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调整W成型上水平辊宽度的插板组合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10338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板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布置在上水平辊主传动轴上,上水平辊由外侧辊、内侧辊及隔套组成,该组合结构包括有三组插板组合,每组插板组合包括有插板座和插板,第一组插板组合布置在上水平辊内侧辊与外侧辊中间,第二组布置在内侧辊的内侧,第三组布置在外侧辊的外侧;插板座和插板均加工有与上水平辊主传动轴的主轴键配合的键槽,插板的下部设有能够穿过上水平辊主传动轴的开口,插板装入插板座内,形成插板组合。同时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插板组合结构快速调整W成型上水平轧辊宽度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效果,操作简单方便,由原用4人操作才能完成,采用插板结构及方法1人即可完成,劳动强度也大大减小。提高了生产效率。无需动用吊装设备,省电又减少对设备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轧钢
,特别涉及一种快速调整W成型上水平辊宽度的插板组合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高频直缝焊管机组采用对辊式成型粗成型段第1架W孔型分体式上水平辊组合结构,其上水平辊结构由插座1,插板2,中间隔套3,上水平辊外侧轧辊4,轴端锁紧螺母5,上水平辊主传动轴6,主轴联轴节7,外侧上下调整架8,内轧辊侧隔套9、外轧辊侧隔套10,上水平辊内侧轧辊11,轴承12、轴承13,内侧上下调整架14,内侧牌坊架15、外侧牌坊架16等组成。内侧轴端联轴节7同时还与万象联轴节相联接。当生产钢管时,根据需求往往提出有壁厚不同而外径相同的钢管规格,当一种壁厚的钢管生产完成后需更换另一种壁厚时,带钢即管坯的宽度发生变化,这时需调整粗成型第一架W孔型上水平辊两辊之间的宽度,调整办法是更换中间隔套,把原来的一组中间隔套拆除,换上所需宽度尺寸的另一组的中间隔套。按当前结构,更换隔套的程序如下如图1所示首先拆下外侧上下调整架8及内侧上下调整架14,拆下与主轴联轴节7联接的万象联轴节(图未示),再拆下轴端锁紧螺母5,接着用吊车从牌坊架中拔出上水平辊主传动轴6组装件,放在空地上。然后按以下次序拆除外侧轴承13,退出外轧辊侧隔套10,上水平辊外侧轧辊4,中间隔套3,上水平辊内侧轧辊11,内轧辊侧隔套9,完成拆除过程。再安装另一套厚度尺寸的隔套,按与拆除次序的相反过程进行。然后把安装好的上水平辊主传动轴6组装件用吊车插入内侧牌坊架15、外侧牌坊架16的滑槽中,装上外侧上下调整架8及内侧上下调整架14,拧紧轴端锁紧螺母5,再把主轴联轴节7与万象联轴节相联,最后拧紧轴端锁紧螺母5,这时才完成整个换套过程,即完成上水平辊两辊之间的改变宽度的调整过程。这种结构的缺点是1)当生产同一外径、生产不同壁厚的高频直缝焊管需要改变壁厚时,需要调整上水平轧辊两辊之间的宽度,用更换隔套方法实现,更换操作过程复杂,需要多人作业,操作工劳动强度大;2)更换时间长,一般需停机半小时以上,降低生产效率;3)还要动用吊车等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调整W成型上水平辊宽度的插板组合及方法,以利于生产外径相同不同壁厚的钢管钢管时,不需要拆除隔套的复杂操作程序,而用插板组合实现快速调整宽度,操作简便易行,提高生产作业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快速调整W成型上水平辊宽度的插板组合,该组合结构布置在上水平辊主传动轴上,上水平辊由外侧辊、内侧辊及隔套组成,其中该组合结构包括有三组插板组合,每组插板组合包括有插板座和插板,第一组插板组合布置在上水平辊内侧辊与外侧辊中间,第二组布置在内侧辊的内侧,第三组布置在外侧辊的外侧;插板座和插板均加工有与上水平辊主传动轴的主轴键配合的键槽,插板的下部设有能够穿过上水平辊主传动轴的开口,插板装入插板座内,形成插板组合。同时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插板组合快速调整W成型上水平轧辊宽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在生产同一外径、多种壁厚的高频直缝焊管要改变壁厚生产另一种相同外径的钢管时,需要改变粗成型第一架W成型上水平辊两辊之间的宽度,将上水平辊主传动轴的轴端锁紧螺母松开,松开宽度以插入插板的宽度,将以插装好的三组插板组合从插板座中脱开拔出,再将所需厚度尺寸的三个插板插入上水平辊主轴中,再将三个插板推进插板座中, 最后将上水平辊主轴轴端螺母锁紧,即可完成一拔一插调整宽度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的插板组合结构及方法,使生产外径相同而壁厚不同的钢管时具有以下优势操作简单方便,由原用4人操作才能完成,采用插板结构及方法1人即可完成,劳动强度也大大减小。调整时间短,原需停机半小时以上才能完成调整上水平辊两辊之间的宽度操作, 采用插板结构及方法只需5分钟就可完成,调整时间减少25分钟,如按生产Φ 133钢管的生产速度以50米/分计算,可多生产1250米钢管,虽然生产不同的钢管生产速度有增有减,但提高轧机作业时间25分钟带来的多生产钢管是肯定的,无疑提高了生产效率。无需动用吊装设备,省电又省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W成型水平辊组装配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插板组合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插板组合A-A剖面右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插板座正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插板座A-A剖面右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插板正视图。图中1.插板座2.插板3.中间隔套4.上水平辊外侧辊5.上水平轴轴端锁紧螺母6.上水平辊主传动轴7.上水平辊主轴联轴节8.外侧上下调整架9.内轧辊侧隔套10.外轧辊侧隔套11.上水平辊内侧辊12. 13主轴轴承14.内侧上下调整架15.外侧牌坊架16.内侧牌坊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快速调整W成型上水平辊宽度的插板组合加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是在现有高频直缝焊管机组用对辊式粗成型段第1架W成型采用的分体组合式水平上辊结构基础上,采用插板组合结构,分别布置在上水平辊外侧辊的外侧、外侧辊和内侧辊中间、内侧辊的内侧,共三组插板组合结构,如图2、图3所示,插板组合结构由插板座1和插板2组成,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的插板组合结构中插板座与插板均加工有与主轴配合的键槽,插板2装入插板座1中,插板2的外轮廓与插板座1配合有间隙,确保容易脱开;插板2下部开口足以传过主轴。所述的插板结构,在生产某一种外径尺寸的钢管时,三组插板组合结构预先与轧辊组装件同时装入主轴中。所述的需要快速调整轧辊隔套宽度,实现调整上水平辊两辊之间的宽度时,首先松开主传动轴外侧轴端螺母,然后用工具移开轧辊及隔套,把原三个插板2从插板座1中退出后可拔出。然后分别插入所需厚度尺寸的三个插板,分别推入三个插板座中靠严,再锁紧主传动轴外侧锁紧螺母,即可完成一拔一插调整宽度的过程。所述的快速调整内、外侧轧辊之间的宽度,实际就是调整各个隔套宽度。如壁厚增加时,带钢即管坯的宽度需适当减小,这时应减少内、外侧轧辊之间的宽度。采用只需更换插板2的办法就可实现。操作时只需将内、外侧轧辊中间的插板2换成另一个厚度尺寸小的,把轧辊两侧的插板2换成厚度尺寸大的,即中间插板减少的厚度等于两侧插板增加的厚度之和,完成插板一拔一插的调整过程。本专利技术是在生产相同外径、不同壁厚尺寸的钢管需要调整上水平辊两辊之间的宽度时,不需要拆除隔套的复杂操作程序,而用插板组合法实现快速调整,操作简便易行的目的。适于高频直缝焊管生产采用对辊式成型粗成型段第1架W成型分体组合式水平上辊调整两辊之间改变宽度时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调整W成型上水平辊宽度的插板组合,该组合结构布置在上水平辊主传动轴上,上水平辊由外侧辊、内侧辊及隔套组成,其特征是该组合结构包括有三组插板组合, 每组插板组合包括有插板座(1)和插板O),其中第一组插板组合布置在上水平辊内侧辊与外侧辊中间,第二组布置在内侧辊的内侧,第三组布置在外侧辊的外侧;插板座(1)和插板( 均加工有与上水平辊主传动轴的主轴键配合的键槽,插板(2) 的下部设有能够穿过上水平辊主传动轴的开口,插板( 装入插板座内(1),形成插板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板组合,其特征是所述插板( 的外轮廓与插板座(1)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以利插板( 嵌入插板座(1)内后能容易脱开。3.一种利用上述插板组合快速调整W成型上水平轧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调整W成型上水平辊宽度的插板组合,该组合结构布置在上水平辊主传动轴上,上水平辊由外侧辊、内侧辊及隔套组成,其特征是:该组合结构包括有三组插板组合,每组插板组合包括有插板座(1)和插板(2),其中:第一组插板组合布置在上水平辊内侧辊与外侧辊中间,第二组布置在内侧辊的内侧,第三组布置在外侧辊的外侧;插板座(1)和插板(2)均加工有与上水平辊主传动轴的主轴键配合的键槽,插板(2)的下部设有能够穿过上水平辊主传动轴的开口,插板(2)装入插板座内(1),形成插板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家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隆宝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