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24773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包括模架、操作台、第一料靴、凹模和上冲头,所述操作台设于模架上,第一料靴安装于操作台的侧方,凹模设于操作台上,上冲头安装于模架上且位于凹模的正上方,所述成型装置还包括一加料定位装置,加料定位装置安装于模架上且位于上冲头的下部,所述凹模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冲头,固定冲头两侧设有浮动冲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涉及一种优化结构的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压机和该装置通过自身的动作实现了产品的成型和线圈的植入同步同时成型,简化了后道工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易于操作,产品精度大大提高,且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人机对话。(*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造特定金属物品的
,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线圈植入电 感元件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传统的线圈植入电感元件产品的生产 是先将磁性粉末干压成两个制品,经过烧结后将线圈放入两磁性粉末制品中间,再通过手 工焊接使三者成为一体。传统的线圈植入电感元件的生产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手工焊接效率低下,以1个工人8小时计算,其人均日生产量只有2000个左 右;(2)线圈植入电感元件的外型最小只有6mmX6mm,磁性粉末制品焊接时对铁粉产品四周位置度偏差要求控制在0. 15 mm以内,位置精度甚高,故传统的焊接方法会导致成品 合格率偏低,目前最高的成品合格率只有60%左右;(3)对磁性粉末制品的焊接将导致大量有毒有害废气的排放,影响工作环境中的 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的制造线圈植入电感元件的技术无法实 现产品成型与线圈植入同时同步进行,而导致的生产此类产品只能通过线圈置入磁性粉末 压制件后再焊接的技术手段,使生产此类产品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 过高,合格率低且污染环境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 成型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包括 模架、操作台、第一料靴、凹模和上冲头,所述操作台设于模架上,所述第一料靴安装于操作 台的侧方,所述凹模设于操作台上,所述上冲头安装于模架上且位于凹模的正上方,所述一 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还包括一加料定位装置,所述加料定位装置安装于模架上 且位于上冲头的下部,所述凹模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冲头,所述固定冲头两侧设有浮动冲 头。优选地,所述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还包括与浮动冲头相配合的第一 气缸和与加料定位装置相配合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模架上且与浮动冲头连接, 所述第二气缸设于模架上且与加料定位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加料定位装置内由上至下设有定量板和挡板,所述加料定位装置底 部设有与浮动冲头相配合的用于压紧植入线圈的定位冲头,所述加料定位装置上设有第二3料靴。优选地,所述模架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二料靴工作的第三气缸。优选地,所述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浮动冲头使其的 冲面与操作台所在平面平齐的调节螺套和用于配合调节螺套工作的挡圈,所述调节螺套套 接于第一气缸下端,所述挡圈紧贴设于调节螺套下端。优选地,所述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还包括控制气路,所述控制气路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涉及一种优化结构的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 压机和该装置通过自身的动作实现了产品的成型和线圈的植入同步同时成型,简化了后道 工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易于操作,产品精度大大提高, 且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人机对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除第三气缸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加料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 不限于此。如图1-3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包括模 架1、操作台2、第一料靴3、凹模4和上冲头5,所述操作台2设于模架1上,所述第一料靴 3安装于操作台2的侧方,所述凹模4设于操作台2上,所述上冲头5安装于模架1上且位 于凹模4的正上方,所述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还包括一加料定位装置6,所述 加料定位装置6安装于模架1上且位于上冲头5的下部,所述凹模4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 冲头7,所述固定冲头7两侧设有浮动冲头8。所述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还包括与浮动冲头8相配合的第一气缸9 和与加料定位装置6相配合的第二气缸10,所述第一气缸9设于模架1上且与浮动冲头8 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0设于模架1上且与加料定位装置6连接。所述加料定位装置6内由上至下设有定量板11和挡板12,所述加料定位装置6底 部设有与浮动冲头8相配合的用于压紧植入线圈的定位冲头13,所述加料定位装置6上设 有第二料靴14。所述模架1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二料靴14工作的第三气缸15。所述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浮动冲头8使其的冲面 与操作台2所在平面平齐的调节螺套16和用于配合调节螺套16工作的挡圈17,所述调节 螺套16套接于第一气缸9下端,所述挡圈17紧贴设于调节螺套16下端。所述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还包括控制气路,所述控制气路与第一气 缸9、第二气缸10和第三气缸15连接。本技术的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压机带动凹模4上升,固定冲头7保持静止不动,与此同时浮动冲头8通过第 一气缸9给气使得浮动冲头8的冲面和凹模4的表面平齐;此时,固定冲头7相对与凹模 4和浮动冲头8形成落差,实现第一次装料的高度,第一料靴3向前一个来回实现第一次装 料。上述装料过程中,浮动冲头8的冲面与凹模4的表面的平齐与否则可通过调整调 节螺套16来实现,当第一气缸9供气时挡圈17与调节螺套16贴合限制浮动冲头8所需的 高度,第一气缸9力的大小可通过压力调节阀控制,给气的时间点及时间长度可通过控制 电路控制。以上步骤完成后,压机再次带动凹模4抬升5毫米,此时凹模4相对于浮动冲头8 和固定冲头7均形成落差,此时由操作人员将线圈放入模腔,加料定位装置6通过第二气缸 10的缓冲功能勻速向下直到定位冲头13把线圈压紧固定。上述放置线圈的过程中,缓冲功能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直线快速运动所导 致的线圈受撞击后断裂现象。当线圈被加料定位装置6压紧固定后,第二料靴14通过第三气缸15的带动进行 第二次装料;第二次装料在加料定位装置6内进行,由第二料靴14将粉料加入加料定位装 置6内的定量板11上的定量孔穴内,第二料靴14加料完毕后由第三气缸15作用带回原位, 此时加料定位装置6内的挡板12打开,加料定位装置6内的定量板11上的定量孔穴内的 粉料进入凹模4和固定冲头7的落差形成的装料空间中。上述第三气缸15上装有活塞预置检测用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第三气缸15是否复 位,以防止第二料靴14未回复到安全区域导致上冲头5与其碰撞而损坏。以上,定量板11的装料空间与凹模4和固定冲头7的落差形成的装料空间大小一致。至此,线圈已埋在粉末中间,上冲头5由压机带动向下运动压制粉末,粉末受压后 线圈被牢固的压在产品中间,至此产品压制成型。本技术较现有技术,每8小时生产总量增加75%,产品合格率增加38%,且能替 代现有技术中的3个工人的劳动力,经济效益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包括模架、操作台、第一料靴、凹模和上冲头,所述操作台设于模架上,所述第一料靴安装于操作台的侧方,所述凹模设于操作台上,所述上冲头安装于模架上且位于凹模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还包括一加料定位装置,所述加料定位装置安装于模架上且位于上冲头的下部,所述凹模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冲头,所述固定冲头两侧设有浮动冲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包括模架、操作台、第一料靴、凹模和上冲 头,所述操作台设于模架上,所述第一料靴安装于操作台的侧方,所述凹模设于操作台上, 所述上冲头安装于模架上且位于凹模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 件成型装置还包括一加料定位装置,所述加料定位装置安装于模架上且位于上冲头的下 部,所述凹模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冲头,所述固定冲头两侧设有浮动冲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还包括与浮动冲头相配合的第一气缸和与加料定位装 置相配合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模架上且与浮动冲头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设于模 架上且与加料定位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线圈植入电感元件成型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依旦朱伟忠朱亚明姚国旗郑树明俞敏人
申请(专利权)人:天通吉成机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