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活性壳聚糖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活性壳聚糖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169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活性壳聚糖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具体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壳聚糖酶突变体,在野生型壳聚糖酶基础上,进行如下突变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将壳聚糖酶第196位丙氨酸突变为组氨酸、将第221位天冬酰胺突变为甘氨酸;野生型壳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与野生型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壳聚糖酶突变体Mut2的催化效率提高了52%,可提高壳聚糖酶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壳寡糖的酶法制备提供了有潜力的工业应用候选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酶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高活性壳聚糖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高度脱乙酰化的几丁质被称为壳聚糖(脱乙酰度>50%),其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glcnac)和d-氨基葡萄糖(glcn)通过β-1,4-糖苷键随机组合连接而成。以高分子量的壳聚糖为底物可以通过物理法、化学法、酶法等方式制备获取聚合度为2~20的壳寡糖(cos)。与几丁质和壳聚糖相比,cos在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胆固醇、抗感染、治疗炎症、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等方面表现出更优越的生理活性,可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化妆品、营养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2、与物理和化学法相比,酶法制备cos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水解产物组成稳定等优点。因此,酶法制备cos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壳聚糖酶因能够特异性水解壳聚糖而被广泛关注。

3、由于壳聚糖具有高分子聚合物的固有特性,即使是低浓度的壳聚糖溶液也具有明显的黏度,这导致了壳聚糖酶的催化活性和催化效率受到明显抑制,极大阻碍了酶法降解壳聚糖的规模化应用。

4、综上,鉴于壳聚糖酶的工业应用要求其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而野生型壳聚糖酶存在催化活性低的问题,如果能增强壳聚糖酶的催化活性和催化效率,将有望扩大壳聚糖酶的应用场景,降低壳聚糖酶工业制备壳寡糖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活性壳聚糖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壳聚糖酶突变体,在野生型壳聚糖酶基础上,进行如下突变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将壳聚糖酶第196位丙氨酸突变为组氨酸、将第221位天冬酰胺突变为甘氨酸;所述野生型壳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

3、相应的,一种壳聚糖酶突变体,在野生型壳聚糖酶基础上,进行如下突变:将壳聚糖酶第196位丙氨酸突变为组氨酸、将第221位天冬酰胺突变为甘氨酸;所述野生型壳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4、相应的,编码所述壳聚糖酶突变体的dna。

5、相应的,含有所述dna的表达质粒。

6、相应的,含有表达所述壳聚糖酶突变体对应氨基酸的核苷酸的重组质粒。

7、相应的,含有所述表达质粒或含有所述重组质粒的宿主微生物。

8、相应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利用编码所述壳聚糖酶突变体的dna替换编码野生型壳聚糖酶的dna。

9、相应的,所述壳聚糖酶在制备壳寡糖中的应用。

10、相应的,所述壳聚糖酶在酶解壳聚糖中的应用。

11、优选的,应用温度为30~65℃,和/或,应用ph为4.5~6.5。

1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壳聚糖酶进行了分子改造,在野生型壳聚糖酶的第196、221位点分别进行突变,最终获得催化效率显著提高的壳聚糖酶突变体mut2。与野生型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壳聚糖酶突变体mut2的催化效率提高了52%,从而可提高壳聚糖酶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壳寡糖的酶法制备提供了有潜力的工业应用候选酶。所述壳聚糖酶应用温度为30~65℃,最适反应温度为55℃,应用ph为4.5~6.5,最适反应ph为6.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聚糖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在野生型壳聚糖酶基础上,进行如下突变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将壳聚糖酶第196位丙氨酸突变为组氨酸、将第221位天冬酰胺突变为甘氨酸;所述野生型壳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一种壳聚糖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在野生型壳聚糖酶基础上,进行如下突变:将壳聚糖酶第196位丙氨酸突变为组氨酸、将第221位天冬酰胺突变为甘氨酸;所述野生型壳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3.编码权利要求1或2所述壳聚糖酶突变体的DNA。

4.含有权利要求3所述DNA的表达质粒。

5.含有表达权利要求1或2所述壳聚糖酶突变体对应氨基酸的核苷酸的重组质粒。

6.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表达质粒或含有权利要求5所述重组质粒的宿主微生物。

7.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特征在于:利用编码权利要求1或2所述壳聚糖酶突变体的DNA替换编码野生型壳聚糖酶的DNA。

8.权利要求1或2所述壳聚糖酶在制备壳寡糖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壳聚糖酶在酶解壳聚糖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温度为30~65℃,和/或,应用pH为4.5~6.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聚糖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在野生型壳聚糖酶基础上,进行如下突变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将壳聚糖酶第196位丙氨酸突变为组氨酸、将第221位天冬酰胺突变为甘氨酸;所述野生型壳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一种壳聚糖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在野生型壳聚糖酶基础上,进行如下突变:将壳聚糖酶第196位丙氨酸突变为组氨酸、将第221位天冬酰胺突变为甘氨酸;所述野生型壳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3.编码权利要求1或2所述壳聚糖酶突变体的dna。

4.含有权利要求3所述dna的表达质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刚谢杰刘京伟王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