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拉拔疲劳试件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324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拉拔疲劳试件的夹具。目前国内外对于路面结构的层间拉拔疲劳尚无人进行研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相互扣套的上组合件和下组合件,上组合件为一对C形板对接组成的矩形框,矩形框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下通孔,矩形框内侧面上均设置有竖直的凸棱;下组合件为一对相同的U形框连接形成的U形框,U形框的上端面中部上开设有上通孔,上通孔和下通孔形状相同且上通孔位于下通孔之上与其相对设置,上端面两侧开设有与凸棱相互嵌套且能滑动配合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组合件和下组合件将试件固定后向试件下端施加竖向波形荷载,使粘结层出现均匀分布的拉应力,由试件疲劳拉拔应力与加载次数得到反映拉拔疲劳的特征参数。(*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路面工程
,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层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层间的拉拔疲劳试验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拉拔疲劳试件的夹具
技术介绍
路面结构是一种由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多层复合体系,由于材料差异使不同结构层之间的变形无法达到一致和协调,因此一般要求在结构层之间铺撒粘层油和透层油,希望通过这种层间结合措施达到不同结构层变形协调的目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内部尤其是层间结合部位容易出现较大的拉拔应力和应变,反复的拉拔应力和应变导致层间粘结层由于疲劳而断裂,路面结构层随之出现脱层,继而出现裂缝、坑槽、推移甚至基层损坏等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外对于路面结构的层间拉拔疲劳尚无人进行研究,而对于结构层层间的拉拔疲劳试验也无人涉及,同时现行规范对于层间拉拔疲劳没有具体规定,这导致目前道路结构设计与实际使用严重不符,即路面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一直处于完全连续状态,那么如何能够有效表征路面结构层间拉拔疲劳特性是保证路面能够正常使用而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拉拔疲劳试件的夹具,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有效表征路面结构层间拉拔疲劳特性是保证路面能够正常使用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拉拔疲劳试件的夹具,包括相互扣套的上组合件和下组合件,所述的上组合件为一对C形板对接组成的矩形框,矩形框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下通孔,矩形框内侧面上均设置有竖直的凸棱;所述下组合件为一对相同的U形框连接形成的U形框,U形框的上端面中部上开设有上通孔, 上通孔和下通孔形状相同且上通孔位于下通孔之上与其相对设置,上端面两侧开设有与凸棱相互嵌套且能滑动配合的凹槽。上述的凸棱截面为三角形,凹槽为对应的三角槽。上述的上通孔和下通孔为孔径相同的方形孔。上述U形框的下部开口端设置有底座。本技术的夹具在试验过程中能够简便、快速的反映出路面结构层间的拉拔疲劳情况,有利于试验的正常进行,同时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层状结构内部粘结材料的长期使用性能;通过上组合件和下组合件上下嵌套将试件固定在上通孔和下通孔上,并通过传力系统向试件下端施加竖向波形荷载,使粘结层出现均勻分布的拉应力(应变),从而得到试件疲劳拉拔应力(应变)与加载次数之间的关系,得到反映拉拔疲劳的特征参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上组合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下组合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受力示意图。图中1-上组合件,2-下组合件,3-C形板,4-上通孔,5-下通孔,6-凸棱,7-凹槽, 8-U形板,9-底座,10-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图3,包括相互扣套的上组合件1和下组合件2,所述的上组合件1 为一对C形板3对接组成的矩形框,矩形框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下通孔5,矩形框内侧面上均设置有竖直的凸棱6 ;所述下组合件2为一对相同的U形框8连接形成的U形框,U形框的上端面中部上开设有上通孔4,上通孔4和下通孔5形状相同且上通孔4位于下通孔5之上与其相对设置,上端面两侧开设有与凸棱6相互嵌套且能滑动配合的凹槽7。凸棱6截面为三角形,凹槽7为对应的三角槽。上通孔4和下通孔5为孔径相同的方形孔。上组合件 1和下组合件2上下相互嵌套时,所述的下通孔5和上通孔4上下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的凸棱6和凹槽7咬合在一起,可防止上组合件1和下组合件2在加载过程中产生横向移动。 同时在下组合件2的U形板的开口端均设置有底座9。如图4所示,本技术使用时,下组合件2的底座9部分通过四个螺丝10将其固定在MTS (UTM)上,防止在加载过程中整个夹具发生横向移动,然后把成型好的试件首先放入下组合件2中,利用下组合件2的上通孔4将试件上部夹住,并通过侧面的四个螺丝固定,防止加载过程中试件与下组合件2产生竖向位移;再将能够分开的上组合件1的两C形板3前后套在下组合件2中,如图2所示,确保上组合件1内侧的凸棱6能够与上组合件1 前后外侧的凹槽7咬合,同时上组合件1底部下通孔5必须夹住试件下部,通过侧面的四个螺丝固定;整个安装过程准备完毕后,利用MTS (UTM)在上组合件1上部施加竖向波形荷载,此时在试件上表现为拉拔力即可进行拉拔疲劳试验。本技术属于路面结构层专用拉拔疲劳夹具,通过上组合件1和下组合件2将试件卡在夹具的上通孔4和下通孔5中,试件粘结层与加载方向垂直,在组合件顶端表面施加竖向荷载时,试件粘结层内部的力学状态表现为拉拔力,能够真实的反映路面结构层的受力情况。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拉拔疲劳试件的夹具,包括相互扣套的上组合件(1)和下组合件(2),所述的上组合件(1)为一对C形板(3)对接组成的矩形框,矩形框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下通孔(5),矩形框内侧面上均设置有竖直的凸棱(6);所述下组合件(2)为一对相同的U形框(8)连接形成的U形框,U形框的上端面中部上开设有上通孔(4),上通孔(4)和下通孔(5)形状相同且上通孔(4)位于下通孔(5)之上与其相对设置,上端面两侧开设有与凸棱(6)相互嵌套且能滑动配合的凹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拉拔疲劳试件的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凸棱(6)截面为三角形,凹槽(7)为对应的三角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拉拔疲劳试件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通孔(4)和下通孔(5 )为孔径相同的方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拉拔疲劳试件的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U形框(8)的下部开口端设置有底座(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拉拔疲劳试件的夹具。目前国内外对于路面结构的层间拉拔疲劳尚无人进行研究。本技术包括相互扣套的上组合件和下组合件,上组合件为一对C形板对接组成的矩形框,矩形框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下通孔,矩形框内侧面上均设置有竖直的凸棱;下组合件为一对相同的U形框连接形成的U形框,U形框的上端面中部上开设有上通孔,上通孔和下通孔形状相同且上通孔位于下通孔之上与其相对设置,上端面两侧开设有与凸棱相互嵌套且能滑动配合的凹槽。本技术通过上组合件和下组合件将试件固定后向试件下端施加竖向波形荷载,使粘结层出现均匀分布的拉应力,由试件疲劳拉拔应力与加载次数得到反映拉拔疲劳的特征参数。文档编号G01N3/04GK201974334SQ20102069074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曹海波, 李刚, 李智, 王争军, 王鹏翔, 白雪梅, 陈团结 申请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拉拔疲劳试件的夹具,包括相互扣套的上组合件(1)和下组合件(2),所述的上组合件(1)为一对C形板(3)对接组成的矩形框,矩形框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下通孔(5),矩形框内侧面上均设置有竖直的凸棱(6);所述下组合件(2)为一对相同的U形框(8)连接形成的U形框,U形框的上端面中部上开设有上通孔(4),上通孔(4)和下通孔(5)形状相同且上通孔(4)位于下通孔(5)之上与其相对设置,上端面两侧开设有与凸棱(6)相互嵌套且能滑动配合的凹槽(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团结李刚王争军白雪梅王鹏翔李智曹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