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17737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的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废水厌氧氧化的反应器(1),该反应器器壁(2)由导电材料制作,反应器内填充导电材料作为生物载体(3),下部进水口(4),上部出水口(5)。本发明专利技术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装置及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的处理。具有操作简单,节约能耗,减轻空气污染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过程中,都会排放大量的含各种有机污染物以及氨氮等无机还原性污染物的废水。除了部分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发酵产甲烷等生物质能源方式处理外,大量中低浓度有机废水或无机废水都需要通过好氧氧化为二氧化碳、水或无毒的氧化态物质。这些处理方法需要鼓风曝气、生物转盘等提供大量氧气作为电子受体,以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供氧费用占到废水生物处理成本的一大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物燃料电池(MFC)技术快速发展,由于MFC既可处理废水又可产电,成为国际生物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在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电池结构、电极材料等研究领域已获得重大进展,有机碳的电子回收率高达96. 8% (AEM,2003, 69,1548-1555)。为了进一步减少能耗、优化反应器结构,以空气阴极为主的单室生物燃料电池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中国公开专利(200910153236.8)描述了无金属催化剂的空气阴极的制作方法,可降低电池成本。中国公开专利(200510079759. 4)与(200810063876. 5) 分别描述了空气阴极燃料电池结构及其在处理废水以及产电等方面的应用。但是空气阴极大多制作复杂、需要载钼等贵金属催化剂以及质子交换膜等材料,难于制作大型电池结构。 此外,由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在电流收集、电子传递等方面的受到限制,使得该项技术难于规模化应用。除了有机碳作为MFC电子供体外,氨氮还没有用于MFC产电研究领域,这些污染物的去除仍然依赖常规处理方法。负氧离子是由空气中的氧气捕获自由电子后形成的带负电荷的离子,负氧离子通过神经系统与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如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具有还原作用。城市污染空气中的烟雾、尘埃、病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都可被负氧离子吸附而沉降。目前,人为产生负氧离子主要通过高压电场,利用碳刷尖端电晕放电, 大量电子被氧气捕获形成负氧离子。在该领域已有大量负氧离子发生的专利公开,相关产品已大量在市场销售,这些技术中均存在消耗大量能源的缺点。现有废水生物处理仍然离不开强制曝气等耗能手段,开发不需能耗的生物处理技术并偶联副产大量负氧离子对于节能减排以及减轻城市空气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废水好氧生物处理需要曝气耗费大量能源的问题,以及现有生物燃料电池由于结构、材料限制难于放大、低C/N比氨氮废水脱氮面临有机碳严重不足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电化学介导的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的装置及其方法。在保证废水完全氧化的同时大幅减少甚至不需能耗,废水中还原性污染物氧化产生的电子最终传递给氧气而副产大量负氧离子。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处理领域。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的装置,它包括一个用于废水厌氧氧化的反应器(1),该反应器器壁(2)由导电材料制作,反应器内填充活性炭或碳毡或金属丝网等导电材料作为生物载体(3)。反应器还包括下部进水口(4),上部出水口(5),外循环管(6)及循环泵(7)。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的装置,厌氧氧化反应器(1) 内填充的导电材料与作为导电体的器壁相连。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的装置,其厌氧氧化反应器壁 (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导电的铁、铝、铜等金属导电材料,石墨等碳素材料,导电陶瓷等材料制作。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的装置,其厌氧氧化反应器导电的反应器壁表面可喷涂石墨等碳素材料、也可喷涂聚苯胺等导电高分子材料。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的装置,其厌氧氧化反应器内的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碳毡、碳纸、碳布等碳纤维材料、活性炭等碳素材料、铁、铝、铜丝网等金属导电材料。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的装置,其厌氧氧化反应器既可是圆柱形结构也可是矩形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的方法,主要利用生物电化学途径,通过电子传递把废水中还原性污染物氧化与反应器壁外氧气还原进行偶联,并生成负氧离子。废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厌氧氧化生物反应器,厌氧氧化反应器内附着在导电材料上的微生物菌群对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进行厌氧氧化,氧化产生的电子通过导电材料、导电反应器壁扩散到空气中,并被氧气捕获形成负氧离子,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经氧化后排出。厌氧氧化过程中,通过外循环管路与循环泵对废水进行循环,以强化废水与微生物菌群的接触。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废水,反应器内的废水可设定循环或不循环两种运行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方法,根据废水来源不同, 反应器中附着的厌氧氧化的微生物菌群也不同,微生物菌群包括但不限于异养微生物菌群、自养微生物菌群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异养微生物菌群包括但不限于假单胞菌属、克氏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短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属、地杆菌属、西瓦氏菌属等的一种或以上种类的任意组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养微生物菌群包括但不限于氨氧化菌群如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球菌属、亚硝化螺菌属和亚硝化叶菌属、硝化杆菌属、硝化螺菌属中的细菌等;自养硫杆菌群如氧化亚铁硫杆菌属、氧化硫硫杆菌属、脱氮硫杆菌属等;以及一些兼性自养的微生物菌群如假单胞菌、硫化叶菌等中的一种或以上种类的任意组合。与传统废水处理以及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利用生物电化学途径,把厌氧氧化反应器中还原性污染物氧化产生的电子传递到壁外空气中,并被氧气捕获生成负氧离子。氧化过程不需能耗,废水中蕴藏的能源(电子)用于副产负氧离子。(2)与生物燃料电池(MFC)用于产电、辅助产氢等技术相比,该装置及其方法不需汇集电流,而是采用行程最短、传递面积最大、电阻最小的导电反应器壁进行电子传递,保证了反应器电子传递的高效率。(3)传统硝化_反硝化方法相比,该装置及其方法能够在厌氧环境中,实现氨氮同时硝化与/反硝化,不需要额外的电子供体。(4)该装置及其方法操作运行简单,条件容易控制,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副产大量负氧离子将显著减轻区域空气污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装置及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现有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处理的各类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大幅减少现有处理方法能耗的同时,副产大量负氧离子,从而减轻区域空气污染,形成城市大型氧吧。附图说明图1为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装置立体图,B为横切面图,(1)生物反应器;(2)生物反应器器壁;(3)生物载体;(4)下部进水口 ; (5)上部出水口 ; (6)外循环管;(7)循环泵。图2为用于负氧离子检测的有机玻璃柜示意图,其中(1)负氧离子检测柜;(2) 厌氧氧化反应器;⑶进气口 ;⑷反应器外循环泵;(5)出气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人工配制有机废水的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产生(1)装置的构建本实施例构建的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装置及其方法如流程图1 所示,主要包括一个废水厌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用于废水厌氧氧化的反应器(1),该反应器器壁(2)由导电材料制作,反应器内填充导电材料作为生物载体(3),下部进水口(4),上部出水口(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