一接近开关(5)配设有用于调节位移传感器伸入清洁油缸(3)内的距离的行程调节器(51),清洁活塞杆(31)对应第一接近开关(5)设置有第一感应触头(52),当清洁活塞杆(31)复位至极限位置时,清洁活塞杆(31)的杆头延伸至混合室(21)的开口并形成节流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兆和黄信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骏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