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urn-back环引物的超快速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55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针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环引物——Turn‑back环引物:3’‑端序列同传统六引物环介导等温扩增体系的环引物LF或LB,5’‑端序列为一段翘起序列——分别与靶基因的F1C或B1C区域的序列相同。并且提供了一种基于Turn‑back环引物的超快速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TLAMP),在Turn‑back环引物的助力下,哑铃结构从六引物环介导等温扩增体系的两种增至八种,扩增循环从一个增至四个,在不增加引物设计难度的条件下,显著提高了扩增效率和检测稳定性,是一种超快速的核酸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涉及核酸扩增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加速环介导等温扩增的turn-back环引物及由此建立的一种新的超快速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技术介绍

1、分子检测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众多的分子检测技术中,基于核酸的检测方法因其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而备受推崇。其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经典的扩增方法,但是其依赖于昂贵的仪器和专业的研究人员,难以进行即时诊断或检测(poct)。自1990年代初以来,等温核酸扩增技术(isothermal nucleic acidamplification,inaa)兴起,因其能够在恒温条件下高效扩增靶核酸,无需复杂的仪器,在poct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而逐渐受到各领域的关注。

2、在现有的inaa方法中,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最流行的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基因检测,特别是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的现场检测。lamp是在2000年由notomi等人提出的等温扩增方法,最初的lamp体系为四引物环介导等温扩增体系(four-primer lamp,四引物lamp),使用内引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的Turn-back环引物,其特征是:包括两段序列,3’-端序列同传统六引物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环引物LF或LB,分别与靶基因上的LFC或LBC区域互补,5’-端序列为一段翘起序列,分别与靶基因的F1C或B1C区域的序列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六引物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其特征是:引物设计涉及靶基因的8个区域:F3(或F3C)、F2(或F2C)、LFC(或LF)、F1(或F1C)、B1C(或B1)、LB(或LBC)、B2C(或B2)、B3C(或B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urn-back环引物,其特征是:Turn-back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的turn-back环引物,其特征是:包括两段序列,3’-端序列同传统六引物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环引物lf或lb,分别与靶基因上的lfc或lbc区域互补,5’-端序列为一段翘起序列,分别与靶基因的f1c或b1c区域的序列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六引物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其特征是:引物设计涉及靶基因的8个区域:f3(或f3c)、f2(或f2c)、lfc(或lf)、f1(或f1c)、b1c(或b1)、lb(或lbc)、b2c(或b2)、b3c(或b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urn-back环引物,其特征是:turn-back环引物取代传统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环引物参与环介导等温扩增,其中的lf或lb片段与环介导等温扩增产物的环上的lfc或lbc区域互补、延伸,启动区别于内引物fip或bip扩增路径的新的扩增路径,形成新的扩增模板和扩增产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turn-back环引物,其特征是:turn-back环引物中的lf或lb片段与环介导等温扩增产物的环上的lfc或lbc区域互补、延伸,延伸产物经链置换后,翘起序列f1c或b1c回折,与以f1c或b1c序列为模板合成的f1或b1片段互补形成新的茎环结构,所述新的茎环结构与基于内引物fip或bip形成的茎环结构组合形成新的哑铃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4所述的turn-back环引物,其特征是:turn-back环引物参与环介导等温扩增后,在内引物形成的两种哑铃结构、一个扩增循环基础上,新增最多六种哑铃结构、最多三个扩增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卓董娟石晋一丁盛杜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