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及聚氨酯泡沫技术

技术编号:1374646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4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及聚氨酯泡沫,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醚多元醇与戊烷进行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1‑氯‑3,3,3‑三氟丙烯进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通过高压混合头,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异氰酸酯进行混合,并注入发泡箱内进行发泡。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获得导热率更低的聚氨酯泡沫,降低制冷设备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及聚氨酯泡沫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能耗标准的不断升级,人们对制冷设备的保温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制冷设备中所使用的隔热保温材料的导热率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当下,制冷设备中普遍使用的隔热保温材料是聚氨酯泡沫,而其导热率偏高则是制约制冷设备能耗升级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旨在获得导热率更低的聚氨酯泡沫,降低制冷设备的能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醚多元醇与戊烷进行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1-氯-3,3,3-三氟丙烯进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通过高压混合头,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异氰酸酯进行混合,并注入发泡箱内进行发泡。可选地,所述制备方法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添加如下:聚醚多元醇35~40份;戊烷2~5份;1-氯-3,3,3-三氟丙烯1~3份;异氰酸酯40~60份。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异氰酸酯进行混合的步骤中,所述第二混合物与所述异氰酸酯的重量比为1:1.12。可选地,所述将聚醚多元醇与戊烷进行混合的步骤中,原料温度范围为15~20℃,混合压力范围为12~14MPa,搅拌时间为1~2h,搅拌速度为2000~5000r/min。可选地,所述将聚醚多元醇与戊烷进行混合的步骤中,乳白时间为2~4s,凝胶时间为35~45s。可选地,所述聚醚多元醇25℃时的粘度范围为7000~10000cps,所述聚醚多元醇的羟值含量范围为340~390mgKOH/g。可选地,所述异氰酸酯25℃时的粘度范围为150~220cps,所述异氰酸酯的异氰酸根的重量占比为31.4%。可选地,所述聚醚多元醇与所述1-氯-3,3,3-三氟丙烯的25℃混合粘度范围为400~500cps,所述聚醚多元醇与所述1-氯-3,3,3-三氟丙烯的混合密度范围为1.0~1.2g/ml。可选地,所述戊烷包括环戊烷、正戊烷、及异戊烷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聚氨酯泡沫,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发泡孔径在160~185μm之间。可选地,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导热率在16~19mW/m·K。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中各原料预混方式的改进、配比的调整、性能参数的控制,使得参与发泡过程的各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得到了极大的优化,从而有效改善了发泡过程、降低了泡沫孔径、提高了聚氨酯泡沫的均匀度,因而获得了导热率更低的聚氨酯泡沫,进而可降低应用了该聚氨酯泡沫的制冷设备的能耗,提升其能效指数,使其能够达 到更高的能耗目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醚多元醇与戊烷进行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1-氯-3,3,3-三氟丙烯进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通过高压混合头,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异氰酸酯进行混合,并注入发泡箱内进行发泡。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添加如下:聚醚多元醇35~40份;戊烷2~5份;1-氯-3,3,3-三氟丙烯1~3份;异氰酸酯40~60份。优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异氰酸酯进行混合的步骤中,所述第二混合物与所述异氰酸酯的重量比为1:1.12。优选地,所述将聚醚多元醇与戊烷进行混合的步骤中,原料温度范围为15~20℃,混合压力范围为12~14MPa,搅拌时间为1~2h,搅拌速度为2000~5000r/min。优选地,所述将聚醚多元醇与戊烷进行混合的步骤中,乳白时间为2~4s,凝胶时间为35~45s。需要说明的是,乳白时间,是指从试样混合开始至混合物液体颜色开始变白,发泡膨胀并迅速升起的时间。凝胶时间,又称不粘时间,是指从试样 混合开始至泡沫表面开始不粘手的时间。优选地,所述聚醚多元醇25℃时的粘度范围为7000~10000cps,所述聚醚多元醇的羟值含量范围为340~390mgKOH/g。此外,所述聚醚多元醇25℃时的比重范围为1.0~1.3,所述聚醚多元醇的水分的重量占比范围为1.45~1.55%。优选地,所述异氰酸酯25℃时的粘度范围为150~220cps,所述异氰酸酯的异氰酸根的重量占比为31.4%。此外,所述异氰酸酯25℃时的比重范围为1.22-1.24。优选地,所述聚醚多元醇与所述1-氯-3,3,3-三氟丙烯的25℃混合粘度范围为400~500cps,所述聚醚多元醇与所述1-氯-3,3,3-三氟丙烯的混合密度范围为1.0~1.2g/ml。优选地,所述戊烷包括环戊烷、正戊烷、及异戊烷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中各原料预混方式的改进、配比的调整、性能参数的控制,使得参与发泡过程的各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得到了极大的优化,从而有效改善了发泡过程、降低了泡沫孔径、提高了聚氨酯泡沫的均匀度,因而获得了导热率更低的聚氨酯泡沫,进而可降低应用了该聚氨酯泡沫的制冷设备的能耗,提升其能效指数,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能耗目标。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聚氨酯泡沫,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发泡孔径在160~185μ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导热率在16~19mW/m·K。经测试得到,本专利技术聚氨酯泡沫的发泡孔径在160~185μm之间,自由泡密度在20~25kg/m3之间、成型泡沫芯密度在25~33kg/m3之间,脱模时间不超过5min;其实例箱体整体密度在26~33kg/m3之间,流动系数范围为1.1~1.2,垂直方向压缩强度在120~160kPa之间,并且,其导热率范围为16.8~18.2mW/m·K。相较现有的普遍使用的聚氨酯泡沫而言,本专利技术聚氨酯泡沫的孔径更加均匀,稳定性更加优良,并且强度更高,质量更轻,导热率更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聚氨酯泡沫不需要设备改造即可直接使用,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可实现性。本专利技术聚氨酯泡沫的泡沫孔径在160~185μm之间,相较现有的普遍使用的聚氨酯泡沫而言,泡沫孔径更低,泡沫均匀性更高,泡沫一致性更好。因而,本专利技术聚氨酯泡沫能够获得更低的导热率,实现应用其的制冷设备能够以更低的负荷、更低的能耗状态运行,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聚氨酯泡沫的自由泡密度在20~25kg/m3之间、成型泡沫芯密度在25~33kg/m3之间,相较现有的普遍使用的聚氨酯泡沫而言,自由泡密度及成型泡沫芯密度更低。因而,本专利技术聚氨酯泡沫可有效降低聚氨酯泡沫制备过程中的拉丝及固化等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及物力资源投入,节约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聚氨酯泡沫的实例箱体整体密度在26~33kg/m3之间,相较现有的普遍使用的聚氨酯泡沫而言,实例箱体整体密度更低。因而,本专利技术聚氨酯泡沫能够有效降低应用其的制冷设备中聚氨酯泡沫的充注量,从而节省聚氨酯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醚多元醇与戊烷进行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1‑氯‑3,3,3‑三氟丙烯进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通过高压混合头,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异氰酸酯进行混合,并注入发泡箱内进行发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醚多元醇与戊烷进行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1-氯-3,3,3-三氟丙烯进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通过高压混合头,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异氰酸酯进行混合,并注入发泡箱内进行发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中各原料按重量份数添加如下:聚醚多元醇35~40份;戊烷2~5份;1-氯-3,3,3-三氟丙烯1~3份;异氰酸酯40~60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异氰酸酯进行混合的步骤中,所述第二混合物与所述异氰酸酯的重量比为1:1.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聚醚多元醇与戊烷进行混合的步骤中,原料温度范围为15~20℃,混合压力范围为12~14MPa,搅拌时间为1~2h,搅拌速度为2000~5000r/min。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聚醚多元醇与戊烷进行混合的步骤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陶从生
申请(专利权)人: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