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内冲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70788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内冲孔装置,包括一上模座和一下模座,该下模座上形成一供待冲孔管体伸入的通孔,该通孔内设置一冲头,该冲头与一设置在其后方的芯棒固定连接,该芯棒的后端则固定连接一用以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滑块;该上模座向下形成控制所述滑块依次向左和向右移动一个冲头行程的距离的一左斜楔和一右斜楔,该下模座的通孔壁上设置一左凹模孔和一右凹模孔,该左凹模孔和该右凹模孔分设在冲头的左右两侧。该冲孔装置采用自内而外的冲孔方式,在采用该种冲孔方式制得的产品中,孔口的毛刺位于管体外部,便于去除。(*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孔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管内冲孔装置
技术介绍
CN201317023Y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管子冲孔装置,该冲孔装置中,与管子内径相等的芯轴从中间分为左右两段,每段芯轴各有自己的支承部件并由气缸驱动,使两芯轴分别从管子左、右插入管子中,两芯轴对接的接触端面一根做成中凹,另一根做成中凸,使它们相互楔合、支承,在芯轴相应管子需冲孔的地方钻有定位孔,以便使冲模进入。该管子冲孔装置与现有其他冲孔装置相同,均采用自管体外向内冲孔的方式,在采用该种冲孔方式制得的产品中,孔口的毛刺位于管内,但是,在目前,去除毛刺的过程全部采用手工作业,因此,其不仅费时费力,且产品质量也没有较好的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内冲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该冲孔装置采用自内而外的冲孔方式,在采用该种冲孔方式制得的产品中,孔口的毛刺位于管体外部,便于去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管内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模座和一下模座,该下模座上形成一供待冲孔管体伸入的通孔,该通孔内设置一冲头,该冲头与一设置在其后方的芯棒固定连接,该芯棒的后端则固定连接一用以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滑块;该上模座向下形成控制所述滑块依次向左和向右移动一个冲头行程的距离的一左斜锲和一右斜锲,该下模座的通孔壁上设置一左凹模孔和一右凹模孔,该左凹模孔和该右凹模孔分设在冲头的左右两侧。使用时,将带冲孔的管体插入通孔内,而后上模座下行,再由左斜锲和右斜锲挤压滑块依次向左和向右偏移一个冲头行程的距离,此时,滑块带动芯棒和冲头左右滑动,冲压管壁成孔。在推荐的实施例中,该右斜锲上形成一用以推抵所述滑块向左移动一冲头行程的第一斜坡,该左斜锲则在对应该第一斜坡的位置形成一第一凹槽,且该第一凹槽向内凹入的距离大于一冲头行程;该左斜锲在第一凹槽上方形成一用以推抵所述滑块向右移动一冲头行程的第二斜坡,该右斜锲则同样在对应该第二斜坡的位置形成一第二凹槽,且该第二凹槽向内凹入的距离大于一冲头行程。这样,在上模座下行时,右斜锲首先挤压滑块向左偏移一冲头行程,滑块带动芯棒和冲头向左滑动,冲压左侧管壁成孔,而后,上模座继续下行, 在由左斜锲挤压滑块向右偏移一冲头行程,滑块带动芯棒和冲头向右滑动,冲压右侧管壁成孔。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左斜锲和右斜锲上行和下行,该第一凹槽的两侧边缘均需设置成斜坡形状,该第二凹槽的底边缘需设置成斜坡形状。在推荐的实施例中,该左斜锲上形成一用以推抵所述滑块向右移动一冲头行程的第一斜坡,该右斜锲则在对应该第一斜坡的位置形成一第一凹槽,且该第一凹槽向内凹入的距离大于一冲头行程;该右斜锲在第一凹槽上方形成一用以推抵所述滑块向左移动一冲头行程的第二斜坡,该左斜锲则同样在对应该第二斜坡的位置形成一第二凹槽,且该第二凹槽向内凹入的距离大于一冲头行程。这样,在上模座下行时,左斜锲首先挤压滑块向右偏移一冲头行程,滑块带动芯棒和冲头向右滑动,冲压右侧管壁成孔,而后,上模座继续下行, 在由右斜锲挤压滑块向左偏移一冲头行程,滑块带动芯棒和冲头向左滑动,冲压左侧管壁成孔。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模座包括一设置在底部的下模板、设置在该下模板上方的缓冲垫板,该垫板之上则固定设置一滑座,该滑座的后部设置所述滑块,该滑块的左侧设置一供左斜锲伸入的左插槽,该滑块的右侧则设置一供右斜锲伸入的右插槽,该滑座上设置所述供待冲孔管体伸入的通孔。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芯棒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一通孔,所述冲头的中心位置同样设置一通孔,该芯棒和该冲头通过一同时穿过芯棒通孔和冲头通孔的销轴固定连接。在推荐的实施例中,一冲头行程为所述待冲孔管体的管壁厚度的2 3倍,该芯棒与该下模座通孔内壁之间间隔一大于一冲头行程的距离。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安装在压力机的滑块上或由一汽缸或一油缸驱动。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的特占.^ \\\ ·1)该冲孔装置采用自内而外的冲孔方式,在采用该种冲孔方式制得的产品中,孔口的毛刺位于管体外部,便于去除;2)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并易于更换冲头、芯棒等损耗部件;3)在初始状态时,冲头停在下模座通孔的中间位置,工件取放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管内冲孔装置,如图1和图2中所示,包括一上模座1和一下模座2,该上模座 1由一汽缸或一油缸驱动。该上模座1向下形成一右斜锲11和一左斜锲12。下模座2包括一设置在底部的下模板21、设置在该下模板21上方的缓冲垫板22, 该垫板22之上则固定设置一滑座23,该滑座23后部设有一用以在左右方向滑动的滑块6, 该滑块6的右侧设置右斜锲11,该滑块6的左侧则设置左斜锲12。该滑座23上设置一供待冲孔管体(图中未示)伸入的通孔20,该通孔20内设置一冲头4,该冲头4的后方设置一芯棒5,该冲头4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一通孔,芯棒5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一通孔,该芯棒5和该冲头4通过一同时穿过芯棒通孔和冲头通孔的销轴(图中未示)固定连接。该芯棒5的后部连接滑块6,该滑块6的中心位置设有一通孔,该芯棒 5的后部固定插接于滑块6的通孔中。为防止该芯棒5相对滑块6转动,该芯棒5与该滑块 6通过防转接口连接。该芯棒5与该通孔20内壁之间间隔一大于一冲头行程的距离。该滑块6的左右两侧各自形成一凸耳61,在初始状态时,该冲头4位于通孔20的中心位置,该滑块6的两凸耳61夹设在右斜锲11下部和左斜锲12下部之间。该左斜锲12 中部形成一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的第一斜坡121,该第一斜坡向右推抵滑块凸耳61,并使得滑块6向右滑动一冲头行程,该右斜锲11则在对应该第一斜坡121的位置形成一第一凹槽 111,且该第一凹槽111向内凹入的距离大于一冲头行程;该右斜锲11在第一凹槽111上方形成一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的第二斜坡112,该第二斜坡向左推抵滑块凸耳61,并使得滑块 6向左滑动一冲头行程,该左斜锲12则同样在对应该第二斜坡112的位置形成一第二凹槽 122,且该第二凹槽122向内凹入的距离大于一冲头行程。这样,在上模座1下行时,左斜锲 12首先挤压滑块6向右偏移一冲头行程,滑块6带动芯棒5和冲头4向右滑动,冲压右侧管壁成孔,而后,上模座1继续下行,在由右斜锲11挤压滑块6向左偏移一冲头行程,滑块 6带动芯棒5和冲头4向左滑动,冲压左侧管壁成孔。—冲头行程为待冲孔管体(图中未示)的管壁厚度的2 3倍。该下模座2的通孔壁上设置一左凹模孔洸和一右凹模孔27,该左凹模孔洸和该右凹模孔27分设在冲头4的左右两侧。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右斜锲11和左斜锲12上行和下行,该第一凹槽111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成斜坡形状,该第二凹槽122的底边缘亦形成斜坡形状。使用时,将带冲孔的管体插入通孔20内,而后上模座1下行,再由右斜锲11和左斜锲12挤压滑块6依次向左和向右偏移一个冲头行程的距离,此时,滑块6带动芯棒5和冲头4左右滑动,冲压管壁成孔。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内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模座和一下模座,该下模座上形成一供待冲孔管体伸入的通孔,该通孔内设置一冲头,该冲头与一设置在其后方的芯棒固定连接,该芯棒的后端则固定连接一用以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滑块;该上模座向下形成控制所述滑块依次向左和向右移动一个冲头行程的距离的一左斜锲和一右斜锲,该下模座的通孔壁上设置一左凹模孔和一右凹模孔,该左凹模孔和该右凹模孔分设在冲头的左右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祥兰桂荣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易洁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