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及其配重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4926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及其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除了包括配重块本体外,还包括成对设置于所述配重块本体两侧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朝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承重件和/或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承重件,其中,所述第一承重件可在所述配重块于第一方向上叠加另一所述配重块时与该另一所述配重块的第二承重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承重件可在所述配重块于第二方向上叠加另一所述配重块时与该另一所述配重块的第一承重件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重块,在需要增加配重块时,可实现自动锁定,安装效率高,在需要拆卸配重块时,只需通过拨动控制柄,即可解除锁定,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起重机的配重块。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配重块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汽车起重机是工业生产及建筑施工中的重要设备,同时也是危险性较大、容易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因此,稳定性是汽车起重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平衡重(配重块)则是用于提升起重机的稳定性,防止整机倾翻的重要部件。目前,平衡重主要分固定平衡重以及活动平衡重两类,固定平衡重与卷扬箱连接在一起,不经常拆装,活动平衡重通过平衡重油缸与卷扬箱连接在一起,经常拆装。图1为现有的一种普通活动平衡重的安装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两个平衡重油缸2安装于卷扬箱1的两侧,左右对称;基本平衡重4与轴套5安装成一体,其他平衡重(如平衡重6或者平衡重7)可通过与基本平衡重4叠加组成活动平衡重整体3,活动平衡重整体3的总重量可以有多种组合,例如,可以是单独基本平衡重4,或者是基本平衡重4叠加平衡重6,或者是基本平衡重4叠加平衡重6和平衡重7 ;同理,如果有更多的其他平衡重,只需要相继叠加即可;叠加后的活动平衡中整体3可通过卷扬箱两侧的平衡重油缸2安装于卷扬箱1上。普通活动平衡重安装的特点在于基本平衡重4与轴套5必须存在,当已完成安装的活动平衡重整体3需要改变重量时,必须先将活动平衡重整体3放下,将其他平衡重叠加上去,然后再重新安装至卷扬箱1上。因此,如何研发出一种方便安装及拆卸的平衡重(配重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重块。该配重块包括配重块本体,还包括成对设置于所述配重块本体两侧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朝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承重件和/或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承重件, 其中,所述第一承重件可在所述配重块于第一方向上叠加另一所述配重块时与该另一所述配重块的第二承重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承重件可在所述配重块于第二方向上叠加另一所述配重块时与该另一所述配重块的第一承重件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对称设置于所述配重块本体两侧。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配重块本体两侧的中央位置。优选地,所述配重块本体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承重件为设置于所述配重块本体的承重钩,所述第二承重件为对称设置于所述配重块本体的一对卡钩。优选地,所述承重钩包括第一直梁和从所述第一直梁的一端向两侧延伸的第一钩部,所述第一直梁的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块本体铆接或者铰接;所述一对卡钩包括第二直梁和从所述第二直梁的一端相对延伸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钩部对应的第二钩部,所述第二直梁的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块本体铆接或者铰接。优选地,所述一对卡钩的第二直梁之间设有使所述一对卡钩夹紧的弹性件。优选地,所述一对卡钩还包括从所述第二直梁的一端相对延伸的凸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凸部之间的控制柄,所述控制柄可通过拨动所述凸部实现所述一对卡钩的张开。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配重块的起重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配重块及具有该配重块的起重机,通过在配重块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装置,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重块快速叠加或拆卸,且在不拆放已挂配重块的前提下,通过该连接装置新增配重块或者减少配重块,安装效率高,此外,在优选方式中, 通过采用承重钩和一对卡钩作为承重件,当下方配重块举升到位后,承重钩卡入卡钩内,卡钩在弹簧件作用下自动复位,将承重钩锁定,即完成配重块的安装,当需要安装更多的配重时,只需重复上述动作即可,简单方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普通活动平衡重的安装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配重块中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两个图2所示配重块在叠加时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指出,本部分中的对具体结构的描述及描述顺序仅是对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制作用。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其中,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配重块中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两个图2所示配重块在叠加时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2、图3和图4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配重块包括配重块本体1、凹槽11和连接装置 10,其中,凹槽11开设在配重块本体1两侧的中央位置(即凹槽的左右两侧距离配重块本体1任一侧的左右两个边沿大体相等),连接装置10凹槽11内的配重块本体1上,配重块本体1两侧的连接装置10大体对称;如图3所示,连接装置10包括大体朝上设置的承重钩2和大体朝下设置的一对卡钩3,其中,承重钩2包括第一直梁2b和从该第一直梁2b的上端向左右两侧伸出的第一钩部2a,第一直梁2b的下端与配重块本体1通过销钉8铆接(可以是固定铆接也可以是活动铆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铰接);所述一对卡钩3大体对称设置在承重钩2下方的配重块本体1上,所述一对卡钩3 分别包括第二直梁3a、第二钩部北和凸部3c,第二直梁3a的上端与通过销钉7铆接(具体为活动铆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铰接),第二钩部北设于所述第二直梁3a的下端,(两个)第二钩部北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二钩部北的形状与第一钩部加相对应(即满足在两个配重块叠加时第一钩部加与第二钩部北的相互接触配合),凸部3c设于第二直梁3a上靠近上端的位置,(两个)凸部3c的延伸方向相对;一对卡钩3通过第二直梁3a、 第二钩部北和凸部3c形成抓合形状;所述凸部3c之间设有控制柄5,控制柄5上设有拨动块6,拨动块6与两侧的凸部 3c接触配合,控制柄5 (的一端)与配重块本体1连接形成转动副(图未示出),控制柄5 可在相对配重块本体1相对转动时带动拨动块6转动一定距离,拨动块6转动时可拨动与其接触的凸部3c以实现卡钩3围绕销钉7向外转动,即实现卡钩3的张开;所述一对卡钩3的第二直梁3a之间还连接有弹簧4(也可以由具有类似功能的其他弹性件代替),用于使一对卡钩3在其作用下处于拉紧状态。如图4所示,在工作过程中,当下方配重块举升到位后,下方承重块的承重钩(第一钩部)卡入上方承重块的一对卡钩内,该一对卡钩在弹簧力作用下自动复位,将下方承重块的承重钩锁定,即完成上下两个配重块的安装;当需要安装更多的配重块时,只需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兹不赘述;当需要拆除下方配重块时,只需要将控制柄拨动一定角度(例如 90度),即可使左右卡钩张开,完成下方配重块的拆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配重块本体1两侧的连接装置10也可以不对称设置,例如其设置位置可以相互错开一定角度;配重块本体1两侧也可以不开设凹槽11,连接装置10可以直接设置在配重块本体1两侧;此外,配重块本体1的同一侧面可以设置一个以上的连接装置10,配重块本体1的三个侧面或者四个侧面也可以同时设有连接装置1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由第一直梁2b和第一钩部加组成的承重钩2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由相应的功能零部件组装而成,由第二直梁3a、第二钩部 3b和凸部3c组成的卡钩3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由相应的功能零部件组装而成;承重钩的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重块,包括配重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还包括成对设置于所述配重块本体(1)两侧的连接装置(10),所述连接装置(10)包括朝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承重件(2)和/或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承重件(3),其中,所述第一承重件(2)可在所述配重块于第一方向上叠加另一所述配重块时与该另一所述配重块的第二承重件(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承重件(3)可在所述配重块于第二方向上叠加另一所述配重块时与该另一所述配重块的第一承重件(2)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锐李安强徐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