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平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1914 阅读:5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平衡支架,包括支架座以及一端可相互拆卸连接的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座上铰接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并且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相对的一端上分别具有相互啮合的齿,而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则与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球包来转动第一、第二支撑臂,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供不同的张开包角,以适用不同规格的球包摆放;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第二支撑臂整体左右摆动,从而在球包车行驶过程中,可以确保球包不会左右摆晃,使球包始终处于球包车的中间位置,最终能保证球包车的行驶安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具体指一种安装在高尔夫球包车上,用来将球包固定在球包车上的支架。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地拖行球包,目前的高尔夫球场上通常配置有高尔夫球包车,在该球包车上设置有将球包固定在球包车上的支架。如中国专利号为02285492.4(授权公告号为 CN2569848Y)的《可自动展收定位轮架的高尔夫球袋载具》中所披露的上、下组接座就是这样一种支架,该上、下组接座分别具有基座、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第一、第二带体的一端分别与基座相连,另一端上分别具有相互扣合的快速扣。使用时,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抱住球袋后再相互扣合即可。显然,该上、下组接座可以快速地固定住球袋,但由于基座设计成C 形,包角的大小无法随球包大小进行调节,因此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互为独立,相互之间不能联动,因此在球包车运动过程中,球包会发生左右晃动现象,即无法可靠地固定球包。尤其当遇到高低不平的草坪时,这种缺陷更加明显,严重时极有可能使球包车发生侧翻,从而提高了球包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不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操作方便、 使用安全的自动平衡支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自动平衡支架包括支架座以及一端可相互拆卸连接的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座上铰接有左、 右分布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并且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相对的一端上分别具有相互啮合的齿,而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则与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相连接。为了能与球包的外形得到较好的吻合,所述的第一支撑臂、支架座和第二支撑臂连接后最好形成C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带体可以通过第一销铰接在所述的第一支撑臂上。同样,所述第二带体也可以通过第二销铰接在所述的第二支撑臂上。这样使带体磨损小,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增设了与支架座相铰接的第一、第二支撑臂,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球包来转动第一、第二支撑臂,使本技术能提供不同的张开包角,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球包摆放;同时由于第一、第二支撑臂能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进行联动,故这种结构可以避免第一、第二支撑臂整体左右摆动,从而在球包车行驶过程中,可确保球包不会左右摇晃,使球包始终处于球包车的中间位置,最终能保证了球包车的行驶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该自动平衡支架包括支架座1、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 第一带体4和第二带体5,其中,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分别位于支架座1的左、右侧, 且第一支撑臂2的右端通过第一轴6铰接在支架座1上,第二支撑臂3的右端通过第二轴 7铰接在支架座上,第一支撑臂2、支架座1和第二支撑臂3连接后形成C形结构。同时,在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相对的一端上,即的第一支撑臂右端和第二支撑臂的左端上分别具有能相互啮合的齿,使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相互联动,能相对于支架座1以相反的旋转方向进行转动,使张开包角的大小按需调节,以包容不同规格的球包。上述第一带体4的一端与第二带体5的一端上分别设有能相互粘合的雌扣41、雄扣51,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常见的快速扣,使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一端能相互拆卸连接; 而第一带体4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2的另一端相连,而第二带体5的另一端则与第二支撑臂3的另一端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带体通过第一销8铰接在第一支撑臂上,同样, 第二带体通过第二销9铰接在第二支撑臂上。使用时,在球包车的车架的上、下部位分别安装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平衡支架,即将支架座通过螺钉直接固定在球包车的车架的相应部位上,球包靠在第一、第二支撑臂的中间部位,根据球包外形尺寸的不同,转动第一、第二支撑臂,使它们同时张开或收拢至合适的角度,然后再用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抱住球包进行相互粘扣,即可快速地实现球包的固定,并且,由于第一、第二支撑臂可以相互联动,因此球包固定可靠,不会出现左右摇晃现象,从而可以明显地提高行车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平衡支架,包括支架座(1)以及一端可相互拆卸连接的第一带体(4)和第二带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座上铰接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支撑臂( 和第二支撑臂(3),并且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相对的一端上分别具有相互啮合的齿,而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O)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带体(5)的另一端则与第二支撑臂(3)的另一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平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臂O)、支架座 (1)和第二支撑臂(3)连接后形成C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平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4)通过第一销(8)铰接在所述的第一支撑臂(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平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体(5)通过第二销 (9)铰接在所述的第二支撑臂( 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平衡支架,包括支架座以及一端可相互拆卸连接的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座上铰接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并且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相对的一端上分别具有相互啮合的齿,而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则与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球包来转动第一、第二支撑臂,使本技术能提供不同的张开包角,以适用不同规格的球包摆放;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第二支撑臂整体左右摆动,从而在球包车行驶过程中,可以确保球包不会左右摆晃,使球包始终处于球包车的中间位置,最终能保证球包车的行驶安全。文档编号A63B55/08GK201949578SQ20102067084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夏少华 申请人:中国钓具技术标准化(北仑海伯)研究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平衡支架,包括支架座(1)以及一端可相互拆卸连接的第一带体(4)和第二带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座上铰接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并且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相对的一端上分别具有相互啮合的齿,而所述第一带体(4)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2)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带体(5)的另一端则与第二支撑臂(3)的另一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钓具技术标准化北仑海伯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