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煤烘干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135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煤烘干炉,由烘干炉、三废炉、引风机和皮带运输系统组成,所述的皮带运输系统包括位于烘干炉顶部的顶部运输皮带和位于烘干炉底部的底部运输皮带;烘干炉的顶部开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底部运输皮带位于烘干炉底部出料口的正下方,三废炉的尾气管道通过引风机与烘干炉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型煤烘干炉利用工业废气对湿煤棒进行烘干,减少了工作中转,降低了湿煤棒的碎裂,而且可以有效节约能源。(*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烘干设备
,涉及一种用于型煤烘干的烘干炉。
技术介绍
传统的型煤生产一般都是采用自然风干,该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同时干燥花费时间长,且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型煤的生产效率。也有一些使用烘干炉对型煤进行烘干处理,但是从湿煤棒到烘干炉需要经过多次中转,煤棒容易破碎,而且多数利用燃烧煤产生的热量进行烘干操作,加大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型煤烘干炉,解决型煤自然风干效率低,设备烘干中转次数多、浪费能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型煤烘干炉,由烘干炉、三废炉、 引风机和皮带运输系统组成,所述的皮带运输系统包括位于烘干炉顶部的顶部运输皮带和位于烘干炉底部的底部运输皮带;烘干炉的顶部开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底部运输皮带位于烘干炉底部出料口的正下方,三废炉的尾气管道通过引风机与烘干炉连接。湿煤棒通过顶部运输皮带送到烘干炉顶部,下到烘干炉中,利用三废炉的放空尾气作为烘干炉热源对型煤进行烘干。烘干后的型煤从烘干炉底部出料口排出,经底部运输皮带送走。采用本技术的型煤烘干炉,挤压生产出的湿煤棒直接经运输皮带送入烘干炉中,减少了工作中转,降低了湿煤棒的碎裂,而且充分利用了工业废气所蕴含的能量,节约了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型煤烘干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型煤烘干炉的结构如图1所示,烘干炉1采用砖混结构,由多个独立的腔室组成, 每个腔室规格3米X3米X3米,烘干炉1的顶部设有开口 11,底部设有漏斗状出料口 12, 三废炉2的尾气通道21通过引风机3连接到烘干炉1的每个腔室中。在烘干炉1的顶部设有顶部运输皮带41,位于烘干炉1底部的底部运输皮带42设在烘干炉1底部出料口 12 的正下方。权利要求1. 一种型煤烘干炉,由烘干炉、三废炉、引风机和皮带运输系统组成,所述的皮带运输系统包括位于烘干炉顶部的顶部运输皮带和位于烘干炉底部的底部运输皮带;烘干炉的顶部开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底部运输皮带位于烘干炉底部出料口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三废炉的尾气管道通过弓I风机与烘干炉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型煤烘干炉,由烘干炉、三废炉、引风机和皮带运输系统组成,所述的皮带运输系统包括位于烘干炉顶部的顶部运输皮带和位于烘干炉底部的底部运输皮带;烘干炉的顶部开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底部运输皮带位于烘干炉底部出料口的正下方,三废炉的尾气管道通过引风机与烘干炉连接。本技术的型煤烘干炉利用工业废气对湿煤棒进行烘干,减少了工作中转,降低了湿煤棒的碎裂,而且可以有效节约能源。文档编号F26B21/14GK202002455SQ201020669768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刘毛毛, 周宏卫, 成鹏, 石广远, 胡春林, 陈阳平 申请人:山西省霍州市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型煤烘干炉,由烘干炉、三废炉、引风机和皮带运输系统组成,所述的皮带运输系统包括位于烘干炉顶部的顶部运输皮带和位于烘干炉底部的底部运输皮带;烘干炉的顶部开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底部运输皮带位于烘干炉底部出料口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三废炉的尾气管道通过引风机与烘干炉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鹏陈阳平石广远刘毛毛胡春林周宏卫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霍州市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