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1988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制装置(1),具有至少两个轧辊,这些轧辊分别通过轧辊轴承座(2)支撑在轧机机架(3)上,其中这些轧辊设有用于沿着移动方向(x)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机构(4),利用轴向移动机构可以使得轧辊相对于轧机机架(3)处于所希望的位置并保持在那里,其中轧辊与弯曲机构(5)作用连接,利用弯曲机构可以给这些轧辊施加弯曲力矩。为了将由轴向移动机构的重量引起的弯曲力损耗保持得尽可能小,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轴向移动机构(4)的第一作用机构(6)直接设置在轧机机架(3)上,或者间接地通过铰接的连接机构(7)设置在轧机机架(3)上,其第二作用机构(8)通过铰接的连接机构(9)设置在轧辊轴承座(2)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制装置,具有至少两个轧辊,这些轧辊分别通 过轧辊轴承座支撑在轧机机架上,其中这些轧辊设有用于沿着移动方 向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才几构,利用所述轴向移动才几构可以 -使得轧纟昆相 对于轧机机架处于所希望的位置并保持在那里,其中轧辊与弯曲机构 作用连接,利用所述弯曲机构可以给这些轧辊施加弯曲力矩。这种轧制装置例如由WO 2005/011884 Al已知,其中两个以规定 距离彼此间隔的工作轧辊形成对于轧制所需要的辊缝,其中工作轧辊 可以支撑在支撑辊或中间轧辊上。如此构造的轧制装置因此可以装配 有四个或六个轧辊,其中各个轧辊为了产生所希望的辊缝而沿着垂直 方向4皮此间隔。工作轧辊在此可轴向移动地设置,由此可以利用可改变的辊缝断 面来实现在带钢轧机中对带钢断面的影响。在方法技术上,工作轧辊 能够轴向移动这一点在粗轧机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是为了有针 对性地影响带钢断面,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磨损分配来延 长轧辊寿命。如在WO 2005/011884 Al中所述,对轧辊装置的另 一重要的设计 在于,设有用于工作轧辊的弯曲或平衡的机构。利用这些机构可以将 弯曲力矩引入到工作轧辊中,这在方法技术上具有优点。工作轧辊弯曲和移动系统安装在位置固定的块(Block)中,在这 些块中设置有对于弯曲和平衡或轴向移动所需要的调节机构。它们提 供了固定的压力剂输入管路的优点,这些压力剂输入管路在工作轧辊 更换时不必拆开。为了实现弯曲和平衡,所需要的挺杆要么设置在位 置固定的块中,这在轴向移动时会不利地导致不容忽视的倾覆力矩, 要么所述挺杆被设计成随着轴向移动一起移动的箱盒,以便能够更好 地掌控倾覆力矩或摩擦力。与WO 2005/011884 Al类似的这种其它的解决方案在EP 0 326 805 Bl、 DE 24 40 495 A1、 DE 36 03 693 A1、 WO 98/26883 Al和DE 38 07 628 C2中有所记载。所有这些已知的方案的缺点是,当弯曲和轴向移动装置安装在机4械组合单元中时,其中移动装置被设计成在弯曲装置的导向块上的悬 臂,则由于移动装置的自重而出现转矩,这种转矩必定被弯曲装置的 垂直的导向机构承受。由此在弯曲装置的导向机构中产生摩擦力,这 种摩擦力会对弯曲装置的调节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所述摩擦力的不利影响随着弯曲装置的垂直的导向机构的高度 的减小而增大。导向机构的高度与轧辊直径直接相关,也就是说,相 比于直径较大的轧辊,在轧辊直径较小时,所产生的摩擦力的不利影 响比4交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开头部分所述类型的轧辊装置进行改 进,从而克服或者至少减小所述缺点,也就是说,就施加到弯曲机构 的导向机构上的摩擦力而言,特别是轴向移动机构的由自重引起的影 响得到减小。才艮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目的通过如下措施得以实现,即轴向移动机构 的第 一作用机构直接设置在轧机机架上,或者间接地通过铰接的连接机构设置在轧机机架上,其第二作用机构通过铰接的连接机构设置在 轧辊轴承座上。轴向移动机构在此优选间接地通过连接架设置在轧机机架上。这 些轴向移动机构的第二作用机构可以设置在锁定块上,锁定块沿着轴向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弯曲4几构中或上。在这种情况下, 一种改进规定通过锁定螺栓形式的铰接的连接机构,在锁定块 和轧辊轴承座之间,产生沿着轴向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作用的形状配 合的连接。为此可以在轧辊轴承座上开设至少一个与锁定螺栓的形状 全等的凹槽。另外,弯曲机构中或上的锁定块可以通过导向机构支撑 在间隔于第一作用机构的部位上。导向机构在此优选具有滑槽,在滑 槽中设置有与弯曲机构连接的螺栓。滑槽也被有利地构造成沿着轴向 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凹槽。轴向移动机构优选具有液压的活塞-缸系统。轴向移动机构的第 一和/或第二作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轴向移 动机构上,和/或设置在导向机构上。由此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在附加 的轧辊移动时沿着水平的轧制方向适配调节铰接点。釆用前述措施原则上可以独立于轧辊直径或可供使用的结构高 度,减小在弯曲装置的导向机构中的转矩的产生。由此减小上述不利的结果。特别是改善了弯曲装置的调节性能。因此由系统引起地实现减小由于内部摩擦造成的弯曲力损耗。 附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中示出附图说明图1为轧制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和图2为根据图1的A-A剖视图,其中弯曲机构未示出。附图中一仅仅局部地一示出轧制装置1,该轧制装置采用本已公 知的方式来构造。对此可参见WO 2005/011884 Al,该文献中含有这 种轧制装置的详细信息。轧辊轴承座2保持着两个未示出的工作轧辊,图1中只能看到其 中的一个工作轧辊。轧辊轴承座2支撑在轧机机架(或轧机机座)3 中。然而在此采取了预防措施,从而工作轧辊既能沿着移动方向x轴 向移动,又能^皮施加以弯曲力矩。为此^殳置有本已公知的轴向移动机 构4和弯曲4几构5。为了产生力,轴向移动机构4具有液压的活塞-缸系统16。轴向 移动机构4在此具有两个作用机构6和8,轴向移动机构4能够在这 两个作用机构之间产生其沿着移动方向x的移动力。图中右边的第一 作用机构6通过螺栓形式的铰接的连接机构7固定在连接架10上, 连接架10又固定在轧机机架3上。轴向移动机构4也铰接在图中左 边的第二作用机构8上,更确切地说,通过锁定螺栓形式的铰接的连 接机构9被铰接。锁定螺栓9支撑在锁定块11上,从而在轴向移动机构4移动时 锁定块随之移动。锁定螺栓9穿过锁定块11 (见图1)并插入到在轧 辊轴承座2上开i殳的凹槽12中。这导致在轴向移动机构4移动时运 动通过锁定块11传递到轧辊轴承座2上,进而传递到轧辊上;然后 这些轧辊沿着移动方向x轴向移动。如在图2中可清楚地看到,在弯曲机构5上开设有凹槽17,锁定 块11位于该凹槽17中且可沿着移动方向x移动。在凹槽17中装有 导向机构13,该导向机构的一端(图中左边)通过滑槽(Kulisse) 14 和固定在弯曲机构5上的螺栓15被支撑。滑槽14一如在图2中可见 一被设计成沿着移动方向x延伸的槽。螺栓15的一端支撑着导向机 构13。在弯曲机构5沿着垂直方向V在垂直的导向机构18上上下移动 时(见图1),轴向移动机构4只有部分重量加栽在这些导向机构18 上,以及只有相对短的杠杆臂r (见图1)。轴向移动机构4的重量因 此在弯曲装置5的垂直的导向机构18上只能引起很小的转矩,另外 此点还通过如下措施得到保证,即有效重量通过转动销上的支撑得到 平衡。最重要的功能由此可以总结如下可见,弯曲机构5和轴向移动 机构4彼此分开设置。弯曲机构一与已知的方案相比一在很大程度上 保持其功能和部件机械设计不变。在活塞-缸系统16的延伸部分上装 有导向机构13,锁定块11在这些导向机构13上延伸。通过锁定块 11使得工具轴承座2与轴向移动机构4耦联。这些导向机构13通过 在滑槽14中延伸的螺栓15支撑在弯曲机构5上。为了能将该装置用于可附加地沿着轧制方向水平移动的轧辊,可 以规定使得摆动旋转点相应地移动。附图标记列表1 轧制装置2 轧辊轴承座3 轧机机架(轧机机座)4 轴向移动机构5 弯曲机构6 第一作用机构7 铰接的连接机构8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制装置(1),具有至少两个轧辊,这些轧辊分别通过轧辊轴承座(2)支撑在轧机机架(3)上, 其中这些轧辊设有用于沿着移动方向(x)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机构(4),利用所述轴向移动机构可以使得所述轧辊相对于所述轧机机架(3)处于所希望的位 置并保持在那里, 其中所述轧辊与弯曲机构(5)作用连接,利用所述弯曲机构可以给这些轧辊施加弯曲力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移动机构(4)的第一作用机构(6)直接设置在所述轧机机架(3)上,或者间接地通过铰接的连接机构(7)设置在所述 轧机机架(3)上,其第二作用机构(8)通过铰接的连接机构(9)设置在所述轧辊轴承座(2)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贝伦德斯
申请(专利权)人:SMS西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